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雨》看戏剧教学

2016-04-07 14:24倪倩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戏剧教学雷雨高中语文

倪倩

内容摘要:戏剧文学鉴赏是高中文选鉴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戏剧教学更应该充分体现戏剧的文体特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分析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形象、把握戏剧冲突、参与戏剧编演,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戏剧教学 《雷雨》 戏剧鉴赏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一单元选编了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的《雷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三部作品的经典部分,足见戏剧鉴赏教学的重要性。戏剧教学如何实现长文“短”教,如何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能力,这些都值得我们探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引导学生研读戏剧。

一、戏剧研读首先要理清人物关系

理清戏剧人物关系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导学案的形式布置人物梳理的作业,上课时教师给出主要人物,学生标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适时补充和引导,这一设置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以《雷雨》为例,四凤和周萍的关系特殊在两人之间的三重身份,即丫头与少爷、兄妹和情人的关系;周萍和繁漪的关系也特殊在双重性上,即继母与继子、情人的关系;周朴园和繁漪和侍萍之间三者的关系更为特殊,周朴园与鲁侍萍是三十年前的情人关系,而与繁漪是夫妻关系。这也是《雷雨》中恩怨纠葛的核心。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关系也特殊在双重性上,两人既是雇主与雇佣的关系又是父子关系。以上这些人物关系的多重性的梳理都利于研读课文。

二、了解戏剧情节,领会“意外”是把握戏剧情节发展的关键

戏剧的情节大多较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研读课文节选的部分之前,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节选部分的前后情节的发展,这一部分可以顺延第一环节设置为几个小问题,如:四凤和周萍的三重关系是怎么来的?鲁大海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在哪里?周萍和繁漪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哪里?请学生来陈述,通过人物关系的梳理进一步再现课文节选部分的前后的情节,不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雷雨》的情节以及节选部分都能有整体地把握。以《雷雨》为例,课文节选的是整个矛盾爆发的午后,而整部戏剧是被安排在一天之内,时间情节高度集中,而整个事件却跨越了长达三十年的时间。事件按照逆时展开,即“突发事件——追述过去——揭开缘由”的顺序。鲁侍萍出现在周府遇见周朴园是突发事件,这一事件引起了对于三十年前的追述,这其中充满矛盾冲突,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的凸显出来,最后揭开真相。如果学生对课文节选部分的前情和后续不了解,必然不能准确解读课文节选部分。

把握矛盾冲突这一环节,首先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每一小组分为任务的形式组织课堂,并理清这一对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在分析矛盾冲突的过程中自然的把握戏剧情节的发展,避免了形式化的小组讨论注意力不集中,目的性不明确的弊端。

三、揣摩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是戏剧鉴赏的重要环节

戏剧语言包括:舞台说明和人物台词,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舞台说明戏剧发展过中起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补充人物对话时的动作神态三个作用,人物台词又是戏剧冲突的直接表现。

人物台词由人物的身份、性格制约,不同人物台词反映了人物的不同态度、心理和感情,展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侧面,因此必须仔细揣摩人物的台词,探究台词背后的言外之意,进而分析人物形象。为了深刻揣摩人物语言,分角色朗读、反复朗读是品味人物语言的有效方法。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无法拿捏人物语气、语调,必要的时候,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亲自朗读,这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朗读功底和技巧,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戏剧片段,让学生对比修正朗读,体会人物心理。

在把握戏剧语言的基础上,结合人物动作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在经过前几个步骤的累积基础上,通过分析人物动作、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已经水到渠成。人物的某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往往透露出其性格特点。以《雷雨》为例,在鲁侍萍说出梅姓姑娘叫侍萍时,周朴园由“汗涔涔”变为“抬起头来”,表现了周朴园由恐慌瞬间转为警惕。简单的动作和语言表现出了周朴园的情感波澜。

四、编排课本剧再现戏剧情节是戏剧教学的二次创作

课内节选部分的教学完成以后,可鼓励、指导学生参与戏剧编排,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本剧的编演,以自己的方式再现经典片段,学生的参与度可以提高,课堂气氛也更活跃,同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不能抛弃文本、率性而行。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做好调控、督导工作。。编排课本剧比学生课堂单一的朗读的感染力更大。以《雷雨》为例,可由学生扮演剧中角色,加深对文本理解的同时,能更加深刻的解读人物性格。

综上所述,戏剧单元的教学灵活度很大,教师在这五个环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形成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戏剧教学雷雨高中语文
僧院雷雨(一)
《雷雨》中的“雨声”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可怕的雷雨天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雷雨
浅谈语文课堂传统戏剧艺术的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戏剧教学的课堂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