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概念界定的三重视角

2016-04-08 18:11王继楠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公平效率

王继楠

摘 要 有效教学概念界定是有效教学研究意义与价值的根本体现。我国有效教学概念界定复杂多样,对有效教学概念界定分析发现主要有三重视角,包括结果评价、教学改革以及兼顾效率与公平视角的有效教学。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有效教学概念体现了有效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终极追求。

关键词 有效教学 评价 改革 效率 公平

2001年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有效教学”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十年以来一直是我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有效教学”概念界定体现研究者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关系到有效教学的定位、根本属性,是厘清有效教学内涵与外延的首要标准。有效教学概念是影响教师有效教学实践和研究者对有效教学策略、评价及标准进行研究的重要前提。对有效教学概念界定的综述和反思是分析当前有效教学研究的成果、发展趋势及有待改善之处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概念的界定体现出不同的研究视角,主要有三类:一是结果评价视角的“‘有效教学”;二是以教学改革为视角的“有效‘教学”;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有效教学”。

一、结果评价视角的“‘有效教学”

在对有效教学进行界定的过程中,以“有效”为关注点,体现了从评价的视角进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目标——结果取向的“‘有效教学”

教学的目的是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教学的结果总是作为教育对象的人的发展。因此以教学结果来界定有效教学就成为一种确定“有效教学”内涵与外延的方式。“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1]。

目标——结果取向的“‘有效教学”概念,关注教学“有效果”,即教学效果是符合预期教学目标的,但还需要阐明当前教育需求下的“预期目标”,才能作为指导有效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观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者进一步指出作为有效教学效果的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2]。

目标——结果取向的“‘有效教学”定义合理性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将有效与无效区别开来,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关注教师教了什么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随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学生的学习结果才成为“有效教学”的衡量标准。第二,目标——结果的“‘有效教学”是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这一追求“有效果”的有效教学体现出对教学进行评价的倾向。

目标——结果取向的“‘有效教学”概念界定需要反思。第一,“有效果的教学不一定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3],强调预期结果的有效教学忽略了教学的方法和过程。教师单方面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却是以牺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来获取记忆性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也是低效甚至是负效的。第二,以预期结果实现程度来定义和考察有效教学还忽视了一些隐性的、潜在的教学结果,有效教学应当关注那些隐性的教学结果,这也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一个教师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教授相同的教学内容,学生获得发展是不同的,以统一的目标来衡量会导致对学生差异性和个性发展的忽视。

2.效率取向的“‘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工业生产强调效率的观念相关。效率取向的“‘有效教学”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考虑最终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教学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值。“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4]。有效教学在这里指的是“有效率”的教学。

效率取向的“‘有效教学”定义的合理性表现在:第一,使教育者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大量时间、精力、资源等方面的浪费现象。重视效率的“有效教学”为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提供了参考标准。第二,引起教师、学生对自身教学、学习效率的反思。有效教学时间是指教师和学生真正专心于教和学并有所收获的时间。效率取向的概念界定在于评价教学的“效率”。

效率取向的“‘有效教学”不足之处:第一,重视教学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使“三维目标”流于形式。目标——结果取向的教学定义相比,效率这一考察投入与产出比值的概念在知识教学上是适用的。相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观念形式的目标,知识教学的产出明显容易测量,结果使有效教学成为片面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工具。第二,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效率是不同的,其自身具有的倾向性对教学产出具有较大影响。效率取向的“‘有效教学”是针对个别学生还是全体学生?考察不同学生的效率还是全体学生的教学效率是有效教学应当细致探讨的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产出也不仅仅受到学生和教师投入的影响。将学生投入看成是稳定的,直接考察教师投入和学生进步发展之间的比值,忽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有效教学的产出难以测量,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养成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学效率针对的是每节课还是一学期还是一学年?目前教育改革中涌现的“堂堂清”等旨在追求知识目标的达成,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3.综合的“‘有效教学”

目标——结果取向和效率取向的有效教学定义是将有效教学中的“有效”进行解析的结果。综合的“‘有效教学”则包含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三方面。“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5]。分析哲学家就认为应当对概念使用的语言进行分析,语言使用的不同往往会影响人们对概念的定义和理解。持综合观点的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教学效率是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值,但对有效果和有效益二者有不同的解释。

对有效果和有效益的理解有两类:一类认为“教学效果强调的是教学产生的结果,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只关注效果的有无,既不考虑教学效果是否符合社会和个人的教育要求,也不联系教学投入或教学所耗来考虑教学产出或教学所得。教学效益指的是教学及其结果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的程度如何”[6]。还有一类认为“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及吻合的程度”[7]。

不论是目标——结果取向的、效率取向的还是综合的“有效教学”定义都是围绕“有效”一词进行的分析。有效教学的“有效”或是评价教学效果或是评价教学效率,都是对教学进行评价的视角界定概念。但也都存在评价的问题,即评价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还是每个学生?评价的内容:如何评价知识以外的其他教学效果?评价周期:长期、短期?也同时忽视了“教学”在有效教学中的价值。教学效果、教学效率都是由“教学”实现的。

二、教学改革视角的“有效‘教学”

教学改革视角的“有效‘教学”旨在通过改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教师行为取向的“有效‘教学”

当前有效教学研究中,教学一般指的是狭义的教学即教师的教。受行为主义的影响,研究者认为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并以此来定义有效教学。即“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有效激励”[8]。

教师行为取向的“有效‘教学”合理性:重视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由学生、教师、专家等进行评价,发现一些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行为。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发掘,改善教师自身教学并为其他教师反思和改进自身教学提供借鉴。

教师有效教学“关键行为”普遍性与适用性的局限。第一,一定的行为总是与主体的认知相关的,不同的教师其自身的品质和能力不同,面对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也不同,教师采用某种有效教学行为时应当考虑如何才能契合自身条件以实现教学有效。第二,与研究者对行为主义的批判一样,教师的行为并不能决定教学效果,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还受到其自身的认知、态度、行为的影响。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研究有效教学的,少有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学生自身的认知、对教学行为的理解和建构,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者勇于担当自己的学习责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条件”[9]。

2.互动交往取向的“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系统中‘具有适应性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影响、互为作用、共同进步的过程。”[10]与前面各种取向的有效教学定义不同,在这个定义中有效教学是一种师生双方共同作用的过程。不论是从教师的角度研究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还是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行为、学习策略,都是静态的研究。互动交往取向的“有效‘教学”的定义是广义的教学即“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11],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由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教学行为与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在不同的人身上都不一定是有效的,都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最显著。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的“有效教学”,应当关注师生双方互动机制,关注如何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运用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改革为目的的有效教学是当前有效教学的研究重点,有效教学策略、各学科有效教学方法等研究都反映出当前“改革”教学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取向。互动交往取向的“有效‘教学”又有忽视了评价的倾向,任何一个有互动、交往的教学能够达成某种教学效果并不能都称为有效教学。互动交往本身并不能保证有效教学。以互动交往的方式改革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否则很容易走向“形式化”。有效教学行为和互动交往需要教师对自身、对学生及教学内容、方法有深入的了解,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条件进行教学才是最有效的。

三、兼顾公平的“有效教学”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有效教学”概念界定是除了结果评价角度和教学改革角度外的第三种视角。教育领域中效率与公平也具有一致性。“有效教学”是兼顾结果公平与过程公平的教学,兼顾结果评价与教学改革。结果公平指每个学生经过学习都发挥其潜能,实现自身最大可能的发展。结果公平的教学是针对“评价”取向的“有效教学”提出的,由于每个学生先天禀赋、后天发展都不同,教学有效果和有效率是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而要实现这种教学效果就要改革教学,因材施教,实现过程公平。过程公平是指有效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同样接受教育的机会,有适合促进自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过程的公平保证结果的公平,对每个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

从公平的视角来界定有效教学才是从古至今教育的终极追求。随着人们公平意识的提升,公平已经成为当前宏观、微观等各个教育领域的需求。教育教学走向个性化、差异化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就是不仅有助于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使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需求,也旨在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兼顾效率与公平。

从“有效”的角度和从“教学”的角度进行定义的“有效教学”都不够全面。有效教学应当是既关注教学结果也关注教学过程的,既研究有效的教学行为又关注师生互动中的教学机制的教学,是既关注结果评价也关注教学过程变革的“有效教学”。总之从一种综合的视角看待有效教学是比较可靠和具有指导意义的。对有效教学各角度的研究在实践中总是综合起来才能发挥其作用,而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有效教学”是教育发展的一致追求。

参考文献

[1] 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5(8).

[2]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

[3] 杨勇.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方法和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4(3).

[4] 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1(4).

[5] 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5).

[6] 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7] 阮红芳,靳玉乐.有效教学论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3(8).

[8] 刘良华.什么是有效教学[J].广东教育,2004(7).

[9] 何善亮.责任担当:有效教学的实现前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

[10] 覃泽宇,林铭.复杂适应系统视域中的有效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9(8).

[11]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公平效率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