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作业焕发生命的活力

2016-04-11 07:51江苏省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许梦娟
数学大世界 2016年34期
关键词:纸币小棒作业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许梦娟

让数学作业焕发生命的活力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许梦娟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还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依据。我们如果只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就谈不上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突破点。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作业设计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角的认识之后,我让学生利用直尺、三角尺画任意大小的角,还让学生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这时对所形成的图形可动手指一指它的顶点及两条边,进一步体会出从顶点出发,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我还会让学生动手用两根小棒和橡皮泥制作活动角,并发现角的大小与小棒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与两根小棒张开的程度有关系,两根小棒张开越大,角就越大。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会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真好玩,也真轻松。

又如:学习完“乘法口诀”后,可利用这一兴趣,让学生去操场上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根据上操时的队列去算各班的人数、操场两边的树木。“图形认识”课后,我让学生用积木玩具去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来,并说出过程给同学听。这样可以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学生可自主选择内容,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展示自己,发展个性。

二、形式由单一式转向多样式

大家都知道“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不限于书面作业,它还可以是一项活动,也可以是一件制作,我们的作业设计应该还其本来面目。我们来看几则实例: 如学习“数的整除”单元后,我用这一单元的知识设计一道让学生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猜出后,拨个电话。如:( )8的最小公倍数,( )8的 最大约数,( )5的最小倍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 )不能做除数的数,( )最小的合数, ( ) 18和6的 最大公约数,( ) 3和9的 最小公倍数。学生根据条件,猜出“88510469”这个号码。按照这号码一拨,果然是老师,觉得很有趣。又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我的一天,早上6( )30( ),我从2(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2(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的早饭,飞快地向800( )外的学校跑去。以上虽是两则书面作业,但它具有创新精神,做到了“寓做作业于兴趣中”。

课外作业的布置,不能毫无选择地照搬课本的课后练习,我们要有目的、有选择、有改变、创造性地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能行”;学生有差异,要区分对待,“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三、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乐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1:学习“24时计时法”后,我布置学生以下作业:晚上自己从睡下看一下时间到起床时看一下总共睡了多长时间;上学前,看一看钟表是几点,中午回到家再看看是几点,然后说一说自己离开家多长时间;寒、暑假期间,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息时间表。

如2:在学了两步计算后可布置学生课后一起玩“算24点”的扑克游戏。在完成相应内容的学习后,我们还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创设,设计出一系列的小游戏。还是以纸币的教学为例,在纸币的兑换关系的教学中,我找来一些不同面值的纸币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不同面值的纸币进行相互兑换。在这基础上,我又出示各种整数形式的实物标价牌,比如:5元/斤、¥8元、10.00元/盒、原价50元、现价45元等,再让学生用纸币进行随堂实物购买。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拓展了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出题的人挖空心思,答题的人更是紧张万分,生怕自己粗心答错了。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兴趣浓了。这些作业一改以往单一、枯燥的形式,赋予一定的情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一定的视觉享受。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贴近生活、更有应用性,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生命的气息,让作业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纸币小棒作业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消失的纸币
巧移小棒
作业
猜纸币
Value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