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字温度 拨动学生心弦

2016-04-07 12:12邱卫强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悟文字文本

邱卫强

博大精深的汉语言中蕴藏着丰富而滚烫的情感。以“语言理解和运用”为己任的阅读教学,就应该引领学生徜徉在充满情感的文本语言之中,触摸富有温度的文字,享受阅读形成的愉悦体验,让学生幼小的心灵与文本的情韵形成共振,从而丰富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激活意境,让文字在涵泳中温馨可人

引领学生走进语言营造的优美意境,感受如画一般的文字,在感悟语言的温馨可人之后,激活学生对母语天然的惊叹与热爱,应该成为阅读教学无可推卸的职责。

如《孔子游春》一文中有一段精彩的春景描写,如此绚烂的春光图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展示出来的呢?在教学中,教师先是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字,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从而将文本的语言转化为自然鲜活的画面。随后,教师将原本的文字抽丝剥茧,浓缩成:广袤的大地,茂密的森林,温暖的太阳,和煦的清风……构成了大自然。学生在细致辨析之后发现:改动之后的文字虽然意思与原句相差无几,但原来的亲切感已经完全丧失了;尤其是没有了原句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形成的表达效果,让春光只剩下了光秃秃的几个景物,秀美已经荡然无存……最后,老师引领学生依照这样的体悟,闭上双眼,在音乐的伴奏下齐读原文。

在一番理性的比照和感情的诵读下,学生悄然地走进了文本烂漫的自然春光中,内在情感被有效激活,文字韵味回荡在每个人的心中,如同为学生播下了一颗颗语言的种子。而在之后的仿写中,同样温馨可人的文字在孩子们的笔端流淌出来:漫天的繁星就是它精美的头饰;奔涌不歇的长江就是它飘动的丝巾……由此可以证明,学生已经融入了文本语言的意境中,那颗语言的种子也迅速发芽,创造出了相得益彰的语言文字。

二、依托联想,让文字在实践中永葆魅力

阅读教学应该让孩子肆意地徜徉在文本的语言之中,在品味联想下还原图景,完善对文本的整体建构。

例如《爱之链》是一篇小说,其中环境描写成为很多教师教学的重点。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一板块的教学不能止步于对其作用的体悟上,更要让学生学以致用。于是,笔者设置了以下的教学板块:1.紧扣开头的环境描写,形成自主感受,思考作者描写景物时所选择的事物,厘清这些事物与意欲形成的效果之间的联系;2.对比餐馆中简陋、贫寒的环境与店主人热情温暖的服务之间的关系;3.依托文本想象女店主卧室的环境会是怎样的,在模仿中进行拓展联想,尝试进行环境的描写。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经历了阅读文本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到环境创作的过程,学生在深入体悟与自主联想中经营着自己的语言,强化了对文本语言和写作策略的体悟与认知。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彰显了自己主导者的角色,开掘学生之未见,让他们在自我体悟与发现的过程中,享受文字,提升技能。

三、彰显个性,让生命在文字中自然跃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表达个性体验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议论纷纷中彼此启发,相互理解,从而在感悟文字的基础上,形成对生命张力的挑战,在形成内容感知的基础上促进对审美的追求。

例如巴金的《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以质朴的语言娓娓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引领学生关注这样的语言形成的体悟,就是激发、彰显学生生命质态的过程。教师要求学生悉心阅读,细心品味,并将自己的体悟以批注的方式付诸笔端。交流中,有的学生直接运用了名言“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有的学生认为人生在世,不能以享受的程度来衡量其价值,而要以付出的多少来衡量;有的学生认为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追求安逸与享受,他的人生一定是毫无意义的;还有的学生认为个人是否成才的主要标志就在于他能否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相同的文本语言,却形成了如此丰富且具有个性的认知。重要的是这些语言并不是教师强行灌输给孩子的,而是学生依托文本、品味语言后形成的自主体验。这些语言就是学生内在认知体验的一种集中显示,是学生内在生命信息的一种跃动。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应该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在特点,准确把握文本的思路,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将学生的关注力逐渐向文本的更深处漫溯,深切体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辩证境界,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中形成对母语的亲切感知,从而真正感受语言文字的情感温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体悟文字文本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体悟书法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