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从何处来》看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创新

2016-04-11 21:21申莉宫京成
视听 2016年3期

□申莉 宫京成



从《客从何处来》看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创新

□申莉宫京成

摘要:在收视率和广告效益的驱动下,电视娱乐节目普遍存在文化内涵不高、创新力不足、外国引进节目过多、国内同行之间相互抄袭的情况。而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客从何处来》让观众眼前一亮,将娱乐与明星真人寻根、追溯家族历史相结合,使得电视娱乐节目得以创新。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客从何处来;节目创新

《客从何处来》是央视打造的国内第一档明星真人寻根、追溯家族历史的纪录片。全程记录明星寻访祖辈生活的地方,追溯尘封已久的家族秘密。2014年4月27日第一季《客从何处来》在央视CCTV—1播出,该栏目没有进行特别的宣传造势,但是它的影响力和口碑却非常的好,几乎做到了零差评,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本文试图分析《客从何处来》的创新点,希望为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研发与制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内涵

关于电视娱乐节目的内涵,到今天学界也没有达成共识。比如朱羽君、殷乐在《减压阀:电视娱乐节目——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之一》中说:“娱乐节目是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可以分为娱乐资讯节目、真实娱乐节目、游戏类娱乐节目、公共舞台式的娱乐节目。”石长顺在《电视栏目解析》中把电视娱乐节目定义为:“电视娱乐节目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形式。较之传统综艺节目,它更具有纯粹的娱乐性、游乐性、消遣性、商业性和大众性。”李瑞植、邱秀桐在《我国内地娱乐节目解析》中把电视娱乐节目定义为:“电视娱乐节目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形式,通常人们所指的电视娱乐节目是单纯以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以电视为中介,大众在互相交流中形成的以娱乐性、趣味性、审美性、教育性等为特点的电视节目。

二、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品位低

在收视率要高、广告效益要好的思维影响下,娱乐功能逐渐遮蔽了电视的审美功能、文化认知功能和教育功能,使得电视娱乐节目为了获得高收视率,过度追求娱乐化,从而降低自己的文化品位,来迎合观众人性中隐藏的偷窥欲望,在娱乐节目中将“性”设置为看点,经常使用荤段子,通过故意诋毁、恶意中伤、虚张声势的方式来吸引观众,从而将传播真、善、美的电视变成了呈现“丑”的载体。尽管电视娱乐节目不要求具备过于强大的教化功能,但这并不等于要降低文化品位,受众在观看电视娱乐节目的过程中,在开心的同时,又能够有所收获,才是最好的境界。

(二)“复制”功能过强

在我们国家的版权制度不健全、广播电视法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当一个电视娱乐节目取得高收视率时,各大电视台都想分得这杯“高收视率羹”,于是就会出现风格雷同、内容类似、缺乏新意的节目,从而加剧观众的审美疲劳。它们不仅在内容上相似,连节目名字都大同小异,比如湖南卫视在2013年10月11日开始播出的《爸爸去哪儿》与浙江卫视2014年4月24日推出的《爸爸回来了》,这两档节目都是以明星父亲们与萌娃的相处为主线,由常年不在家、不经常照顾萌娃的父亲单独照顾萌娃、和萌娃相处几天,真实呈现父亲与娃娃们互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状况。如果不熟悉《爸爸去哪儿》与《爸爸回来了》这两档节目的话,会很容易让人理解为《爸爸回来了》是《爸爸去哪儿》的续集。据央视索福瑞媒介收视率,《爸爸去哪儿》第一季首播当天全国网收视率1.1%,收视份额7.67%,城市网收视率1.46%,收视份额6.45%,力压同时段其他综艺节目获得第一。第一季第八期的《爸爸去哪儿》在全国中心城市收视率达到5.2%,刷新了中国电视十点档节目收视率纪录。浙江卫视于第二年开播《爸爸回来了》的意图不言而喻。

(三)海外版权比例过高

纵观排名前10的卫视,他们热播的电视娱乐节目中十之八九都是引进海外版权,我们国家自己创造的节目几乎被“最小化”到了一个可以忽视的数量。比如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儿》版权和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是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歌唱真人秀节目;湖南卫视的《中国最强音》节目母版是在全球有着强大影响力的音乐真人秀节目《X元素》;浙江卫视主打的《中国星跳跃》节目形态是从荷兰引进的,该节目在荷兰的名字叫做《名人四溅》;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是引自于英国BBCW频道的王牌综艺节目《就在今夜》,这个栏目在英国创造了收视第一的好成绩,所以浙江卫视斥巨资购买英国模式版权,去打造这档由明星给普通受众喜悦、帮助普通大众圆梦的大型公益节目。在我国各大卫视中,电视娱乐节目做得风生水起的非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莫属,而他们的王牌节目很大一部分是从国外花巨资引进的,这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三、《客从何处来》的本土化创新

(一)节目名称的创新

《客从何处来》的节目名称来源于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这首诗传达了贺知章久客他乡、想念故土的情怀。《客从何处来》这档电视娱乐节目与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一样的,“何处来”表达了一种疑惑,一种未知。《客从何处来》的栏目名称一来比较容易记忆,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亲切感;二来设有疑问,这就留下了悬念,会让观众产生好奇心,想一探究竟;三是表现观众对自己家族历史的兴趣,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与厚重感。

(二)节目形式的创新

一档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涉及到很多方面,《客从何处来》这档节目嘉宾的选择是一大亮点。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季的5位嘉宾,他们分别是:易中天,知名学者,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致敬作家,长时间致力于文学、美学、历史学等众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他是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的“开坛论道”的主要学者;马未都,收藏家兼顾古董鉴赏家,央视栏目《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主要讲解的系列节目为《马未都说收藏》;曾宝仪,她既是一名节目主持人又是一名歌手,还是一位演员,这是一位多重身份的全能艺人;陈冲,著名国际影星,是曾经主演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华人女星;阿丘,央视新闻评论部《社会记录》节目主持人。第二季的六位嘉宾为萧敬腾、谢娜、佟丽娅、撒贝宁、钮承泽、金士杰。《客从何处来》选择的这些嘉宾都是在社会上具有知名度,并且具有良好口碑的人。通过观看节目,笔者还发现这些嘉宾都很渴望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不管家族中的那个人是英雄还是“叛徒”抑或是是普通平民。

(三)提高了娱乐节目的文化内涵

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文化认知功能、审美功能这是电视的四大功能,在当前的电视娱乐节目中,娱乐功能日益凸显,盖过了其他三项功能。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媚俗化,很多有文化的受众离开了电视,但是《客从何处来》走出了这个怪圈,该节目通过阐释个体与家庭、宗族、民族之间的关系,还原我们对故乡的牵挂、对祖先的追思、对国家热爱的精神线索。这么多期节目播出后,我们就在逐渐地向“我们是谁”的含义靠近。这样的节目充满人文情怀,让我们观看完节目会思考“我从何处来,我是谁,我将要向哪里去。”

(四)叙事手法创新

通过观看每期节目,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节目的各个环节都是经过细密设置的,故事和故事之间通常用“那里,有个人在等我”来连接,这就使悬念感和戏剧性凸显了出来,更加凸显了真人秀节目的独特色彩。此外,上一个环节遗留的问题工作,通常都是由下一个专家去解开,这样做既增加了故事的考证色彩又回答了前面所设置的难题,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该节目的逻辑性很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讲,每一个嘉宾都是按照摄制组设计好的剧情去完成寻根问祖的旅途,这样的设计使纪实部分有力地展开,也是区别传统纪录片的不同的地方。

四、结语

尽管《客从何处来》也有存在不完美的地方,比方说剧本有些僵硬、后期剪裁幅度过大,但是它用自己的创新方式,给我们展现了一段段有温度的历史和一个个有热度的人物。在高收视率、高广告效益的驱使下,电视娱乐节目过度娱乐化的氛围越来越激烈,《客从何处来》的出世,说明了有文化品位的节目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参考文献:

1.朱羽君,殷乐.减压阀:电视娱乐节目——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之一[J].现代传播,2011(1):92.

2.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105.

3.李瑞植,邱秀桐.我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解析[J].新闻前哨,2004(6).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