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酸盐联合红外线干预对血小板低下病人PICC置管后渗血的影响

2016-04-07 02:22杨丽丽
护理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红外线

余 娟,杨丽丽



藻酸盐联合红外线干预对血小板低下病人PICC置管后渗血的影响

余娟,杨丽丽

Influence of alginate combined infrared intervention on ooze blood after PICC in patients with low platelet

Yu Juan,Yang Lili(Jiangsu TCM Hospital,Jiangsu 210029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藻酸盐联合红外线干预血小板低下病人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的效果。[方法]将135例血小板低下病人按置管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藻酸盐组、藻酸盐联合红外线组各45例。对照组覆盖穿刺点敷料用无菌纱布,藻酸盐组用藻酸盐敷料,藻酸盐联合红外线组红外线灯照射穿刺点后再用藻酸盐敷料。观察3组PICC置管后1周穿刺点渗血情况及敷料更换次数。[结果]藻酸盐联合红外线组渗血情况及敷料更换次数比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藻酸盐组(P<0.05)。[结论]藻酸盐联合红外线能有效减少血小板低下病人PICC置管后渗血量,减少敷料更换次数,提高病人安全。

关键词:藻酸盐;红外线;血小板低下;渗血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为外周化疗、静脉营养、长期静脉输液等病人提供了一条安全、可靠的血管通道,尤其在血液病病人中运用广泛。大多数血液病病人血小板低下,PICC置管的安全性不容忽视。研究发现,血小板计数<20×109/L病人组50%发生持续渗血,20×109/L~50×109/L组的病人7.69%发生持续渗血,>50×109/L 组的病人置管后无持续渗血[1]。PICC置管后渗血常常会引起病人的不安及不适感,不但增加感染的概率及医疗费用,而且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2]。我科采用藻酸盐联合红外线照射干预处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血小板低下拟行PICC置管的病人135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经PICC专职护士评估后,可以行PICC置管者;②无严重心肺疾病;③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人有血管外科史。按置管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藻酸盐组、藻酸盐联合红外线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61.00岁±10.91岁,藻酸盐组年龄60.80岁±9.02岁,藻酸盐联合红外线组年龄64.18岁±9.99岁。3组病人年龄、性别、诊断、血小板计数、静脉入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干预方法所有病人均由PICC专职护士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式单腔4Fr PICC导管(美国巴德公司生产)。①置管时穿刺点覆盖无菌敷料:对照组采用无菌纱布对折2次(8层)覆盖。藻酸盐组采用藻酸盐敷料5 cm×5 cm(英国施乐辉有限公司)对折2次(2.5 cm×2.5 cm)覆盖。藻酸盐联合红外线组采用红外线灯(贵阳龙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型号:LQ-

2008,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50W)预热5 min后照射穿刺点20 min。照射距离以皮肤能耐受的治疗温度为宜,照射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及皮温变化,随时调节照射的距离,防止灼伤皮肤。然后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再覆盖藻酸盐敷料(同藻酸盐组)。3组无菌敷料上均用IV3000透明贴膜(英国施乐辉有限公司)10 cm×12 cm固定,再用弹力绷带适度加压包扎(可放入两个手指)6 h。嘱病人适度活动术侧手、腕关节、肘关节,以防水肿。②置管后敷料更换:首次更换时间为置管后24 h;IV3000透明贴膜每48 h更换1次。3组若发现穿刺点渗血随时按常规流程更换敷料,覆盖穿刺点的无菌敷料不变。

1.3观察指标①渗血程度:按置管后一周渗血持续时间分4级[1]。0级:置管后24 h穿刺点敷料可见渗血,未出现新鲜出血。Ⅰ级:穿刺点渗血持续2 d~3 d。Ⅱ级:穿刺点渗血持续4 d~5 d。Ⅲ级:穿刺点渗血持续6 d或6 d以上。②敷料更换次数:统计置管后1周敷料更换次数。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2、表3)

表2 3组穿刺点渗血情况比较 例(%)

表3  3组病人1周内换药次数比较 例

3讨论

3.1血小板低下导致PICC穿刺点渗血原因血小板依层流作用沿着毛细血管内壁排列,维持内皮细胞完整性,在维持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当血小板低下(<100×109/L) 病人置入PICC导管,穿刺操作破坏了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血小板被活化并释放较少的促凝血物质,如血小板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导致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延长,血液不能及时凝固,穿刺点易渗血不止。研究发现,血小板计数与渗血发生率呈负相关[3]。此外PICC作为一种异物置入血管,因穿刺鞘直径大于导管直径,局部血管损伤较大,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置管后穿刺点持续性渗血。

3.2藻酸盐联合红外线可减少PICC穿刺点渗血藻酸盐敷料覆盖穿刺点与渗液接触,通过离子交换将不溶性藻酸钙变为可溶性藻酸钙,同时释放钙离子,钙离子大量集结于创面有助于血液的凝固[4]。当血液进入藻酸盐敷料后,血小板迅速破裂,释放出血小板因子,参与凝血和止血过程,同时吸收血液后的藻酸盐敷料,膨胀成藻酸盐凝胶,在创面上形成柔软、潮湿的半固体物质屏障,固定于出血处而不易脱落,达到止血目的[5]。正因为其具有止血、吸收渗液、保持创面湿润环境等功能,临床广泛用于PICC置管术后。红外线是一种特定的电磁波治疗器,主要是利用热力原理,局部照射促进渗液回吸收,保持组织干燥。红外线联合藻酸盐敷料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渗血。本研究结果显示,藻酸盐联合红外线渗血量及敷料更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藻酸盐组(P<0.05)。

综上所述,血小板低下病人PICC置管后运用藻酸盐联合红外线可有效降低穿刺点渗血,减少了护士更换敷料的工作量,降低导管维护费用,提高该类病人PICC置管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闻曲,成芳,鲍爱琴.PICC临床应用及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273.

[2]郭洪霞,穆婷婷,李金艳.藻酸盐敷料用于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止血的效果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11):1040-1042.

[3]孟祥锋,刘纯艳.急性白血病病人PICC穿刺点持续渗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3C):818-819.

[4]王清华,钟文菲,何盟.藻酸盐敷料的临床应用:与传统材料特征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533-536.

[5]朱文芳,蔡慧,黄丹桂,等.藻酸盐敷料在PICC置管后止血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096.

(本文编辑苏琳)

(收稿日期:2014-07-31;修回日期:2015-08-25)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3.023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1C-0331-02

作者简介余娟,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10029,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杨丽丽(通讯作者)单位:210029,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一级学科开放基金项目,编号:YSHL0201-19。

猜你喜欢
红外线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开水烫碗消不了毒
物品寻找器
崇尚便捷与安全的利器——评测意林红外线感应开门磁力锁
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治疗药物性静脉炎41例及护理
红外线的成像原理
微机—单片机红外线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