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剧中的人物身份悬念设计

2016-04-11 21:21贾兵
视听 2016年3期
关键词:美剧悬念

□贾兵



论美剧中的人物身份悬念设计

□贾兵

摘要:美剧人物身份悬念设计源于叙述的有限性和不可靠性、影视剧重视情节的特点以及美剧的创作机制,可以概括为“群体成谜”“片段未知”及“身份逆转”三个类型。这些悬念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了推进情节、衍生故事、震撼观众等作用。

关键词:美剧;人物身份;悬念;逆转

一、人物身份悬念的产生

悬念是“人民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变化的一种期待心情”,①直接关系到小说、影视剧“对观众的吸引力”,是作家及导演的创作“能否成功的重要技巧”。②所以我们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影视剧中都不难看到悬念的普遍存在,而悬念存在的根源则在于故事叙述的有限性。

故事是“预设了一整套能够想象的细节的事件之连续体”,③作者在对其进行讲述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受到时间和篇幅的制约,无法无限地展示故事世界的全部状态,需要读者和观众按照生活的逻辑和规律,通过合理“想象”补充文字和镜头以外的内容,构成完整的连续事件。但我们自行补充进去的内容和作者未展现出的情况往往并不一致:我们“想象”的部分“仅仅是读者推测出来的……在解释中还有着差异之余地”。④故事的作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肯定或否定我们之前“想象”的部分。所以,这些故事中由读者或观众自行通过想象补充进去而作者未给予明确交代的内容,构成了悬念设计的基础。

与小说不同,影视剧不以塑造人物为核心,展现情节才是戏剧创作的重点。某些形式主义者和部分结构主义者甚至认为人物仅服务于情节,是情节的产物,是“功能性”的行动元,而不是人。⑤所以影视剧中情节的价值要远大于人物。这就造成了影视作品中存在着大量关于人物身份悬念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在美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美剧不同于小说、电影或国产电视剧,其剧集的制作并不能保证完整性。随着收视率的变化,一部美剧随时面临着被预定新剧集或被砍掉的可能。这就要求美剧的编剧们必须尽可能地在每一分钟吸引观众,这样一来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强烈的外部动作就成为编剧们的首选。

因此绝大多数美剧编剧并不会在剧集伊始便细致地表现从人物童年开始的成长过程,多采取“锁闭式”的戏剧结构——“只写高潮至结局”,⑥让人物一开始便进入复杂紧张的情节和激烈的冲突当中,在剧集的第一分钟便吸引住观众。这时我们对情节中人物的身世甚至身份都是未知的,关于这一切我们只能期待编剧们对“过去的事件和人物关系用回顾或内省的方式,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渐交代出来”。⑦

故事叙述的有限性给了作者保留人物身世悬念的基础,而影视剧重情节、轻人物的特点和美剧的创作机制又让人物在出场时无法具有一个完整可信的身世和履历。这就是以美剧为代表的影视作品中存在大量关于人物身份悬念的原因。

二、人物身份悬念的类型与作用

(一)群体成谜

如前文所述,美剧中人物出场时并不详细交待其身世甚至身份,这种出身保有悬念的设计并不限于主要人物,在一部美剧中几乎所有人物都有不确定的身世或身份。这也构成了美剧中人物身份悬念的第一个类型:群体成谜。如经典美剧《迷失》中,坠机之后荒岛上的每个幸存者身份都是不明确的。

但数量上的优势并非“群体成谜”的关键。即使是在国产剧集中绝大部分的人物身份和成长经历也不是通过镜头明确交代的,那么二者的区别何在呢?

美剧中大量人物的身世秘密,一方面要随着剧情的展开进行交代,另一方面要和之后的情节发展密切相关。国产剧中众多未交代完整出身的人物绝大部分都不会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一详细介绍出身,而美剧则不然。美剧的编剧以情节先行,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被精彩的剧情牢牢地吸引。在收视率稳定后,随着故事的发展,观众们对剧集中人物的兴趣越来越浓,这时编剧们通过随后剧集逐渐零散地展示人物的身份,让观众通过持续的观看和对信息碎片的拼接了解到剧中人物的成长经历和性格成因,加深观众对剧集中人物的感情,满足观众窥探人物的诉求,进而更加关注剧集。

在关联之后的情节方面,国产剧集大多只涉及到一两个主要人物的身份,一般不会出现在一部剧集中几乎人人的身份都关联后续情节的情况。而美剧却不然,群体身份成谜是美剧人物身份悬念设计的独特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文化中对个体差异性的重视及对个性的发展的关注。

以《神盾局特工》第一季为例,故事中小组里每个人物的出身都和情节推进相关。在斯凯加入神盾前,我们只知道她是一名电脑黑客。而随着情节的发展,她对身世秘密的探索几乎贯穿了整季剧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小组中的人物关系,甚至有成为整部剧主线情节和矛盾核心的趋势。组长菲尔·库尔森也有死而复生的一段神奇经历未被揭露,对这段身世的探索构成了第一季故事的主线情节。至于沃德探员的敌方卧底身份和梅探员的奉局长命令暗中监视组长菲尔·库尔森的卧底身份,都与情节的发展、人物关系的变化联系密切。甚至身世最为简单明确的,由神盾局学院培养出来的两名年轻特工——菲兹和西蒙斯的身份也关联了一集的故事情节。

在美剧中,不仅有《迷失》《神秘岛》《CSI拉斯维加斯篇》等以悬念著名的剧集会出现集体身份成谜的情况,甚至连《老友记》《生活大爆炸》《老爸老妈浪漫史》等喜剧剧集都会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揭示剧中人物们出身、家庭、成长经历,让观众了解到已经非常熟悉的剧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事出有因。

美剧编辑们利用叙述方式本身的特点为剧集预设了大量的身份不明或错误身份的人物,随着故事的讲述,逐渐揭示他们的身份进而推进情节的发展,给观众带来应接不暇的情节上的冲击。此外,这种悬念的设计更为推出关于主角或配角的前传(如《斯巴达克斯》前传《竞技场之神》)、关于配角故事的衍生剧(如《绝命毒师》衍生剧《绝命律师》)以及周边产品(如《行尸走肉》官方小说《州长的崛起》和《州长的逆袭》)提供了土壤。

(二)片段未知

美剧中并非所有人物的出身都是不明确的。美剧中也有许多身份基本确定的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就没有身世上的秘密,没有身份的悬念。即使是剧集中身份明确的主要人物也往往具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经历,这就是美剧人物身份悬念设计的第二个类型——“片段未知”。

比如《神盾局特工》中的组长菲尔·库尔森,我们通过他出场时玛丽亚·希尔的介绍以及电影《复仇者联盟1》的相关剧情得知他的身份。但关于他起死回生的一段神奇往事一直没有做出明确的展现,直到本季的最后才揭示他当时已经死亡,被神盾局用外星人的科技救治复活,并给他植入了另一段记忆。

如果说前文的群体身份成谜只是关联剧情的话,那么片段成谜则是剧情的关键。群体身份成谜大多源于叙述的有限性,美剧的编剧们无需消耗有限的镜头展现每个人冗长的成长经历。而片段成谜则是他们有意隐瞒的结果,他们通过种种手段交代了人物的身世却有意隐瞒最重要的一段,甚至不惜以错误的信息误导观众,做出不可靠的叙述,以保留整部剧集的重大悬念,给观众带来巨大的震撼。

《神盾局特工》中,九头蛇组织因为打入了神盾局内部,对其信息了如指掌,唯独因为权限的问题无法了解到菲尔·库尔森这段起死回生的经历详情,因而他们费尽心机进行探索,更是派沃德进入库尔森的小组担任卧底。而小组里的梅探员正是局长担心外星科技在库尔森身上产生“后遗症”而派入其小组的。最终当九头蛇知晓了库尔森的秘密后对神盾局再无忌惮,发动了全面的攻击,这也是该剧第一季最终的大逆转。换言之,该剧第一季几乎所有的情节都是由此展开的。

如前文所言,美剧为了吸引观众多采用“闭锁式”的戏剧结构,由高潮部分进入故事,那么随着情节的展开,我们发现高潮部分之前的情况并非如我们所设想或剧中人间接讲述的那样,甚至完全相反。这种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发现”(主人公所经历的从不知到知的变化)⑧和由发现导致的“突转”(情节的某部分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其完全对立面)便构成了故事的逆转,而影视剧的高潮部分都需要逆转。

(三)身份逆转

在这些发现后的突转中,如果我们发现的是人物的真实身份,对其真实身份的揭露造成了剧情逆转,那么这种人物身份的悬念设定便属于美剧人物身份悬念设计的第三种情况——“身份逆转”。这种逆转可以由人物前后身份的差异而概括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身份逆转主要来自于人物的真实从属,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突然表明身份,颠覆我们以往对其的认知。这对关键人物所属阵营的揭示、对故事中斗争双方的力量变化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进而造成对原来局面的颠覆。无数剧情的逆转都是由故事中重要人物突然表明或转换阵营带来的,这种设定可以简单概括为“变成敌人”。

第二种身份逆转主要是人们在对某人身世的不断探寻过程中最终带来意想不到的颠覆自己出发点的发现。这属于电影编剧宝典《救猫咪》的“金羊毛”类情节:“主角‘上路’寻找某物,历尽艰辛最终发现别的东西——自己。”⑨如经典电影《星球大战》中,当卢克?天行者打倒黑武士要替父报仇时,发现黑武士并非自己的杀父仇人而就是自己的父亲安纳金?天行者。再如神盾局特工中库尔森费尽心机调查自己起死回生的神秘经历时竟然意外发现研究并应用外星人科技治愈人类项目的负责人就是受伤前的自己。又如《疑犯追踪》里当主人公里瑟受电脑不明确的提示后拼死从黑帮手里保护了“受害人”之后意外发现所谓的受害人是电脑本来要自己捉拿的黑帮首领。这种身份对调的悬念设定可以简单概括为“变成别人”。

第三种身份逆转是某人随着情节的发展做出了某些改变,成为了观众早已知晓的某个人物,这种逆转可以概括为“变成名人”。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如美剧《世界大战》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普鲁士的传令兵因为胡子太长,没法让防毒面具和脸颊完全闭合差点死在毒气弹之下,逃生之余他第一时间刮去了大部分胡子。从他的新形象中我们突然发现,他竟然是年轻的希特勒。

综上所述,叙述的有限性和美剧情节为先的创作理念决定了美剧的故事中有着大量的身世不明的人物存在,而由此出发去揭示这些人物的身世不仅关联到了随后的剧情,更衍生出无数的新故事。即使对于身份明确的人物,美剧的编剧也往往隐藏其一段神秘经历,而这段神秘经历往往关联着整部剧的核心情节。此外,美剧高潮的突转部分也往往依赖人物身份的悬念,在特定的情境下,人物身份被揭示出来,无论其真实身份是“敌人”“别人”还是“名人”,都足以反转剧情,震撼观众。

注释:

①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136.

②谭霈生.戏剧本体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56.

③杰拉德·普林斯,徐强译.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4.

④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14.

⑤杰拉德·普林斯著,徐强译.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95-96

⑥谭霈生.戏剧本体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0.

⑥谭霈生.戏剧本体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0.

⑧谭霈生.戏剧本体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0.

⑨布莱克·斯奈德著,王旭锋译.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27.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美剧悬念
中学语文课堂“悬念教学法”初探
巧在开篇设悬念
美剧迷群在网络社区中的身份认同研究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美剧基金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美剧的人物设置模式研究
美剧台词秀——House of Cards 纸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