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1937”京绥铁路与包头城市近代化进程探究

2016-04-07 16:35刘静静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代客皮毛面粉

刘静静

包头在清乾隆年间时称“包头村”,嘉庆十四年(1809)改村为镇,隶属萨拉齐厅。在乾隆年间,包头以对外蒙贸易、转售粮食等为主。嘉道以降,皮毛业开始兴起,青海、新疆、宁夏等地皮毛多在包头集散转运,运往天津等地销售。至光绪十年(1904),开始有洋商在包头开设皮毛庄。因兼有黄河水运之便利,包头逐渐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

1923年京绥铁路修至包头,与黄河水运相连接,包头日益成为连接西北地区和内地市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枢纽。铁路运输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皮毛业的发展,包头一跃而成为西北地区皮毛交易中心和集散市场。“京绥路线通包,运输较前便利,皮毛一业,遂臻极盛。盖包头商业,数十年来均依此为命脉焉”,甚至早在“在火车通车的前一年、1922年,包头周围地区和青、甘、宁以及新疆、外蒙的皮毛就纷纷集中到包头,待期外运”。据统计包头每年输出“牛皮十万张,羊皮廿五万张,杂皮廿万张,驼毛二百万斤,羊毛六百万斤”,当时包头“整理加工打包皮毛的工人达千余人,黄河码头、车站附近,参加短途运输的马车达到四、五百辆,市场极为活跃”,包头皮毛业之繁荣可见一斑。

京绥铁路延伸到包头后,在粮食集散转运方面越发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绥远地区重要的粮食集散中心,商业辐射能力日益增强。包头周边地区的粮食大都先集中到包头,再由包头装火车运至京、津等地。“包头一向以产杂粮著称,从前因交通不便,无法外运,价格极低,自铁路开通以后,销路大增,粮食业一时兴盛起来,北起固阳,西至五原,南迄东胜县一带,所产的杂粮均集中到包头,胡麻、菜子多销往天津,其他均销往京、津、保定一带”,运销内地的杂粮大部分是“谷、大小麦、莜麦等,胡麻、菜籽次之,行销平津一带”。

包头“据西北中心,当水陆要冲,东由平绥路直出平津,以达内地,以通外洋,南连晋陕,西接宁、甘、新、青,北通内外蒙古,凡由内地运往西北各处之零整杂货及由西北各处运赴内地之皮毛、药材等货,均以包头为起卸转运之中枢”。铁路运输使得包头输出转运能力大大增强,转运业因之而起,促进了包头商业的繁荣。货店亦即河路店和转运商行是包头转运业的代表。包头货店集经纪人、客栈、货店三种功能于一体,以广恒西、义同源、广义恒、复新和、义德成为代表,主要职能是代客买卖、代客起运、代客保管,从中抽取佣金。同时,包头还“开设铁路转运商行十余家,专门承办粮食、布匹、杂货、皮毛等大宗货物的短途转运业务。还有当地开设的车马店、货栈及零散车户,向客户提供大车、轿车、驼、驴各种运力,可随时雇用。客运多用一马曳轿车”。转运业的发达推动了包头城市规模的扩展,1925年,时任西北边防督办的冯玉祥主持在原包头镇之南修筑外城,“其(外)城接连内城之南,城垣长二十二里,高一丈,顶宽五尺,底宽八尺”,“筑外城时,包头车站亦划入城内,并修汽车路,自车站直达新南门,以入城内”。包头“城外铁路及黄河水运上下的货物,都是从南门出入,所以道路永远是异常的喧闹”。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与原料丰饶,金融机构健全催生了包头近代工业企业。山东省议长王鸿一等投资,于1930年5月重建包头电灯面粉股有限公司,厂址在包头火车站东北二里处。晋源西油粮面粉公司,1928年开办,地址在包头东门内,其营业除制面外,兼收卖油粮。公司所用小麦多向包头及归绥等地购买,产品销往五原、临河及宁夏等地。

包头电灯面粉股份有限公司,晋源西油粮面粉公司和永茂源甘草公司是当时包头仅有的几家近代工业企业,是为包头近代工业之肇始。

铁路交通运输的出现,带动了包头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与近代工业的产生。使得包头经济前所未有地活跃,城市近代化步伐大大加快。1923年,包头成立设治局,全镇拥有大小商号1,100多家,年进出口总值在2,000万元左右,其中皮毛类成交额即达1,000万元以上。1926年,包头升格为包头县。因铁路交通体系的建立,包头的城市功能从贸易转运发展到商业枢纽及交通枢纽的这一变化,这可以视为包头城市近代化的重要特征。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北方重工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代客皮毛面粉
“代客操盘”系违法 盲目相信会受骗
关于面粉你知道多少
陵园推代客祭祀“套餐”远程读信收费100元
陵园推代客祭祀“套餐” 远程读信收费100元
玩转0面粉烘焙
如何分辨面粉优劣?
皮毛工厂斗匪记(上)
动物玩家之“狐狸”
皮毛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