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志书资料收集途径
——以《安徽通志》志材采访为例

2016-04-11 21:26江贻隆安庆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史志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安徽

江贻隆(安庆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略论志书资料收集途径
——以《安徽通志》志材采访为例

江贻隆
(安庆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20世纪30年代初,安徽通志馆为编修《安徽通志》专门遴选了一支采访员队伍,这支队伍按照安徽通志馆制订的《各县采访概要》和《采访表格》要求,负责各县志材采访和资料整理工作。他们采访的原始和真实志材,有力地支撑了《安徽通志》的编纂。至今,这些采访表册还鲜活地保存在安庆市图书馆,成为新修县志的资料佐助。

安徽通志馆采访员采访概要志材

20世纪30年代初,安徽通志馆为编修《安徽通志》专门遴选了一支采访员队伍,这支队伍负责各县志材采访和资料整理工作,在整个修志过程中处于先导性和基础性的地位,为《安徽通志》的编纂提供了鲜活和真实的志材。

1930年8月,安徽省政府遵照国民政府内政部《修志事例概要》之规定,决定设立安徽通志馆。同年9 月19日,安徽通志馆在省城安庆开馆,并聘请歙县人江暐为馆长,负责编修民国《安徽通志》。为使《安徽通志》的编修有据可循,安徽通志馆成立伊始,编订了《安徽通志馆组织规程》,其中第六条对采访员一职规定:“本馆设采访员六人至八人,担任采访文献,由本馆聘任之。并于每县设名誉采访员一人至三人,由县长荐请本馆聘任之。县教育局长为当然采访员。”[1]安徽通志馆.安徽通志馆第一次报告书.安徽通志馆,1931.(《安徽通志馆组织规程》)1932年5月,这条内容修订为:“各县设采访员二到三人,分任各县采访事务,由本馆聘任之。县教育局长为当然采访员。各县采访员为无给职,但得酌给办公费”[2]安徽通志馆.安徽通志馆第二次报告书.安徽通志馆,1933.(《安徽通志馆修正组织规程》)。

一、安徽通志馆各县采访员成员

“省志之编纂,必视各县采访为始基。”[2]安徽通志馆.安徽通志馆第二次报告书.安徽通志馆,1933.(《致各县县政府函》)采访和编纂是修志的两翼,采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志书编纂的质量,安徽通志馆非常重视采访员的遴选和志材的采访。

1930年12月12日,安徽通志馆馆长江暐、副馆长徐曦代表通志馆呈请安徽省政府《通令各县遴选通才荐为采访员文》:“纂修省志,首重采访,所有志材,亟应广事搜求,用资考据。”“呈请钧府通令各县县长遴选本地通才一人至三人,直接函荐到馆,俾便聘任。”[1]安徽通志馆.安徽通志馆第一次报告书.安徽通志馆,1931.(《通令各县遴选通才荐为采访员文》)同日,通志馆函请安徽省教育厅《通令各县教育局长为当然采访员文》,通令各县教育局长为当然采访员,“实纫公谊”[1]安徽通志馆.安徽通志馆第一次报告书.安徽通志馆,1931.(《通令各县教育局长为当然采访员文》)。1931年元月15日,安徽省政府复函安徽通志馆,通令各县遵照通志馆遴选通才一至三人推荐为名誉采访员的请求。该日,安徽省教育厅亦复函通志馆,据准通令各县教育局长担任通志馆当然采访员。

1931年元月22日,安徽通志馆将各县教育局长为当然采访员聘书寄出,敦请各县教育局长对于各种志材尽量搜求,务必及时寄馆。此外,在各县县长的举荐下,长于修志的积学之士,熟知地方掌故的耆宿,热衷公益事业的乡绅,先后有150位名流荐举到这支队伍之中,共襄兴修《安徽通志》的盛举。至1931年6月,60个县中48个县114人被聘为采访员,他们分别是怀宁县的程筱苏、胡渊如、潘受祉,桐城县的姚永朴、方守敦、郑辅东,宿松县的石泌芳、沈嵩甫,太湖县的李淑道、孙熙丞、杨致远,潜山县的王臣、余震,望江县的谭樾乔、倪文铮、陈知白,歙县的汪文楹、罗会垣、江友燮,休宁的黄涤原、程管侯、黄希武,婺源县的查国珍、江君帆,祁门县的方晓沧、胡光钊,黟县的胡元吉,绩溪县的胡广植,宣城县的苑育仁、徐楷,泾县的翟大音、左熊祥、许竺贤,南陵县的陈夺声、杨福葆、易次九,宁国县徐云涛,太平县的王祖襄、陈祖荫,旌德县的江泽润、高绍良、江洵,贵池县的高文伯,青阳县的陈笑凡、姜孝维、章步青,铜陵县的潘保仁,石埭县的徐建生,东流县的汪监民、赵怡然,当涂县的刘克广、鲁崇云、陈鹏飞,芜湖县的鲍实、吴云,庐江县张彤轩,舒城县的任安涛、冯百揆、韩梦弼,无为县的金城、卢自滨、薛炳文,巢县的董镇藩,凤阳县的王仲超,怀远县的林介弼、杨立浚,定远县的沈志超、周孝先、杨子厚,寿县的洪晓岚、权伯华、黄荫庭,宿县的王雪鱼、赵燮和、娄如斋,阜阳县的吕峙山,颍上县的张星桥、汤涑风、马习斋,亳县的张薛岑、苏蓬仙,太和县的郭拾尘、张相时、傅焕之,蒙城县的戴智,滁县的章心培、陈小山,全椒县的汪文鼎、叶柏青、许鼎岑,来安县的周子蕃、余嵩云、欧阳笙庭,和县的张曾禧、吴养吾、王开宽,含山县的张思振、陶保良、张恺,广德县的黄宝恕、刘敬、邓实华,广德县的尹聘三、姚步云、顾纯熙,六安县的王秋士、张景生、汪培之,盱眙县的傅梦禾、张绶卿、纪树之,泗县的张明甫、陈献南、陈爱雱。截至1934年11月,经县政府推荐,先后被聘为采访员的还有天长县的何锡麟,繁昌县的任图南、姚琢如、严旦,嘉山县的汪雨相、程际唐,涡阳县的马朴仙、王哲民、王明鉴,灵璧县的张问轩、王奎璧、高蟠溪,舒城县的王燮阳,怀远县的方仁山,合肥县的张子开、李蔚川、沈六军、杨韵芝,石埭县的苏纬之、陈栋存,霍山县的沈利川、刘和斋,蒙城县的邓鉴堂、张桂萼、杨景崧,颍上县的朱翰丞,阜阳县的喻爻吉,宣城县的姚文明、梅筱范,五河县的丁志先等。

各县采访员中有不少名士,如怀宁程筱苏,桐城姚永朴、方守敦,贵池高文伯,芜湖鲍实,汪道涵的父亲嘉山县汪雨相和黟县的胡元吉等。

二、安徽通志馆采访员采访范围

安徽通志馆非常重视第一手资料的获取。为使采访志材信而有征、科学有序,安徽通志馆根据《安徽省通志凡例目录》编撰了《各县采访概要》并绘制了《采访表格》,寄送各采访员。采访的范围几乎涉及县志记载的所有门类,具体包括:

1.舆地类:细目有山脉、水系、城池、市镇、壇庙、陵墓和古迹。山脉含有山名、山的走向、距离县城远近,山上附着物森林、矿产、特产以及名刹名泉。水系含有水名、发源何处、流经何处、流经区域,河道有无变迁和废弃,沿岸交通状况和城镇商务。城池包括建筑年代、高度、宽度和周围里数,城门及门额,城壕的宽度及深度,城池现在形状及城隍情况。市镇包括名称、距离县城方向及里数,店铺及人口,本土货物输出、外来货物输入及运输,水陆交通及邮电,大市镇如屯溪、大通、蚌埠和正阳关应另具详细报告。壇庙包括名称、地点、封号、祀典和现在存废情况,孔庙亦在本条统计。陵墓包括名称、地点、传闻考证、碑表、墓志或者遗物。古迹包括名称、地点、考证和风景等。

2.教育类:学宫、书院、试院、学校、社会教育和文化事业等。书院采访范围包括书院名称、建立年代、地点、经费,考课和院址现在用途。试院包括名称、建立年代、地点,清代生员名额和院址现在用途。学校包括公立私立学校名称、校址、经费、沿革和历届毕业人数,现有班级名额和历届校长姓名,省立学校不在此范围内。私塾包括私塾名称、地址、经费、设立年月,学生名额和办理人姓名。教育会包括成立年月、会址、经费和沿革,历任会长姓名。图书馆包括名称、设立年月和馆址,经费、图书卷数、办理人姓名及历任馆长姓名。报馆包括名称、设立年月和馆址,经费、日刊或周刊、发行份数及历任馆长姓名。私塾研究会包括名称、设立年月和会址,会员人数、姓名和研究方法及成绩。通俗讲演团包括名称、设立年月和团址,经费、讲演员额及姓名,讲演方法及成绩。

3.学术类:前贤著述和修志各种参考书。这条未列采访细目。

4.实业类:农业、工业和商业。农业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类、播种期、收获期、每亩平均产量、总量、销路和价值。蔬菜作物和瓜果作物的种类、播种期、采摘期、产量、销路和价值。蚕桑业的蚕种、蚕区、蚕茧量、缫丝量、栽桑数、茧行、销路和价值。养蜂业的养蜂户、养蜂数量、养蜂法、制蜜数量、销路和价值。茶叶业的产茶区、栽培法、茶之名色、产量、制法、销路和价值。造林业的林区、木材种类、栽树棵数、采伐期、销路和价值。畋渔业的猎区、猎户、猎器和渔区、渔户、渔具。畜牧业的家畜、畜牧公司、畜类、数量、销路和价值。垦殖中的开垦区、圩田或山场、佃业移植数和作业成效。圩堤中的圩名、濒何水域、修堤规约和堤工经费。农具中的器别、器质和用途。水法中的塘堰、沟渠和山溪,著名塘堰、沟渠历经修浚,应将修浚始末记入。农会包括名称、会址、组织概要、沿革、历任会长姓名。工业包括纺织、陶冶、造纸业户或工厂、原料、出品、数量、销路和价值,原料分棉毛丝麻四种。酿榨的类别(油酒豆腐)、原料、出品、数量、销路和价值。印刷的类别(土法机器油印石印)、业户和技术。瓦木石竹漆及杂工(铁工铜工锡工染工缝纫)类别、业户和技术,重点突出舒潜的竹簟、徽州的漆器技术。工厂的名称、类别、厂址、官立或私立、沿革、资本、工人数、营业状况。工会的会名、会址、沿革、组织概要、工资和工人生活。商业包括银行(中国、中央银行、公立或私立)、钱庄的牌号、资本、交易范围、营业概况。盐行的牌号、每年销盐担数、利息、每年架货出入数和属何引岸。典当(官典)的牌号、资本、利息、每年架货出入数。转运业及介绍业(牙行)的类别、业户数、货物种类、输运水脚。各种商店或公司的类别、业户数和营业状况。商会的名称、地点、沿革、组织概况。货物的类别、清末的价值、民国十年前的价值和现在的价值。输出入货物的类别、产地、输出数、输入数、十年前数目之比较。银元与制钱的清末的兑换率、民国初年的兑换率、民国十年前后的兑换率和现在的兑换率。度量衡的名称、比较和使用范围。

5.物产类:植物、动物和矿物。植物包括草木、药材和花卉的类别、用途及销路。动物包括禽兽、水产和昆虫类别与产区。矿物(煤矿金属矿杂矿)包括类别、矿区、是否开采及开采时间、公司名臣、产量、销路和价值。各种特产的类别、产地、销路和价值,如桐城的秋石、休宁的日圭、灵璧的石磬和歙砚徽墨等。

6.古物类:金石、陶器和其他古物。金石、陶器和其他古物的器名、年代、现在的收藏处所或收藏家,金石有文字或者款识的另行抄录,贵池刘氏所藏的大小忽雷应重点记载。

7.社会类:婚礼、丧礼、祭礼、岁时礼俗、慈善事业和地方风俗,主要是各地的婚礼、丧礼、祭礼等地方礼仪。

8.宗教类:道家、佛教、回教、基督教和其它异教。道教的宫观、地点和道士人数。佛教的寺塔、地点、僧尼人数和佛教会,含有佛教会的缘起、会员名额和会内情形。回教的礼拜寺、地点、教徒人数。基督教的教堂、派别、地点。教徒人数、附设学校及医院。异教(道院、同善社、在理教)的名称、地点、教徒人数和附设慈善事业。

9.人物类:义烈、孝友、儒林、文学、艺苑、格致、遗民、隐逸、笃行、货殖、方技、流寓、方外、贤淑、才媛、贞孝和节烈。

10.大事记:清代和民国地方上政治社会重大事项。采访员记录的文字,如从它书或者报纸抄录,均应交代出处。采访员可以对参访事务随时发表意见。

综上所述,这个采访范围比较庞大,由于实际中采访经费难以落实,采访任务自然不能全额完成。起初,采访员的采访经费来源设想由各县财政解决。1931年5月,安徽省府第193次常委会议决,通令60县加征田赋1%,大县每年筹措600元,中县每年筹措500元,小县每年筹措400元,按季平均拨付,作为本县采访员纸张笔墨邮旅费用。然而接下来,每月区区数十元的经费对于一些县来说也是捉襟见肘,“吾皖地据要冲,迭更兵燹,频年水旱,十室九空,即此区区,谅亦设筹非易,故为节省经费计,拟先尽艺文、礼俗、金石三项,函商各县采访员从事搜采。”[1]安徽通志馆.安徽通志馆第二次报告书.安徽通志馆,1933.(《概况》)这样,志材的采访范围大大缩小了。

三、安徽通志馆采访员成绩

安徽通志馆采访员依据《各县采访概要》和《采访表格》进行采访外,另将一些重要的事项进行完整的调查记载,1934年,安徽通志馆编印的《安徽通志馆第三次报告书》记录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采访员们征文考献,更多的是尽义务,因此各县采访员交来的志材多寡不均。至1934年5月,安徽通志馆先后收到采访员、教育局长以及社会各界寄送来的当涂、芜湖等20县的采访册21册、采访表43份,怀宁、桐城和盱眙等27县的金石拓本、人物像399张。为此,《安徽通志馆第三次报告书》还特地选录了芜湖县吴云的《芜湖古物采访表·金器》、太平县陈祖荫的《太平县金石调查录》、石埭县苏纬之的《石埭最近三百年大事表》,以激励其他县采访员加大采访力度。另外,通志馆还选派采访员王祖襄专门负责与各县采访员联络并督促采访事宜。

斯人皆辞世,采访员们留下的20县采访表册还鲜活地保存在安庆市图书馆,见证了安徽通志馆的过往。这些存世的孤本包括:张星桥、汤涑风、朱汉澄的《颍上县修筑淮堤颍堤一览表》《颍上县艺文考集部提要》,沈利川、刘和斋的《霍山县大事记》《霍山县采访概要(舆地、教育、实业、物产、社会、宗教)》,喻爻吉的《阜阳婚丧祭礼》,吴云的《芜湖采访概要(宗教、物产、人物)》,王祖襄的《太平县艺文提要》、陈祖荫的《太平县金石调查录》《太平社会门第一表(婚丧祭礼)》,王秋士的《六安县列女传资料》,江友燮的《歙县采访概要(关于修志之各种参考书)》,胡元吉的《黟县采访概要(舆地、教育、实业、宗教)》《黟县采访稿(艺文)》,姚文明、梅筱范的《宣城县采访概要(社会)》《宣城岁时礼俗》,董镇藩的《巢县采访概要(社会、教育、物产)》,邓鉴堂、戴智、杨景崧、张桂萼的《蒙城县采访概要(舆地、物产、金石、社会、宗教)》,金城、卢自滨、薛炳文的《无为县采访概要(舆地、物产)》,方晓沧的《祁门民情风俗之习惯》,大体与《安徽通志馆第三次报告书·各县采访表册一览》记载一致。除此之外,尚有含山县庆研农的《含山采访概要(教育、实业、物产、社会》,江友燮的《歙县采访概要(歙县风土)》,王秋士的《六安县采访概要(宗教、物产)》,民国23年2月4日至28日,喻爻吉完成的《阜阳采访概要(舆地、宗教、教育),民国23年12月21日,汪雨相完成的《嘉山县金石概要》《嘉山县艺文考书目提要》,民国24年1月,张星桥、汤涑风、朱汉澄的《颍上县采访概要(舆地、教育、实业、宗教、古物)》,民国24年3月,张子开、李蔚川、沈六军、杨韵芝完成的《合肥县采访概要(舆地、教育)》不在《安徽通志馆第三次报告书·各县采访表册一览》之中。

安徽通志馆采访员就地征访,《各县采访概要》和《采访表格》这些原始记录具有可信度很高的资料价值,采访员们为整理乡邦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仅举两例:如,喻爻吉的《阜阳采访概要》:“阜阳一带平阳,无山脉之可言。四乡村镇间有称某冈某岭某丘某堆者,特空有其名,非有山脉可指也。”[1]喻爻吉.阜阳采访概要.1934年.稿本.安庆市图书馆藏.这说明阜阳境内在民国时期完全是平原了。《无为采访概要》和《六安县采访概要》是为数不多记载了物产的《采访概要》,记录了两县山区均有虎,这说明,民国时期安徽境内老虎还是比较多的。总之,这些保存下来的材料极富时代特色,安徽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文化、风土民情等存留于此,真实客观,与章实斋所倡导的“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2](清)章学诚.修志十议·呈天门胡明府.叶瑛.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5.(P843)暗合。

《安徽通志》总体规划6年成书,即1930年9月动工,至1936年9月完工。可是,安徽通志馆开馆之始,即面临经费支绌,采访和编纂工作困境重重,1935年,通志馆经费锐减,修志事业渐趋停顿,采访工作也就戛然而止了。

(责编:张佳琪)

江贻隆(1965—),男,安徽怀宁人,安庆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

猜你喜欢
安徽
门外谈诗词——在安徽师大的一次演讲
《安徽记事》
“非油到家”到安徽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5.回声
安徽高速公路养护之势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