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播技巧在校园文艺晚会中的运用——以广西艺术学院校园文化艺术节为例

2016-04-11 21:21张兴动张浩然
视听 2016年3期

□张兴动 张浩然



导播技巧在校园文艺晚会中的运用——以广西艺术学院校园文化艺术节为例

□张兴动张浩然

摘要:随着导播技术在高校内逐渐普及,校园文艺晚会使用多讯道录制的形式也越来越多。虽然与电视上播出的大型文艺晚会相比,校园文艺晚会不被大众所关注,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校园文艺晚会一样具备“电视综艺晚会”的基本特征。同样在一个舞台上演绎歌曲、舞蹈、戏剧、魔术等多种节目形式,并加入主持串场、现场采访、短片播放等非节目的形态。在一台校园文艺晚会中,导播需要呈现不同的节目品种,通过镜头切换技巧来展现它们各自的亮点。

关键词:校园文艺晚会;节目形态;导播技巧

校园文艺晚会不仅可以丰富在校师生的校园生活,还可以增进不同专业、不同社团、不同教学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所以,一台精心筹备的校园文艺晚会可能是一所高校一年内最重要的师生联欢活动,全校师生对它期待至深。虽然校园文艺晚会在播出平台上有所限制,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现场切换来体现多讯道转播的效果,为晚会的现场氛围加分。

广西艺术学院校园文化艺术节晚会的导播工作一般是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由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团队来完成。有激情,有创意,敢去尝试新想法,是学生导播团队所具有的优势。但是作为学生,他们在工作经验上可能略有欠缺。因此,要让晚会的现场切换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呈现,就需要导播团队在晚会开始前后做好以下几点。

一、导播工作的“五步骤”

(一)熟读脚本,查看现场

研读节目脚本是导播最为基础的工作开端。它需要标示好节目的程序、主持人的语言、插播短片的位置内容等。如果导播在晚会前期没有参与节目的策划与编排,那么就需要通过仔细研读脚本获得对整个节目的认识和了解。此外,导播还需要带领摄像团队前往晚会现场和校园晚会负责灯光、音响以及其他工种的老师进行沟通协调,考虑机位架设的可能性。

(二)设置机位,优化流程

根据节目脚本和现场的舞台场景,导播要在实际情况下,最合理地设置机位布局,从而实现导播对整场晚会的创作意图。针对广西艺术学院会演中心舞台和观众席的位置,我们在机位布置和拍摄要求上进行了以下安排:

1.根据现场环境布置机位。通常情况下,舞台的两侧位置是1、3号机位,2号为全景机位,4号为中景机位,5号为摇臂,6号为游机。根据晚会现场的舞美场景,选择合适的机位架设区域,以扇形布局展开。

2.规定各机位的景别(以6机位为列)。一本情况下,1号机和3号机景别范围是特写、近景、中景;2号机为全景机位,基本上固定不动,但是必须保证稳定;4号机在舞台的正面拍摄被摄对象的小全和中景;5号机摇臂则是利用升降的运动镜头来体现画面的美感;6号机游机根据晚会节目的特殊要求,给特定的拍摄对象或者物体静距离的镜头,此外,游机还要负责观众的反应镜头。

(三)召开会议,调试设备

在晚会彩排之前导播需要带领摄像团队召开工作会议,根据节目脚本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让摄影师知道自己在每个节目中应该拍摄的画面内容。与此同时,导播和摄影师要对切换台、摄影器材和相关辅助设备进行最终调试,确保晚会当天设备不出现问题。

(四)带机彩排,注意细节

在带机彩排中,一般是按照节目流程顺序逐一地进行,舞美、灯光、音乐音响、摄像、LED大屏幕上的插播短片等都要尽量和节目表演配合起来,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及时修改调整。因此,对于一台大型的校园文艺晚会来说,由于节目数量众多、节目多种多样、设计技术环节的配合复杂,导播对于每个节目的细节把握必须清晰到位。

(五)掌控全局,精心录制

晚会开始之后,导播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是导播在调度各个讯道摄像机进行切换的同时,还要能够知晓此时此刻的晚会现场各个工种是否运行正常。即使准备工作与彩排演练都很充分,但是在导播的脑海里仍要有处理紧急情况的预定方案,并随时做好处理意外情况的心理准备。

二、不同节目形态使用不同的切换技巧

(一)歌唱类节目导播技巧

为了让观众能够融入晚会现场氛围,在歌唱类节目开始时,导播可以通过“距离的障眼法”来消减舞台上歌者和舞台下观众的距离感。这个障眼法可以有两种形式:第一,利用平视的歌者和仰视的观众来减小舞台上下的高低差距。面对歌者和观众,镜头角度的着意选择与相互配合,模糊了舞台上下的高度差,也模糊了歌者与观众之间的视线高低,在画面上制造了“平等”交流的假象。第二,运用长焦镜头拉近歌者与现场其他人物的实际距离。在演唱会的电视转播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画面或以观众背影的剪影作为前景,或以伴唱演员作为背景,而歌者作为画面主体与前景和背景的距离看上去十分贴近。长焦镜头在视觉上对于画面纵向空间具有压缩的作用,因此拉近了歌者与观众、歌者与伴唱歌手之间的实际距离,在画面上制造出“融为一体”的假象。

(二)舞蹈类节目导播技巧

在舞台上,舞者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路线进行运动,根据不同的情节和不同的时空与力量变化,在不同的调度和线性构图中,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在常见的舞蹈画面切换组合中,一方面,不同的角度与景别的镜头对舞者动作的展现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且角度与景别的跳跃性设计也要符合舞蹈的跳动节拍;另一方面,连续的画面呈现为相似的运动形式,横移镜头的组成搭配使画面具有了协调一致的动力;此外,快速的画面切换和具体的切点选择,要对应舞者肢体运动本身的节奏与转折契机。因此,面对一个舞者精彩的动作流,导播需要设计一个具有鲜明形式感的画面组。

(三)语言类节目导播技巧

语言类节目可谓是广大师生参与感最强的一种节目形式。语言类节目的画面切换以交代舞台中人物、人物对白、行为动作、现场状况和场面调度的变化为原则。因此,其规律性很强。导播在镜头画面切换时首先要以此为基础,而后适当地追求画面组合的形式美感。

以上是校园文艺晚会中常见的几种节目形式,除此之外,校园文艺晚会还会存在诸如主持人串场、代表发言、短片播放等形态,导播要根据不同的节目安排及时地调整机位。

三、巧妙切换游机镜头,为晚会添彩

游机通常是摄像师肩扛或者手持摄像机进行拍摄。在晚会录制过程中,游机一般会在晚会导播调度下接近舞台上某个拍摄主体进行拍摄,在完成导播需要的镜头后再以合理的路线撤离舞台区域。因为导播现场巧妙地给出游机画面,现场观众往往从中感受到晚会节目更为独特的视角。

首先,对于乐队演奏的音乐类节目来说,乐队的构成是非常复杂的。导播想要充分展现各种乐器、各个乐手的细节,通过位于乐队外围的机位长焦调拍会存在角度上的障碍,而游机由于位置上的灵活性便于进入乐队内部、近距离地摄取表现对象细节的镜头,能够完美地呈现乐队演奏的场景。

其次,由于游机是摄影师手持或肩扛进行拍摄,因此所拍画面带有摄影师的步伐、动作和呼吸而形成的自然晃动,同时摄影师还可以根据被摄主体的动作和情绪变化而随时调整构图,形成具有节奏感的“呼吸镜头”。在校园文艺晚会的热舞节目中,导播可以发挥游机镜头的这一特点,用它来表现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和动作节奏,这种画面本身的自然晃动更加符合对象狂野不羁的动作特征。

四、结语

校园文艺晚会导播技巧的最终效果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晚会现场的LED背景屏幕实时切换,二是晚会结束后把晚会内容制作成光盘供师生欣赏。在这两种方式中,导播的角色任务都至关重要。导播现场切换的效果不但直接影响晚会现场呈现的效果,而且也决定了后来观看晚会影片的观众能感受到晚会精彩内容的多少。因此,导播技巧在校园文艺晚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月.电视节目导播[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程晋.电视导播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曹瑞琪.电视文艺节目导播的特点及程序[J].当代电视,2008(9).

(张兴动系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张浩然系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