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体现

2016-04-06 03:47邵媛媛
陕西林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邵媛媛,张 星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体现

邵媛媛,张星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体现,随着经济、技术、新观念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也将以与时俱进的方式演绎出来,也是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与民族归属感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景观设计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深受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和禅宗等哲学文化思想相互交融的影响[1]。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生态人文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人们开始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正在不断的通过努力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其中传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景观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表现于实际事物之上,展现出了风格各异的效果,丰富了景观的感染力,有效提升现代景观其观赏性与实用性。

1儒家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体现

儒家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长期占据着主体作用。儒家文化思想包含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 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 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等内容[2]。正是这些形式多样的儒家文化思想对中国景观设计艺术理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导向作用,才造就了中国景观设计具有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和流传久远的特点,这是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

儒家厚德思想是中国景观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思想大致包含人本主义精神和内圣外王精神两大内涵。前者强调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主张通过不断的完善个人道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形成了儒家文化注重人文、注重道德、注重感性的特点,正如《论语·颜渊》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论语·雍也》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的所表现的道德原则那样。后者强调视对自我的关怀,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把自己修炼成圣人,至少是按照圣人的标准去修炼。同时要重视对群体的关怀,强调通过个人要积极服务于社会,贡献于国家,从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北京明清故宫、明清皇陵建筑群、苏州古典园林、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都是惊艳世界具有中国独特魅力的景观设计,都近乎完美的将儒家厚德精神文化因素体现在景观设计理念之中, 其价值就在于将客观环境中美的因素和儒家厚德精神文化因素结合起来。独特的儒家厚德精神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

儒家厚德精神文化是建构中国建筑景观设计文化理念的主要资源,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传统儒家厚德精神文化的内容及特征,并结合中国建筑景观设计艺术的特点加以发展。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建筑本身表达出的文化内涵简练坦率,耐人寻味,如同巨型积木搭建而成的中国馆,从表面上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建筑设计理念。但是实际上中国馆更多的表达出中国文化特有的和谐观念,是国家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和天下”是中国馆儒家和谐传统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同时也彰显出了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自信心和恢弘气势,其传达的文化内涵不可谓不丰富、不可谓不深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建筑语言简练直率,对称均衡,简约笔直的外轮廓呈现出平衡与稳重感,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结构美。中国馆的设计主要是从儒家厚德精神文化中汲取灵感,体现“厚德仁民”的精神理念。整个建筑的造型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意涵深邃,耐人寻味。如同超巨型积木搭建而成的中国馆,是儒家厚德精神文化的寄托。国家馆建筑景观设计的文化理念、视觉符号、建筑语汇被有机的整合,体现了儒家厚德思想规范而成的平稳、冷静、自持、静穆、壮阔之美。体现了当代中国建筑景观设计艺术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和儒家厚德文化深邃智慧的哲学思考。中国馆建筑景观设计是对传统儒家精神文化思想进行分析、研究、衡估、扬弃及更新发展,具有“厚德仁民”的宽容品格和容人所不能容的美德,融合儒家厚德精神中优良部分并转化成为适合中国建筑景观设计艺术发展需要的积极因素,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建筑景观设计艺术所特有的厚德精神文化的个性魅力。中国馆对中国建筑景观设计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完美的结合了传统儒家文化和现代建筑景观设计实际,在中国馆的细节设计中应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例如门窗采用的LOM-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能够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成热能为墙壁照明提供能源,顶层还设置有雨水收集系统不仅能够保证顶层的防水效果,还能够实现对雨水的综合利用。传统儒家文化理念与现代节能技术的结合,让建筑景观设计实现了文化内涵和实用功能全方位的“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建筑景观园林设计审美里有高尚的比德观念,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植物配置“四君子”( 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 松、竹、梅) 、“玉堂春富贵”( 玉兰、海棠、牡丹) 等植物典故均源于“比德”思想。如:竹竿节节挺拨,其蓬勃向上之势,受到人们的称颂。每当寒露突降,百草枯零时,竹却能临霜而不凋,可谓四时长茂。人们赋予它性格坚贞,志高万丈的高风亮节,和虚心向上,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它与梅、兰、菊、松一样,即有出众的奇姿,更有高尚的品格而深受文人志士的偏爱,被择入“岁寒三友”和“四君子”之列。梅花乃中国传统名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具有清雅俊逸的风度美。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与“比德”传统不同,“比兴”是借花木形象含蓄地传达某种情趣、理趣。诸如:石榴有多子多福之意、紫荆象征兄弟和睦、竹报平安、玉棠富贵、前榉后朴等。总之,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赏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善用比兴,赋予花草树木以一定象征寓意,其内涵多是“福”、“禄”、“平安”、“富贵”、“如意”、“和谐美满”等吉祥的祝愿之意。

在中国建筑景观设计中运用植物在“比德”与“比兴”中被赋予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建筑景观设计造景艺术特有的传统审美方式和设计理念。儒家文化思想对自然要采取顺应、尊崇的态度,人要与自然建立起一种亲密和谐的关系,推崇天地自然之美。这种儒家文化思想反映在建筑景观设计应用上,就是崇尚自然、追求天趣的本色美。儒家文化思想为中国建筑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理论基础和设计理念,决定了中国建筑景观设计艺术的基本风格走向。

儒家文化思想作为文化的载体,滋生出其特有的中国建筑景观艺术精神,纵观中国建筑景观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到,表现具有中国审美特征和自然观的建筑景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更重要的还是对中国儒家文化思想要有深厚的理解。中国建筑景观作为一种实用的物质产品,以其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并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建筑景观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道家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体现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精炼的语言来阐释世界的本体、本原、基本规律和原理。《老子·二十五章》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3],《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它们共同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的理念[4]。所以,“道法自然”也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的艺术法则。以陕西周至县楼观台风景区为例,无论是从设计理念、景观序列和分区、植物配植设计、道路交通设计,还是景观小品设计上到处体现这道家文化思想。特别是在景观序列和分区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楼观台风景区在空间序列上历经 “起、 承、 转、 合” 四个结构分区,布局清晰明朗。两仪广场以雕塑为中心做螺纹状铺装, 雕塑位于水池中央,阴阳球位于池中, 展示出两仪从无极混沌中变化而出的过程。通过铺装的动势和材质的变化营造出道家无极生两仪的至真至幻、由动到静的变化过程。三才广场通过空间高差的变化表达天、 地、 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广场设计分三层空间,第一层是一座高大的主题雕塑,第二层是一座悬桥,第三层是下沉式广场,共同组成一幅水幕美景。铺装与绿化结合,使生态、世态、心态都得到平衡,这都体现了“道法自然”要求。

以西楼观道家文化展示区为例,从设计内容上以一条中轴线贯穿景区,经由停车场、老子广场、道德经广场、道家广场、祭祀广场的景观序列,结合蓬莱三岛、老子墓原址的绿化景观,完成道家文化的体验之旅。老子广场以几何曲线划分空间。包括停车场、主题雕塑、商业用房和大凌门。广场正中心立有老子主题雕塑,与周围的水池暗合“天圆地方”和“天、地、人”的思想。此处设有商业用房,销售道家文化的养生产品和旅游纪念品。 道德经广场位于大凌门和上善门之间,颇富创意的道字水渠点明了广场的主题,同时让人联想到古人曲水流觞的欢聚之情,增添了游览的趣味。广场周围的种植绿化和幽林曲径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 道家广场采取了正方形构图,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各设有老庄学派、黄老学派、魏晋玄学和唐宋道家的主题雕塑。广场中心则设计了中国古老的图腾龙形的水池和道以家两仪太极为主题的雕塑。两侧列有文化柱,增加了文化的庄严之感。 通过一条两侧布有石像和水池的神道,就来到了祭祀广场,看到威武雄壮的祭祀大殿,大行祭祀之礼。广场两侧的植物景观也以规则式布置,与大殿和广场相互呼应。 蓬莱三岛位于祭祀广场的西北侧,以白沙为旱溪,结合木栈道带来了道家朴素、归真的领悟。毫无奢华,简单质朴才是道家文化的真谛。 老子墓广场是在老子墓的原址上进行改建的。保留原有建筑,在其周围加强绿化,是景观和建筑很好的融合一体。就峪河之上架有景桥,河畔设有木平台,为游人提供亲水的场所。这里植物、水体和建筑互相掩映,满足环境生态的同时获得了较好的景观性。

3佛家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体现

佛教修行注重心性修行,使众生通过不断的进行内心修持达到心性升华的境界[5]。佛教的无我观包含着人格价值高于生命价值、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等思想。而佛教解脱观是生命意义的超越,精神层面的提升,使人能以长远的终极的眼光客观而冷静地审视自身的缺陷、反思人生的历程,提高精神境界。

我国自古就有名山胜地多佛寺的传统,佛教文化是构成许多风景名胜区的重要部分,它在风景名胜区内除了担负着体现悠久的文化底蕴,汇集人流,休憩驻足和组织景观等作用外。由于佛教文化自身的特点,还使得风景名胜区可以很好地吸引游客前往,特别是对于佛教信徒而言,佛教文化区就是他们前往参拜的心中圣地;对于非佛教徒而言,佛教文化的神秘氛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以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旅游趣味[6]。那么,将佛教文化完美的展现在景观设计上也显得格外重要。

在我国佛教寺庙建筑中,佛教园林,佛寺中亭、廊、塔等建筑部分即成为佛教景观建筑小品,而石经幡、石灯笼、佛像等也成为佛教景观的景观小品。佛教景观拥有自己独特的园林符号和设计主题,诸多的佛像、菩萨雕像以及佛教谒语、典故都足以充实整个园林空间。除此之外,“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这些是佛理在普通植物上的文化表现,佛教通过平凡的花草、树木传递给人们平和、柔善、包容、智慧等崇高境界,使人与园林景观、自然融合为一体。

禅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一脉,它是儒、道、释三家文化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7]。禅宗思想体系包括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和境界论。今天重新审视和研究禅宗文化,发现它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禅宗寺庙园林本身就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世上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禅宗寺院一般都选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名山胜地,因地制宜,利用各种自然要素,融合人文景观,创造出富有天然情趣的独特景观。往往有一条长长的香道通向最终的寺院中,寓意“从此岸到彼岸”,由人世间通向净土在景观设计中,长长的木步道穿过自然丛林,让人们接近自然。体悟自然,似乎有从心灵的此岸到达融入自然的彼岸的异曲同工之妙。木步道在庭院设计中则是比较广泛与受欢迎的。

清洁是禅宗的要旨,而水似乎能够涤荡一切尘垢,寺院中的放生池就是独特的水景,放生池可以让人思索很多,在今天的水景设计中,不光需要宏伟的喷泉。更需要自然的能够洗去压力与烦恼,能够与心灵对话的水景,塔寓意精神净化的境界,层层渐上。且不说佛塔在佛教中的意义,塔本身就具有观景的作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常常用到,如观景塔、水塔。 塔类建筑也可在城市中作为城市的标志物,如东方明珠塔就成了上海的标志物。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越高,同时,整个社会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现代园林式生活环境的营造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与民族归属感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力。

参 考 文 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下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乔永强,尹中东,拓云飞.中国园林与儒家思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8-11.

[3]朱凯,汤辉.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思想[J].湖南林业,2005,(12):35-36.

[4]王海涛,刘海艳,段渊古.道教文化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和运用[J].山西建筑,2011,37(26):28--29.

[5]吴庆洲,吴锦江.佛教文化与中国名胜园林景观[J].园林历史,2007,(10):73-77.

[6]王麒年,杜强,宋钰红.佛教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南方农业,2012,6(5):49-53.

[7]王奉慧.浅析禅宗与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4,(5):76-78.

收稿日期:2015-07-18

作者简介:邵媛媛(1983-),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及园林设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17(2016)03-0043-04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HAO Yuan-yuan,ZHANG Xing

(Xi’anPolitechnic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48)

Abstract: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like Confucian culture,Taoism and Buddhism to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ere introduced.It is believed that with the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these cultures would be expressed in new forms and become the ways to strengthen the Chinese unity and national belongings.

Key words:Chines traditional culture; Confucian culture; Taoism; Buddhism; landscape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佛教文化研究专辑
佛教文化的内在结构与价值取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