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伦理观文学创作革新的新思路

2016-04-07 16:35况子琪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新思路因素

况子琪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文学伦理性及伦理剧发展历程,概述了文学创作的论理性特征,总结了基于伦理文学创作及其流变方向,从文化、政治、历史等因素对文学创作革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伦理观 文学创作 因素 新思路

文学创作是社会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学业规划与现代化建设标志着国家精神文明变革趋势,对社会群体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近年来国内文学作品种类日趋繁多,以文学为主要项目的文学作品推动着社会文化的改革进步,不同思想类型、文化蕴涵、题材结构的文学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

一、文学创作的论理性

“伦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准则,涉及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等两大关系,以及对待这两种关系所遵循的准则。虽然现代社会理念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基本伦理道德依旧处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范畴,并且对实际社会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学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在遵循时代思想变革趋势下,也开始进入“伦理文学”改革时期,以伦理道德为规范编制文学活动,进一步优化了文学作品的构思与题材。对文学的伦理性进行评析,必须要掌握文学本身结构发展趋势,才能弄清具体的伦理道德范畴。

二、文化因素:生活流的戏剧冲突

受到西方哲学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学伦理观在编排方面也更加道德化,编剧人员不仅考虑文学标本制作的基本要求,也开始顾及到社会大众对文学的心理需求,对整个文学流变趋势的回顾。从现代社会道德观念发展趋势看,文学伦理关系呈现了多样化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道德关系、道德标准、道德原则”等方面变化,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文学伦理模式,这是伦理类文学创作的本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主观世界的载体,任何主观事物都是由人参与创作过程,体现了人在主观世界改造中的主导地位。中国作为东方传统文明古国,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十分重视的,这奠定了伦理关系变化的基础。随着社会生活环境不断变化,人们对道德伦理的认识水平不一,社会文化是推动伦理剧主体流变的一大因素。另一方面,主观意识也是人特有的思维模式,根据个人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进行调整,适应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三、政治因素:社会转型、文化转型逐步深入

社会政治环境影响着文学的创作思维,文学伦理观主题流变往往受到政治文化的影响。例如,中国文学伦理文学以广阔的社会背景为前提,文学关系只是其中的表现形式,当国家政治格局发生变化,文学关系也将有所变动。对现代社会的综合预判中,作者主观思想缺少广泛的认识,导致编剧过程出现了能动性误区,所写文字内容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事实,这是编剧过程需要调整的。此外,文学作品也是要靠作者主观能动性为支撑点,才能激发出伦理在文学领域的思想认识,从不同角度思考社会变迁、时代转变、思想变革等方面内容,体会主观能动性对编剧的指导价值。中国文学伦理文学具有两重性特点,这种两重性相比于国外文学作品而言,体现出了中国社会伦理观念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性。但正是由于中国文学伦理的两重性,才使本国文学伦理观呈现出多样化姿态,满足了不同观众对文学作品的需求。一般来说,文学伦理文学是最能体现创作者主观思想的方式,文学创作过程也是主观思想表达的历程,通过对文字语言的艺术性加工处理,可以体现出编剧的思想观念特点。

四、历史因素:文学作品人文化主题发展

文学伦理观取得如此之成功,让“创造者、研究者、观赏者”对文学伦理文学发展历程给予了高度关注。基于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文学作品欣赏标准也越来越高,大部分文学作品都带有某一种特殊的文化内涵,“伦理”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便有的关系准则,文学创作的发展与伦理道德也必然存在某种联系,这些都是加快文学伦理观流变的主要动力因素。文学伦理文学策划阶段,最先考虑的是文学伦理观的历史蕴涵,从相关历史题材中挖掘可利用资源,对文学伦理观进行多方面的策划与编排。新伦理剧作品要懂得知识领域的广泛性,任何题材、内容、主题都是文学伦理的客观反映,都能表现出各种编剧意识。例如,“孝道”是中国历史的文化传承,文学伦理观作品也广泛采用了“孝”为题材。因此,在脑力创作阶段,作者要广泛阅读不同领域的资料,广泛思考与伦理剧主题相关的思路,才能提高自身的编剧水平。

五.结论

总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一直注重伦理道德规范,对人们社会活动及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意义。文学是人生经历的综合描述,是人们用文字语言表达出编剧情感、客观事物的一个过程,文学创作需要人生履历作为基础,在文学创作中融入伦理观,能够进一步挖掘当代文学创作的新思路。

(作者单位:重庆一中)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新思路因素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因素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探究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新思路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新思路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整合催生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