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科学课

2016-04-07 16:35牛素娴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科学课蚯蚓实验

牛素娴

科学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但是,现在各学校的科学课老师普遍反映科学课难上,课堂乱、效果差。个人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

一、副科意识的存在

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认为科学课课时少,不计考试成绩,思想上就把这门课列入“选修”一列,对科学课普遍存在轻视思想。最突出的表现,是科学课不能与语数外等课一视同仁。如四年级的科学老师的亲身经历:课堂上一位学生没有认真听课,玩弄自己的铅笔,这位老师就没收了学生的笔。结果,下课一会儿,班主任就找到她说,家长打电话了,让你尽快把笔还给孩子。这位老师心理是不舒服的。在家长眼里,孩子在科学课不认真,小事一桩,甚至都不用跟任课教师交流都能解决,科学课老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二、实验的限制

科学课每门课的安排上,都有一个质疑—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过程,其中实验一环是最重要的。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极少有学校能保证实验的良好开展。大部分学校都存在无实验场地、器材、实验管理教师的“三无”现象。学生们缺少工具,任凭教师怎么高谈阔论是都不行,课堂效果不好,还有一些需要专业器皿的实验,更是无从下手。然从我自身与教学中,我总结出三点:

(一)思想上要重视

这貌似一句空话,但其实是一句实话。无论其他人怎么看,作为科学课老师,自己要重视。因为一旦自己确定了自己是副课,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一个松懈的理由。思想支配行动,思想轻视,行动必然消极,还何谈课堂质量?科学课教师要坚信自己课程的必要性,对学生深远发展的重要性,愉快地投入教学。有的老师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自己重视有什么用?你看学校、家长,对待语数英教师与科学教师(还有音体美)态度明显不同。其实所有科任课老师都深有体会,无论什么学科,想上好一堂课都不容易。就因为周围存在着这种轻视的态度,我们更要自己重视,努力上课,逐渐改变他人轻视科学课的态度。

(二)备课要充分

1.熟知教材。每堂课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一定要明确,课堂目标容易达成,对学生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坚持科学实验与观察有很大促进作用。

2.备足实验材料。科学课强调动手实验、提高观察能力,让学生从亲手实验中发现、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所以实验占了绝大部分。而目前学校不能自己满足学生的实验材料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发动脑筋,尽量多地让学生多准备。

事实证明,良好的示范加充足的材料准备加清晰的环节就能成就一堂较好的科学课。比如我教授科学课《种子的发芽试验》,事先布置,自己也发了一盆绿豆,准备了足量的纸杯。通过分组对照试验,让学生懂得了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之后两人一组种植绿豆芽。因为我保证了材料的供给,并带领孩子们到小花园中,实地取土、种植,孩子们兴致勃勃,圆满地完成了课堂任务。直到下课,还有学生不停地围着询问疑惑;《蚯蚓的选择》中,我们到树林里挖蚯蚓,进行蚯蚓喜欢的环境试验。孩子们就跟探险一样,当挖出几条足足一尺多长小拇指般粗的蚯蚓时,全班笑声、尖叫声一片,然后我们把蚯蚓聚到一起,分别进行了干湿土的对照、阳光和阴凉处对照的实验,效果很好。

(三)加强课堂组织能力

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教师对课堂纪律的把控、课堂评价机制的运用和个人气质、语言魅力等因素。我的做法是事先跟班主任沟通,了解班级日常管理,尤其是评价机制,先熟悉学风、班风。课堂上就延续班主任的做法,将科学课的课堂学生表现情况纳入班级管理。课堂上,只要学生注意力不急中课堂暂停,等学生注意力再次集中后课堂继续。另外,注意自己的语言,简明、幽默、拟人化的语言,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能将科学道理通俗化,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记忆。

总之,要想上好科学课,教师要以班主任的教学责任感来组织课堂,以每节课作为独立单位,向每节课要质量,只要用心,科学课同样可以被学生喜爱,而教师也能从中体会到价值感。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科学课蚯蚓实验
难忘的科学课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画蚯蚓等
揭秘蚯蚓的10大秘密
保护蚯蚓
最酷的太空实验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