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明星效应”扩大节目影响力——浅谈地方戏曲广播主持人的策划意识

2016-04-11 21:21黄武杰
视听 2016年3期
关键词:主持人

□黄武杰



借助“明星效应”扩大节目影响力——浅谈地方戏曲广播主持人的策划意识

□黄武杰

摘要:戏曲广播是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明星效应”入手,以主持人在戏曲节目中的策划意识为例,通过“借用潮剧明星名气”“培养明星主持主播”“包装推介明星票友”三方面积极探索,以期为地方戏曲广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关键词:戏曲广播;主持人;策划意识;明星效应

当今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是整个节目制作团队的核心人物,全面参与节目制作全过程。他们既是节目的组织者,又承担着节目前期的创意、策划,甚至还负责后期节目品牌的推广。

潮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是潮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络世界潮人情谊的重要纽带。2004年10月1日,潮州电台“戏曲广播”诞生,逐渐成为潮汕地区听众最多、最具竞争力专业频率。如今,面临“十年之痒”,地方戏曲广播传统模式历经一次次重大变革,之前效应已经随时间推移慢慢降温;况且,戏曲节目内容和模式的创新难度又远远高于其它专业频率或综合性频率。因此,担当策划、主持重任于一身的节目主持人要适时调整思路,整合资源,为地方戏曲广播发展寻找有效途径。本文从“明星效应”入手,通过借用戏剧明星名气、培养明星主持主播和包装推介明星票友三方面积极探索,以期为地方戏曲广播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一、借助潮剧明星,提高传媒影响力

当前,明星在娱乐大众中有着不小的地位,许多领域开始利用这一特殊现象为自己的商品宣传造势,扩大知名度及影响范围。明星效应是完成戏曲时代转型、促进戏曲改革的有力手段,所谓明星就是戏曲的“角儿”,“明星效应”是品牌效应的一个重要内容。①主持人可以利用“明星效应”来提高节目关注度,从正面调动戏迷追星的热情。

首先是巧借名家名角效应。目前,潮剧界拥有近百位名家,他们在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广为流传。一提起“李老三”就知道是方展荣,说起“苏六娘”就想起姚璇秋,这些潮剧界名家名角都拥有众多粉丝,极具票房号召力。为了让更多戏迷有机会与名家近距离接触,潮州电台“戏曲广播”创办了《明星面对面》节目,每月邀请一至两名潮剧名角到市区一家可容纳200多名观众的小型演出场所与戏迷见面,录制后在节目中播出并上传网站供国内外潮剧爱好者共享。该节目以轻松、活泼、自由谈的采访形式让听众与明星直面交流,台上台下“大家”“小众”真情相见,既立体化展示明星风采,又满足一睹名家真容的心理需求。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明星面对面》不仅是明星心路历程的一次驻足,而且是戏迷粉丝与明星偶像的一次亲密接触,更是人们了解潮剧台前幕后的第一现场。其中剧情演技交流、戏里戏外揭秘、面对面互动表演、名角票友畅所欲言,令戏迷朋友大呼过瘾。由于场地受制座位有限,经常出现一票难求,而这恰恰就是名家名角效应的魅力所在。

其次是催促梨园新星诞生。在近十年的主持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明星”是戏曲的形象大使,地方戏曲要树“明星”、树“新人”,通过他们的成长来提高票房号召力,促进戏曲繁荣。从戏曲形成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要诞生“明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种效应,这种“明星”效应可以带动一个剧团、一个剧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②既然“明星效应”可以带动一个剧团,同样也可以带动一个地方戏曲传媒。地方戏曲广播无疑是各剧团的“空中舞台”,是剧种在地方传承发展的有力传播体,有选择地宣传推介戏曲新人,开展“造星”运动,于剧团、于戏曲传媒都有很大益处。因此,主持人要注重对新戏曲明星的打造和新戏曲专辑的推介,“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才能使梨园花团锦簇,同时满足社会不同年龄阶层听众的审美需求。

二、培养明星主持,增强传媒亲和力

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中曾引用霍夫兰的话,强调传播者影响力:“最可能改变一次传播效果的方法之一,是改变传播对象对传播者的印象。”③可见,节目主持人的品牌形象效应决定着栏目占领市场的份额。这里说的培养明星主持,并非片面炒作或沽名钓誉,而是要脚踏实地学习专业、提高素养、塑造个性。我们的专业学习不只局限于标准发音和灵活应变上,更重要的是对戏曲节目真心热爱、轻车熟路,实现名主持带动名栏目,名栏目打造名主持。

一是要不断“充电”,厚积薄发。

戏曲节目主持人应成为节目形象的一个代表性部分。目前“80后”戏曲主持人占大部分,他们的成长过程正是戏剧日渐式微的阶段,如何让其真心爱上戏曲主持,是当务之急。要求他们在一两年内成为戏曲领域的专家,显然极不现实。但是主持人只有对潮剧界有系统的了解,才能做到无论是单独主持还是与嘉宾、戏迷票友交流,都会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使节目达到最佳效果。

明星主持人“戏”的积累,重要的是长期在一线实践中积淀而来。因此工作中要克服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做法,积极主动“潜”得深一点,再深一点,那么每次采制节目必有点滴收获,再通过博闻强记、日积月累,最终烂熟于心。“知戏”是基本功,只有知戏懂戏方能说出“戏味”,说在点子上,从而打动对方心扉。

在戏曲艺术元素中,音乐、唱腔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戏迷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听”戏,这恰恰同广播戏曲节目的特点相符合。一名出色的戏曲节目主持人,还要积极引导听众的想象。在戏曲节目中有意识引导听众去想象,甚至胜过单纯“看戏”。例如,原CCTV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升,在实际访谈中,决没有提问式的尴尬印痕,每一次访谈就像拉家常一样轻松愉快,被采访者即使有点“跑题”“走边”,他也不会生硬打断,而是自然巧妙地及时拉回。对于老艺术家,他会以晚辈尊崇的基调唤起其激情追忆;对于戏曲新秀,他会像朋友一样,以探索共勉的方式引领其边谈边议。

总之,明星戏曲主持人要经常主动入“戏”、向老艺术家请教、与各个层次戏迷深入交流探讨并与之产生共鸣,将更为广泛精彩的“戏份”应用到节目。因为,你懂得多少戏曲真谛,你主持的戏曲节目就有多少厚度,你就能给受众带来多少艺术享受。

二是要开阔思路,突破自我。

倘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主持人,除了知戏懂戏,最好还能唱几句,特别是在地方剧种上有一定的演唱能力,那就会拉近你和听众之间的距离,给你的主持锦上添花。

白燕升在主持之余会即兴来两嗓子京剧、越剧、河北梆子,甚至还出版了个人“套餐大碟”。其实白燕升从小喜欢戏曲,后来主持戏曲栏目,得天独厚的条件又使他多次得到戏曲名家的指点,所以他演唱的戏曲有滋有味,有板有眼,这是厚积薄发的最好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每当节目播出需要,或者组织戏曲活动下乡演出,主持人只要唱上一两首潮语歌曲或唱上一小唱段,总能调动起现场气氛,台上台下情绪高涨,给节目或演出增色不少。

戏曲表演艺术家的舞台经验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功夫在戏外。”由此可见,作为戏曲广播明星主持人,必须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读懂戏曲这本“寓教于乐的历史教科书”,才能架起广播与听众之间的桥梁,才能够让广播的独特功能与戏曲魅力有效结合。开阔思路,突破自我,才能举重若轻,自如挥洒,进而打造与众不同的明星主持的魅力形象,提升传媒亲和力。

三、打造明星票友,增强传媒凝聚力

中国戏曲从诞生起,就产生了忠实的观众群,这些观众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酷爱戏曲;一部分是不但爱看戏而且爱唱戏,甚至登场表演,称为“票友”。十年来,通过潮州戏曲广播,不少听众爱上潮剧迷上潮剧,从原来对潮剧“一窍不通”发展为名副其实的票友。

想听众所想,急听众所急,把握对象的深层次心理需求,依据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节目调整,使之更适应合家众欢的需要,自然而然就能与他们融为一体。征服了受众也就驾驭了他们的注意力,提升了传媒的凝聚力。④通过综合分析,开展造“星”运动,打造和包装“明星票友”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是搭建一唱成名的平台。

为弘扬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潮剧表演艺术后备力量的培养,提高票友的潮剧艺术表演水平,提高听众的关注度及参与力,潮州戏曲广播先后举办了五届潮剧演唱大赛,涌现出许多民间优秀演艺人才。他们通过大赛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这些“明星”年龄从几岁到几十岁不等,有农民、工人又有知识分子、企业家和学生。一人唱戏,全家光荣,城乡关注,潮剧大赛既发掘一批明星票友,又提高节目收听率,在行内行外掀起了一股听戏唱戏热潮,部分年轻人还因此走上戏曲表演专业道路。

二是创造登场表演的机会。

既然“明星票友”总有唱之不尽的拿手好曲、用之不竭的表演热情,那么,主持人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策划一些节目或活动,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示的机会,达成“双赢”。

近年来,我们以“文化走亲”活动形式,不定期到城乡各处演出,让历届比赛或戏曲节目中脱颖而出的明星票友成为活动主力军,而戏曲广播也依靠戏迷参与,不仅为活动造势,也为节目提供无限的资源。定期将唱曲“高手”请到直播室畅谈戏曲情缘,与打通热线电话的听众互动对唱,为曲艺创作达人提供施展拳脚的新栏目,让本土明星票友做“主角”。明星票友的到来,往往会更鲜活、更亲切,在节目中才华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无疑为戏曲传媒注入汩汩清流,犹如“源头活水”。

三是提供强势推介的服务。

通过对戏曲广播节目的认真策划,再一次激发了“铁杆粉丝”们的戏曲情结,为之带来展示才华的机缘。在各档互动性强的节目和城乡广阔的舞台上,他们找到了用武之地,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票友甚至有了拍摄个人专辑、举办演唱专场想法。例如有几位企业老总,痴迷潮剧艺术,成为超级票友,还自掏腰包投资数十万元,拍摄了MTV专辑,一下子成为“名票”。媒体纷纷采访报道,潮剧名家夸其表演接近专业,看过专辑的戏迷则惊叹——票友也可以玩得如此惊艳!运用受众的得益心理、求知心理、期待心理和猎奇心理,戏曲广播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源,将票友打造成广大戏迷朋友心目中的“明星”。

四、结语

继承戏曲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强化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戏曲广播是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戏曲艺术在民间传承和发展的有力推手。在文化多元化冲击、多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肩负重任的戏曲广播主持人要提高策划意识,不仅要在广度上努力拓展,而且必须在深度上苦下功夫,要善于巧借“明星效应”,以明星演员吸引听众、以明星主持带动听众、以明星票友留住听众,从而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和档次,让地方戏曲广播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戏路”,使戏曲这朵文化“奇葩”永放异彩。

注释:

①陈智林.找准剧种定位推出戏剧明星[J].中国戏剧, 2005(2).

②陈智林.继承第一重要发展才是根本地方戏曲是重建中国戏剧的主体[N].中国文化报,2005-03-09.

③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陈亮译.新华出版社,1984: 225.

④祁芃.播音心理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82.

(作者单位:潮州市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主持人
主持人的话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