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设施建筑设计的几点看法

2016-04-07 02:18
山西建筑 2016年11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设施养老

董 越 秀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关于养老设施建筑设计的几点看法

董 越 秀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根据养老设施的建筑设计理念,介绍了养老设施的建筑内容,从整体规划、居住单元、绿色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养老设施建筑设计的要点,使养老建筑的设计实现全面化、通达化、庭院化、舒适化。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整体规划,绿色建筑

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飞速,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在享受社会带来的红利的同时,许多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其中,关于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人居住环境作为养老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已达15.5%。以此发展,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到那时,每3个人中就会有1个老人。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70%以上的城镇老人居住的旧楼房无电梯,高龄和患病老年人出行困难。2012年农村留守老年人已达5 000万人。“失能老人”的总数已经超过3 700万人。高龄、失能和患病老人的照料护理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养老设施建筑设计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1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理念

在进行养老建筑设计时,设计者要明白,养老机构是老年人集中的居所,它重点不是治疗,而是保证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并提供一个应对生命衰亡过程的积极环境。考虑到养老院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通常更虚弱,需要更充分考虑其身体、心理、情感的需求,我们积极探索,几经考虑,在设计中实现四个“化”——全面化,通达化,庭院化,舒适化。最终建设成为一座设施完善、服务良好、环境幽雅,集养护、医疗、康复、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养老设施建筑。

2 养老设施的建筑内容

养老设施建筑包括老年养护院、养老院、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针对的人群主要包括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及介护老人等。由于针对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从医疗服务,日常培训,兴趣爱好到饮食起居,都要充分考虑到这类人群的特殊性,为他们提供360°全类型功能服务。养老设施建筑应配备有培训中心,老年大学,康复医院,游泳馆,营养餐厅,超市等综合服务机构,将日常生活护理一切全揽。使得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温暖的日常呵护,使需要疗养的老人可以随时快捷的得到护理和疗养,也可使健康的老人有丰富多彩的日常活动,考虑不同的人群,充分实现人性化设计。

养老设施建筑还应包括各公共部门的高识别性,通路的快捷性,以及行进过程的无障碍化。在设计每一个公共部门时,都侧重于它们的识别度。例如入口位置明确,在显著位置有易于人们找到的标识。另外,从室外道路到每一个居住单元,公共配套建筑,都进行了无障碍化的处理。从入口台阶到室内楼梯,再到电梯、卫生间都要进行特殊处理。台阶、踏步和坡道应采用防滑、平整的铺装材料,不应出现积水。在台阶转换处设明显标志。走廊转弯处的墙面阳角做成圆弧或切角。

3 养老设施建筑的整体规划

在养老建筑设计总图的整体规划时,采用多层次的景观绿地系统,并在每栋养老建筑处设置了各自的景观庭院。在庭院中老年人能够身心放松,而且能促进健康、延续衰退并提高生活质量。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宜于居住用房就近设置。老年人由于年龄、生理、心理等比较特殊,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较高,在总体规划中应根据养老设施的不同类别进行合理布局,功能分区、动静分区应明确,交通组织便捷流畅,标识系统明晰,连续。将建筑,环境及人文因素整合在一起,共同实现了老年人理想的生活环境。

4 养老设施居住单元的设计

在养老设施建筑中,居住单元作为老人经常居住的空间,在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养老院居住单元,力求达到居住环境的全面舒适化。 在居住单元均配备功能充分的护理辅助空间。此外,加宽的走道方便了轮椅的进出,开敞明亮的公共活动厅会成为老人喜爱停留的地方。在设计失智老人用房时,用房外窗在可开启范围内采取防护措施,房间门采用明显颜色和图案进行标识。在设计老年养护院和养老院的居住用房时设置阳台,阳台应符合下列规定:阳台高度为1.1 m,且距地面0.3 m的高度范围内不宜留空;在阳台处设置晾晒装置;开敞阳台做好雨水遮挡及排水措施;介护老年人中失智老年人居住用房采用封闭阳台。在每个养护单元均设护理站,护理单元的规模床位数为50床设置一个护理单元。且位置明显易找,适当居中。居住单元中每层设置污物间,且污物间靠近污物运输通道,并设计有污物处理及消毒设施。老年人居住用房设计有安全疏散指示标识,墙面凸出处、临空框架柱等应采用醒目的色彩或采取图案区分和警示标识。

5 养老设施的绿色建筑设计

在养老设施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养老建筑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推进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就称为绿色建筑设计。下面从三方面阐述养老设施中的绿色建筑设计。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1)从项目选址、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规划部门的要求。未非法占用及破坏需特殊保护的区域。

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建筑场地内无洪涝灾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电磁辐射均做了防辐射设计对周边无电磁辐射等危害;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土壤氡浓度含量不大于20 000 Bq/m3,不造成威胁。

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无排放超标的污染物。

4)经日照分析,内部楼座均满足国家规范规定的冬至日2 h日照标准。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场地内环境噪声值昼间50 dB,夜间40 dB,符合GB 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的0类区域要求。

6)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遮阴措施的面积达到10%。

7)规划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 m。周边规划有两条以上的公交线路,项目出入口距离最近的公交汽车站的距离不超过500 m。设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交站点。场地内人行通道均采用无障碍设计。

5.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未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和制品。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公建公共部位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3)建筑均采用外保温形式,冷桥部位均做55厚真金板,避免了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4)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均低于GB 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5)主要功能房间均能通过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观,无明显视线干扰。6)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GB 500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的要求,面积大于70%。7)控制主要功能房间的眩光等。8)建筑的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60%≤RR<65%。

5.3 建筑隔声

1)按《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规定本设计对房间的楼板、隔墙、吊顶等部位做了相应的隔声减噪措施。地面以上公共部分的走廊均选用吸声系数为0.30~0.40的矿棉吸声板吊顶。

2)按《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规定本设计对产生噪声或震动设备的房间及设备均采用隔声减振措施。

6 结语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共同性话题,中国也不例外,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人口“空巢”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作为一名设计人员,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

[1] GB 50867—2013,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S].

[2] JGJ 122—99,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S].

Opinions on building design for old-aged caring facility

Dong Yuexiu

(ShanxiAcademyofBuildingDesign,Taiyuan030013,China)

According to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of old-age caring facilit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old-age caring facility building contents.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integral planning, housing unit and green design, it describes the building design points of old-age caring facility, so as to make old-age caring building design comprehensive, smooth, comfortable and garden-like yards.

facilities for old-age care, building design, integral planning, green building

1009-6825(2016)11-0016-02

2016-01-21

董越秀(1979- ),女,工程师

TU241.93

A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设施养老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建筑设计的困惑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