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特色与保护对象研究

2016-04-07 02:18
山西建筑 2016年11期
关键词:山海关街巷院落

庞 莎

(秦皇岛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1)



山海关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特色与保护对象研究

庞 莎

(秦皇岛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1)

分析了山海关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遗存状况,结合历史遗产的建筑风貌特色与历史价值,提炼出了街区保护对象,为实现街区保护规划提供详实的文化背景,保证街区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延续。

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貌,保护对象

0 引言

秦皇岛市山海关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8月10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山海关东头条至东三条及东三条至东八条历史文化街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历史文化街区。两条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山海关古城东南,东大街以南,南大街以东,通天沟、东小二条胡同以西。东头条至东三条历史文化街区面积5.2 hm2,东三条至东八条历史文化街区面积5.8 hm2。

1 历史遗存保存状况

两条历史文化街区内现有文保单位5处。东三条胡同29号,30号,31号现为王家大院,又叫山海关民俗博物馆,属清末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王家兴起于咸丰年间,光绪年间成为富商巨贾,号称山海关“南半城”。大院主体为明清四合院式建筑群,建筑风格粗犷凝重又不失雅致,现共分布四套院6个展区18个展厅59间房,展品大到床铺家具,小到针头线脑,从金银首饰到衣裳布匹、烛台灯火、床橱柜桌、枕箱被帐、冠巾鞋袜、铜盆器皿、瓷漆杯盘、梳洗用具到珠宝珍玩、文房四宝……东四条胡同11号现为机关招待所,是清末建筑,质量、风貌均保存较为完好。东四条胡同14号为清末建筑,质量较差。

除文保单位外,两条历史文化街区保留有39处(东头条至东三条18处,东三条至东八条21处),能体现山海关传统民居特色的院落民居,且建筑风貌、结构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 历史遗产特色研究

2.1 建筑风貌特色

1)街区格局。历史文化街区自清代以来就是古城居民的居住区,部分沿街民居在历史中曾承担着居住、商业、客栈等功能。街区的一条条街巷,连结着一座座地方色彩浓郁的民宅。这些民宅以四合院的形式,按南北纵轴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一般分一进,二进,三进院落三种形式,有的亦有跨院,规模较大。

2)民居建筑。民居建筑风格多为清末、20世纪80年代后建筑,多为1层,以砖木结构为主,砖墙与木质椽檩混合承重结构体系。传统民居建筑色调为青砖墙、灰瓦顶、木本色外露横梁及挑檐、红绿蓝色门窗。

3)院落建筑。院落建筑格局多数由大门、二门、影壁、正房、厢房等组成,多数房屋为木构架青砖墙体,建筑形式分硬山瓦顶和平拱灰顶两种,硬山瓦顶为合瓦屋面。为了防寒,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重。墙体一般都为50 cm,少数为37 cm或40 cm。山墙多采用硬山墙面或风火山墙。室内开阔明亮,结构简朴大方,从多个侧面展示了当地古建艺术成就。

4)房屋建筑。房屋建筑分正房、厢房配置。正房内为五楹(或三楹),一明四暗(或一明两暗),两侧也有建耳房的(较正房低矮、为正室服务所用)。两厢房各为三楹对称布置,与二门组合成四合院。内外地坪多以条砖铺面,少数讲究的房间则饰木地板装修。室内还以不同形式的隔扇划分空间,上部装纸顶棚,后期也有仰挂灰顶棚的。传统民居门窗多为木质单玻格栅窗。大门、二门、影壁墙和房屋墀头上端戗檐板和山墙上端搏凤头处各有青砖雕刻,题材多为松、梅、莲、菊、牡丹等四季花卉。其比例均匀,檐饰秀丽,色彩素雅,加之配以纤巧的窗棂挂落,青砖黛瓦,红柱与之相映,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5)特色构件。部分院落正门前设有踏跺,两旁分别配有上马石和下马石。门枕报鼓石上刻凸雕麒麟、狮子、鹤、鹿、牡丹、荷花等象征吉祥、富贵、喜庆、长寿等意义的民间传统纹饰。

2.2 历史价值评估

1)古迹遗存——彰显人文魅力、典藏城市记忆。

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有丰富的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均为清末建筑,四合院的布局形式。街区的院落形式和格局、建筑结构和装饰展示了中国北方军事古城的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对研究明清时期民居院落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

2)街巷格局——经纬交织、井井有条,主次分明。

历史文化街区鳞次栉比的街巷散布在古城南大街东侧,西接通天沟,形成以东西向巷道为主的街巷格局。部分街巷保存较完好的石板路面,保留着良好传统空间氛围的街巷,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3)历史环境要素——历史环境演变,继承与发扬传统符号。

历史文化街区保留有丰富的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古门楼46个、古树39棵,分布在街巷沿线及居民庭院内部,为街区营造了良好的历史环境氛围,具有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1]。

3 保护对象研究

3.1 物质空间保护对象

1)建筑。

历史文化街区现存文物保护单位5处,严格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历史建筑39 处,东头条至东三条街区包括东头条胡同6号,8号,9号,10号,11号,东二条胡同4号,5号,6号,7号,9号,10号,12号,14号,15号,东三条胡同19号,20号,21号,22号等18处历史建筑,东三条至东八条街区包括东四条胡同16号,18号,东五条胡同11号,17号,东六条胡同13号,14号,15号,16号,17号,东七条胡同12号,14号,15号,16号,20号,21号,东八条胡同25号,27号,31号,33号,35号,37号等21处历史建筑,保护历史建筑的风貌特征与细部特征,包括建筑物及其界面、特色建筑构件等[2]。

2)空间。

公共活动空间主要有街巷空间、东三条西侧的广场。充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现有街巷空间布局,必要时增加相应的公共活动空间,加强与历史街巷的空间联系,延续历史脉络。

3)街巷。

街巷主要是东头条至东八条东西向的街巷。保护街道的空间尺度、空间限定元素、道路绿化、街道的交通组织,延续历史街道的原真性。

4)肌理。

肌理包含已形成的路网格局、王家大院等文保建筑、独特的四合院院落等。保护街区内方格式路网的格局,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等特色建筑肌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内风格独特的院落空间;控制构成肌理的地块、建筑和街巷。

5)环境。

保护历史街巷道路绿化所构成的景观线,保护街巷两侧的庭院绿化,保护街区内古树名木与其他绿化环境。

3.2 非物质保护对象

1)人文特色活动。

保护重要的历史场所及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无形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地方文化艺术,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传统产业、民风民俗等口述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3],如驴皮影、秧歌、评书、太平鼓、大鼓书、满族祭祖等。

2)传统商业的保护。

主要包括传统商业街区的保护和老字号的恢复两个方面。历史文化街区内主要保护南大街传统商业街的历史氛围,继承和发扬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南大街过去以钱、粮、当号为主,还有金店、绸布庄。

4 结语

山海关东头条至东三条及东三条至东八条历史文化街区是古城内保存最为完整的重要区域,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貌、历史价值、保护对象的研究对于传承与延续街区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从而实现保护山海关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城市特色品牌的目的。

[1] 刘树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探索——以保定市总督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15(3):117-118.

[2] 顾春平,周根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初探——以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0(11):4-10.

[3] 王 祺.呼和浩特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整治构想[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73-74.

On landscape features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s in Shanhai Pass and its protection targets

Pang Sha

(QinhuangdaoPlanningResearchInstitute,Qinhuangdao066001,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ic relics of the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s in Shanhai Pass, extracts the protection targets by combining with the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features and the historic value of the historic relics, and provides some detailed cultural background for the block protection planning, so as to ensure the inheriting of 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the blocks.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rotection target

1009-6825(2016)11-0021-02

2016-01-24

庞 莎(1985- ),女,助理工程师

TU-87

A

猜你喜欢
山海关街巷院落
山海关水关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院落(外二首)
收复山海关(油画)
边走边唱
国共争夺东北第一仗:杨国夫勇战山海关
雨中的街巷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
凝固了历史的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