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引黄工程土洞段塌方冒顶处理探析

2016-04-11 11:27张君
山西水利 2016年4期
关键词:土洞小浪底冒顶

张君

(山西小浪底引黄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垣曲 043700)

小浪底引黄工程土洞段塌方冒顶处理探析

张君

(山西小浪底引黄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垣曲 043700)

以小浪底引黄工程土洞段冒顶塌方为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其他工程塌方处理经验,选用明挖塌体结合拱架、钢筋混凝土回填加固施工方案,成功解决了该工程土洞段冒顶塌方问题,可为类似隧洞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塌方冒顶;混凝土浇筑;钢拱架支护;挂网喷护;小浪底引黄工程

1 工程概况

小浪底引黄工程是山西省“两纵十横”中的第九横,主要解决运城市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工农业用水难题。2号引水隧洞是小浪底引黄工程的主干线工程,全长53km,其中桩号47+430—59+590段为2号引水隧洞末端,是2号引水隧洞中唯一的土洞段,长12.16km,位于运城市闻喜县境内。桩号52+966—59+ 590段为小浪底引黄工程施工Ⅺ标,总长 6.6km,采用人工开挖,为无压引水隧洞,设计断面为城门洞型,尺寸3.8m×5.0m(宽×高),设计流量16.25m3/s,设计纵坡1/3000,洞内水深2.97m,隧洞全线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

2 冒顶区地质条件及塌方冒顶原因

2.1 冒顶区地质条件

该段隧洞位于涑水河河谷左岸的岸坡处,主要通过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低液限黏土夹低液限粉土,局部夹砂卵石,土层厚度较薄。此段隧洞洞身多位于湿陷土层中,隧洞周围土层遇水易产生湿陷变形,且该层多具中等压缩性,易产生压缩变形,成洞条件相对较差。经现场地质钻孔勘察,该段含砂层较多。砂层厚度0~4.5m,其中59+332—59+350段地表有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最高处约12m。

根据取样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其干密度为1.22~1.69g/cm3,平均值1.40g/cm3;天然压缩系数为0.06~0.85MPa-1,平均值0.23MPa-1,具中等压缩性;饱和压缩系数为0.06~1.30MPa-1,平均值0.33MPa-1,具中等压缩性;饱和压缩模量为2.4~11.9MPa,平均值7.6MPa;垂直渗透系数平均值为1.32×10-4cm/s,多具中等透水性;水平渗透系数平均值为1.16×10-4cm/s,多具中等透水性;黏聚力11.8~32.9kPa,平均值20.1kPa;内摩擦角17.0°~23.0°,平均值20.2°。钻孔标贯击数5~14击,一般在7~9击,基承载力80~100kPa。本段隧洞洞身位于湿陷性土层中,遇水易产生湿陷性变形,且该段含砂层较多,成洞条件相对较差。

2.2 冒顶原因

施工Ⅺ标出口段埋深较浅,桩号59+240—59+ 375段地势低洼,为地表雨水汇集处,且围岩厚度较薄,洞顶土层最薄处不足8m,从2014年10月施工到该段出现局部坍塌,随即采用直径108mm的大管棚施工,施工结束清理掌子面堆积体时出现二次冒顶坍塌(桩号59+332—59+337)。究其原因主要是该段顶部厚8m的土质覆盖层均为混凝土块、砖块等建筑垃圾,起不到顶部支撑保护作用。另外,在施作管棚过程中,跟管钻进施工工艺缺陷,接头套管连接不牢固,造成接头部位相对薄弱,管棚内未设置钢筋笼,导致已施工的部分管棚在接头处断裂,造成原地表二次坍塌。

3 塌方冒顶处理措施

3.1 方案比选

塌方发生后施工单位及时采取了撤离人员、设备等应急措施,并通知各参建方尽快到达施工现场,对本次坍塌冒顶进行现场查看。根据以往处理塌方经验提出了三种可选方案: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方案,迈式锚杆注双液浆施工方案和明挖塌体结合拱架、钢筋混凝土回填加固施工方案。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方案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但由于小导管直径较小,承受上部压力有限,并且要求小导管前部未开挖岩体具有一定的自稳支撑能力,不能满足现场情况。

迈式锚杆注双液浆施工方案施工速度较慢、成本高、操作难度大,需要专业钻具及专业施工队伍,但迈式锚杆管棚较长、刚度强、注浆加固长度范围较大,前部未开挖岩体支点经注浆后有一定的自稳能力,承受上部压力的能力较强。

明挖塌体结合拱架、钢筋混凝土回填加固施工方案具有施工速度较快、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且无需专业设备和专业队伍即可施工的优点。

综合比较,确定采取明挖塌体结合拱架、钢筋混凝土回填加固方案进行处理。

3.2 冒顶塌方处理

3.2.1 冒顶塌体处理

冒顶区生活垃圾处理:由于冒顶区地表有生活垃圾堆积,首先对其进行清理,清理范围为隧洞边线外围3~4m,清理完成后对坑底周围进行围挡防护,并设置警戒标志,安排专人看守,防止发生意外。

洞内塌体清理:地表清理完成后对洞内坍塌体进行清理,只清理自然滑落部分,清理到露天后对自然滑动出来的塌坑周边进行排险工作。

3.2.2 洞内外加固处理

塌体处理清理到露天后对自然滑动出来的塌坑采用钢结构铺设钢板,在塌坑上方形成防护体,或对塌坑周壁进行厚度不小于10cm的混凝土喷射,防止落石伤人。清理出1~2榀钢架范围后,及时施作工字型20a型钢拱架,钢拱架间距不大于30cm,可根据实际情况放至25~35cm,拱架间纵向连接筋为直径25mm的钢筋,环向间距1m,在钢拱架外侧布设双层直径8mm,间距150mm×150mm的钢筋网片,钢拱架要封闭成环,并临时布设I16横撑、竖撑型钢,喷射C20混凝土进行初支,本段处理完成后,继续按以上原则进行清理跟进,直至处理完整个塌坑范围(桩号59+338—59+333),露天段侧直墙喷射C20混凝土,厚度不小于50cm。由于侧墙为粉砂层,清理过程会出现坍塌,须将坍塌空腔用混凝土回填密实,严禁出现空洞。

塌方段开挖支护处理:塌坑处理完成后,在掌子面管棚间及后续在2次进洞掌子面(15m范围,桩号59+333—59+318)范围内插打直径42mm的超前小导管,再对未塌方部分进行开挖,超前小导管长度4.5m,环向间距30cm,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5m。人工开挖,每次开挖以50cm为宜,打设长2m,直径25mm,间距1m的系统锚杆,并及时支护I20a钢拱架,钢拱架间采用直径25mm的连接筋进行连接,布设直径8mm,间距150mm×150mm的钢筋网片;采用直径42mm的锁脚锚杆,每根长3m,待初期支护完成2~3榀钢拱架后对未成环初期支护底板进行横撑封闭成环,封闭过程中采用短进尺,一次仅开挖一榀钢拱架的距离。首先将横撑部位人工开挖成20cm宽的槽状,然后将横撑安装完成,横撑采用I16型钢,并与边墙工字钢连接牢固,然后再人工开挖两榀工字钢之间的底板土,开挖深度不小于25cm,开挖完成后人工夯实,纵向横撑之间采用直径25mm的钢筋连接,连接筋环向间距1m,之后用C25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厚度不小于25cm。

塌方段混凝土回填处理:为保证隧洞塌方段安全及后期承压稳定,需对塌坑腔进行井字形型钢支撑,并对塌坑腔进行混凝土回填处理。待塌坑腔段初支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采用原施作的井字形型钢进行支护,井字形横梁距离初支拱架顶部50cm,中间浇筑C20混凝土,横梁上方浇筑50cm厚的C20混凝土。井字形型钢两腿坐落在初期支护侧墙上,横梁长6.5m,直腿长3.11m,纵横向各设2根,并焊接牢固,再分层回填C20混凝土,每层回填厚度不大于50cm,且两侧需同时进行回填处理。混凝土回填至洞顶以上1m范围,待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再回填土,分层回填至原地面,每层土回填厚度不大于2m。回填土至地表后做4%的斜坡,将外水引至路侧,防止再次积水引起渗水。

3.3 处理效果

本次冒顶处理历时短,耗费人力物力较少,截至2014年10月底,发生冒顶塌方的 59+240—59+ 375段已开挖支护完毕,后期未再发生掉块或塌方现象,冒顶塌方处理效果显著。经后期定期跟踪监测与地质雷达检测,均未发生收敛变形,说明上述塌方冒顶段处理方案可行。

4 结语

在水利工程引水隧洞工程施工过程中,由地质原因引起的塌方在所难免,且塌方情况各有不同,土洞塌方情况难以处理。因此在隧洞开挖时应及时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地质预报工作。尤其是在土洞段遇有涌水情况时,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制定合理的开挖方式;二是遇到塌方时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三是塌方处理时要注意安全,支护时遵循“宁强勿弱”的原则,不可盲目追求进度。

TV674 [

]C [

]1004-7042(2016)04-0046-02

张君(1977-),男,200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师。

2016-02-07;

2016-03-12

猜你喜欢
土洞小浪底冒顶
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末采贯通顶板冒顶区加固实践
下伏土洞加筋地基条形荷载下应力扩散计算
基于Schwarz交替法的岩溶区双孔土洞地基稳定性分析
黄河上的小浪底
小浪底引黄工程干线1#隧洞涌水量预测
基于数值模拟的土洞稳定性分析
山西小浪底引黄工程泵站地下厂房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对策
土洞施工中含水段塌方处理方案探讨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
水利企业监督管理措施探讨——以黄河小浪底水资源投资有限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