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内容”为载体实施课程改革的新尝试

2016-04-10 13:33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陈晓蓓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内容经验

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陈晓蓓

以“课程内容”为载体实施课程改革的新尝试

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陈晓蓓

随着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化,怎样构建现代幼儿园课程体系、怎样解决课程内容与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大家认识到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目标的实现要通过课程内容这一载体。

《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课程内容的基本取向是“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和学习者的经验”。2012年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阐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期望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将课程内容作为要幼儿习得的知识来对待,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既要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体系,又要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科逻辑和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领域的发展。

一、优化课程内容,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1.课程内容即幼儿的学习经验

怎样选择学习者的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呢?这就需要教师明确: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经验的选择过程即是尊重并提升学习者个体差异的过程;幼儿是课程开发者、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他们创造着社会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取向强调的是: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幼儿而不是教材,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适合于幼儿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2.课程内容即幼儿社会生活经验

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幼儿的发展为依据,教学内容应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并以各种可感知的方式呈现以扩展幼儿的经验,使教育内容真正被幼儿所理解、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继而产生特定的情感和行为。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点,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幼儿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要求幼儿园课程必须建立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3.课程内容即幼儿学习活动

这种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幼儿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课程不再是文本,而是一次教学实践。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特别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强调以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论课程内容、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都只有转化为学习者的经验,才可能成为相应的课程目标。

二、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载体。我们幼儿园在课程改革中借鉴了以往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又在课程取向、内容、目标、结构等方面有诸多的创新。我们改变了原来以集体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以集体活动和幼儿区域游戏、个别化学习相互融合的课程模式。幼儿园因地制宜,根据园区特色,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实践探索具有园区特色的、多元化的课程模式,形成多级课程管理网络,科学合理地设置并实施主题教育课程和园本课程。下面我就结合幼儿园在课程改革方面做的一些尝试,谈谈具体的措施。

1.注重对幼儿一日活动的研究,优化幼儿活动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们强化“一日活动皆课程”的意识,创设积极有效的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给予幼儿自主探索、表现表达的机会,加快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进程,保证每个孩子在园健康、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一日活动中,教师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来要求自己的教育行为,推动幼儿的学习。

2.加强对园本课程的研究,建构特色园本课程。

幼儿园扎实推进“1+X”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1”是幼儿园共性的课程,即主题教学,“X”是立足园情的特色教学。幼儿园建立多元化课程的管理机制,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形成自下而上、上下联动、自主创新的课程管理网络,为全园参与课程开发建构多元化课程提供有力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进行各领域教研课改,开展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反思性教学研究,每学期推出各领域精品课,使课程真正成为开启幼儿心智的有效载体。一方面对现行使用的省编教材和课程辅导等资源进行课程园本化的研究,立足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展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另一方面,在确保国家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结合我园的办园理念和传统优势,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积极开发和建构特色园本课程。

3.深入对区域活动的研究,满足幼儿自主游戏。

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我园每天安排45分钟的区域游戏和个别化学习活动。各班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创设有意义的区域活动环境,投放有价值的区域活动材料。在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进行自主学习的游戏活动,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我们将区域活动紧密与主题教学结合,与幼儿的兴趣与生成的内容结合,在区域中注重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把机会还给孩子,以孩子为本,尽力把孩子推在前,使幼儿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以开展“班级区域评比活动”为契机,不仅优化班级区域活动环境,还能根据主题教育要求和生成内容及时进行环境的变化调整,根据计划不断地补充,给孩子以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与空间,从而总结形成一系列适宜各年龄段幼儿区域发展活动目标、区域活动内容、区域活动实施策略,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效——教与学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教师的教更多地通过创设环境、关注兴趣、适度启发、适当帮助、观察倾听、理解欣赏等方式完成;幼儿的学是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教师的互动,大胆探索与表现,主动获取知识、习得经验。课程改革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淡化了教与学的痕迹,形成了师生“对话和交流”、“合作和分享”的教学形态,让教师、幼儿有更足够的时间从容地探索、试验、活动;让教师、幼儿在更大的范围,以更活跃的形式展开活动,切实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给孩子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在一日活动中,幼儿不再是机械地模仿和被动地接受,而是能自主地选择、自由地表达、积极地探索、愉快地游戏,从中体验平等、关爱和尊重,体验“对话”、“交流”和“合作学习”的快乐感受,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得到培养。

优化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改革,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同时也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如何完善课程改革?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园本课程的开发?针对问题,下阶段我们幼儿园课程改革将继续贯彻“《纲要》和《指南》”这一主旋律,追寻“尊重天性、赏识个性、呵护灵性”的办园理念和“玩即学、学以玩”的课程理念,立足园区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并实施园本课程体系,将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形成具有园区特色的,体现自主性、整合性、游戏性的课程模式。

参考资料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当代教师进修丛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内容经验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