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走班如何落地生根

2016-04-08 03:27梁好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考制度普通高中学业

梁好

从2014年9月新学年开始,青岛15中在该市普通高中率先实施全员分层选课走班制,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材、课堂和学科四个中心,颠覆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起以学生、活动和社会为中心的新型学习模式,高一、高二年级的939名学生拥有939张不同的课程表。分层选课走班制按学生学习能力分层教学,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每人一张课程表,量身定做的课程设置模式不仅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而且也是高中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这种选课走班的教学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中学校采用。

一、选课走班是高中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涵

1.高考制度改革的大势所趋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2月16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两项重要配套政策:《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指标正式加入高考人才选拔机制。这意味着高考制度改革已经开启“破冰”之旅,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被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模式所取代。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变化必将引起连锁反应,指导高中教育的全面深入改革,选课走班正是顺应高考制度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赋予学生考试的选择权,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因而,每个学生对不同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不一样的,对不同科目的投入精力也是不一样的,对于选择纳入高考评价的科目,重点研习、精益求精,而对于一般性科目,则力求高中学业水平达到一定的等次。对此,学校沿袭传统的大一统课程开设模式,或是文理分科的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顺应高考制度的改革,亟需全面的打破与深入的改革,选课走班制便成为改革的必然趋势。

2.人才培养规律的理性回归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原则,多元智能理论亦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因而,优质的教育应当顺应人才发展的规律,力图让每个孩子实现“最好的自己”。传统的大一统教育模式,就如同一个应试的加工厂,让个性禀异的孩子沦为同样的人,这不仅违背了人才的发展规律,而且违背了人才的教育规律。“选课走班”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表,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是人才培养规律的理性回归,也是教育关注人的发展的重要体现。

3.现代学校体制的必然走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在教育领域践行会议精神就是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确立现代学校办学体制,而依法治校的根本就是尊重学生的权利,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享受到教育的尊重。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学生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没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安排。这与现代学校的民主治校理念相违背,选课走班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更是构建开放、民主、自由、平等的新型教育关系的重要体现,因而是今后学校管理的重要走向。

二、选课走班制如何落地生根

1.改革管理模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选课走班”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是管理形式的改革,更是涉及教育理念及管理方方面面的深层次改革,而这项改革成败的关键则在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校管理者要立足学生发展实际,针对高考制度的变化与走向,为学生提供一个宏大而开放的课程体系,真正将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在学科教学中获得知识的提升,而且在活动课程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能力的发展。

2.正确积极引导,科学合理设层分班

“选课走班”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重要形式,而如何切实提高这些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效性,设层分班则是重要的基础。高中学生的优势特长、专业倾向、爱好兴趣不甚稳定,呈现动态化发展趋势,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学校对于不同学科要设置不同层面的班级层次,施以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稳步发展与提高。同时,学生所选的班级亦非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及学习程度予以适应性的动态化调整,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3.实施学分管理,用好考核评价机制

“选课走班”制度给学生管理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传统的行政班级编制已经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由此带来的学生考勤问题、学习考核评价问题,教师个性化辅导问题、亟需全面的探索与研究。因此,学校要基于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学分管理制度,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跟踪评价,激励其不断进步。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对不同层次、不同班级的授课教师,实施不同的管理要求,引导教师正确面对、主动适应,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4.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选课走班”也是对教师的挑战,而教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也直接影响了这项制度的推进以及实施的效果。学校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窠臼中走出来,树立“全面发展、全面育人”的人才培养观,将教育的立足点放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与完善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价值需求与教育需要,提供满足学生个性化特点的教育。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高考制度普通高中学业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普通高中
新高考 新机遇 新挑战——对福建省推行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高考新政改变了什么
2017高考拉开帷幕 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