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文学在

2016-04-11 14:13
上海工运 2016年5期
关键词:工会主席报告文学文学创作

阅读在,文学在

职工感想

于新华(吴淞水厂原工会主席):20年前,我任厂工会主席时,提议创办《本土文学》。20年过去了,《本土文学》依然在前行,这使我备感欣慰。当初创刊《本土文学》,培育有感召力的企业文化,是初衷之一。那时,我鼓励、支持职工参与文学创作,也带头写随笔、散文。同时,建立一些学习、交流制度。由于工会与职工共同的努力,《本土文学》慢慢成长,爱好文学的职工越来越多,成为企业里一道独特的职工文化风景线。

《本土文化》有生命力,走过20年的路途,说明它是职工心目中的“偶像”。现在,我虽然退休了,但我还惦记着《本土文学》,相信它会在职工的喜爱中和厂党政工的支持下,走向更好的未来。

刘斐(80后、机泵运行工):我了解吴淞水厂,正是从《本土文学》开始的,这是一本传承了文学创作精神的职工文学载体,承载了职工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我加入并参与其中,感到骄傲和自豪。从最初的只是投稿,到现在撰写每期《本土文学》卷首语,我的写作能力上了一个台阶。更令我自豪的是,我和同事沈玲、孙智敏合写、反映我厂荣获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二等功的张建忠师傅爱岗奉献事迹的报告文学《蓝色吴水之梦》,在参加上海文创中心职工报告文学《共筑中国梦·劳动最光荣》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知识改变命运,工会助我成材”。我将在人生旅途中继续吸取文学的养分,为企业做更多的贡献。

邹绮云(60后、综合办公室科员):20年了,我们的《本土文学》,从最初的简陋、稚嫩,到现在的成熟、大气,一路走来,历任领导重视,许多老师指导,众位笔友付出,呵护它成长、开花、结果。它分享我的快乐,它分担我的悲伤。我要感谢《本土文学》给我抒发内心真实感情的机会,使我有了美好的向往,有了明亮的去处。

自从参加《本土文学》创作以来,我总是鞭策自己去思考生活、感悟工作。点点滴滴,只要真情流露,我就在工余提笔记录下来。如今回过头来看,竟也有四五十篇作品刊登在《本土文学》上。其中,多篇在《上海工运》杂志、《中国供水节水》报上刊登。爱好文学,让我的生活里多了一抹动人的光亮。

陈旭源(厂长):《本土文学》创刊至今,已经20年,成为我们厂企业文化里的一道独特灿烂的风景线。

《本土文学》最可贵之处就在坚持,有梦想才会坚持,能坚持才有希望。在《本土文学》这个平台上,我们不求才华横溢,但求真情流露。让职工在文学写作中抒发情感,展现风采,提升修养,更使职工在写作中履行责任,体现价值。

文学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认识作用,二是教育作用,三是美感作用。作为厂长,我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职工的文学创作。用《本土文学》来营造浓厚的企业和谐文化,用文化育人,用文化凝心,共建人水和谐的企业文化,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

猜你喜欢
工会主席报告文学文学创作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400万元公款美容的工会主席是怎样的一朵奇葩
黑龙江省工人报刊协会
黑龙江省工人报刊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