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透视:社会新闻的格雷马斯矩阵解析

2016-04-11 06:31赵利利
视听 2016年3期

□赵利利



叙事透视:社会新闻的格雷马斯矩阵解析

□赵利利

摘要: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新闻写作本质上是通过符号进行叙事操作的过程。本文以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为理论背景,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按照人与人的二元对反、人与物的二元对反、物与物的二元对反三种矩阵的基本“语义轴”类型对社会新闻文本进行分析,对当前我国社会新闻叙事的普遍范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社会新闻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主观呈现,不同的新闻叙事方式代表着不同的叙事策略,意味着不同的意义表征。作为一种包罗万象的新闻类别,社会新闻的传播已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新闻是以日常生活、道德伦理现象、国内外奇闻趣谈、社会发展运行等为报道对象的新闻,是除政治、经济、科教、娱乐等之外的新闻类别。

一、理论背景

在结构主义叙事学中,法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A.J.格雷马斯的符号学矩阵理论①在人文社会科学界享有盛誉。“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理论的原始基因,在格雷马斯看来,话语的深层意义是以二元对立的形式生发出来并不断向周围辐射,形成一个意义的连续系统,即符号学矩阵。②符号矩阵中的二元对立原则集中体现在“语义轴”端点的对立排列上,这里的端点由具有对比关系的义素组成。语义轴的基本关系主要分为三类:反义的对立关系、非绝对否定的矛盾关系和蕴含关系。三种类型的二元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这三组关系组成符号矩阵的结构框架,多维二元关系的节点联通构成非线性矩阵空间,扩充了符号的意义。见图2。

图2 

符号矩阵是语言的深层结构,先于具体的意义,是纯形式的。对于符号学来说,它是先验的结构,而不是经验的发现。③人们在建构叙事文本时对符号结构的无意识使用体现了其头脑深处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沉淀,符号矩阵在揭示叙事文本深层结构的同时挖掘人类叙事的文化基因。

二、文本分析

社会新闻的强故事性意味着它明显的叙事特征。从符号矩阵节点义素在叙事文本中赋值的差异入手,可将研究对象分为人与人的二元对反、人与物的二元对反、物与物的二元对反。这里的“物”不仅仅是现实意义上的实物,也可能是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家庭关系等物质性社会关系存在。

(一)人与人的二元对反

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本组成单位。在社会新闻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常常成为新闻的主要价值所在。

妻子患精神病就诊老板丈夫起诉离婚

京华时报讯(记者裴晓兰)妻子患精神病在医院治疗,事业上小有成就的丈夫坚决起诉要求离婚。近日,密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赵先生诉称,……。双方婚后因……,他起诉离婚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李女士不同意离婚。第一次庭审后,法庭与李女士联系不上,遂下乡找到李女士家。李女士的父亲称,李女士在五六年前就患上了狂躁症,是一种间歇性精神疾病。赵先生起诉离婚让李女士受到刺激而发病,于是被家人送往医院进行精神康复治疗。

法官随即将李女士的现状告知了赵先生,询问其是否坚持离婚。赵先生表示坚决要与李女士离婚,希望法院尽快做出判决。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2015-01-04 第014版)

在这则消息中,记者为叙述主体,所述故事涉及到赵先生、李女士、法官、李女士的父亲四个人物要素,李女士和赵先生之间的对立矛盾关系构成叙事矩阵中的基础“语义轴”。赵先生起诉离婚是符号矩阵中的A1;李女士不同意离婚为反A1,即为A2;李女士的父亲与赵先生之间没有直接对立的反向绝对矛盾关系,但是,赵先生的起诉刺激李女士发病,李女士的父亲作为家属为其治疗构成了与赵先生的矛盾冲突,是符号矩阵中的非A1;法官本身并不是事件中的强关系主体,但因为赵先生的起诉,法律工作的职业要求让法官必须面对和李女士的弱矛盾关系,所以,法官为非A2。所有人物关系构成的符号矩阵如图3所示:

图3 

在该新闻文本的人物关系符号矩阵中,赵先生和李女士的对立关系构成了文本的主要矛盾,也是人物关系冲突的强势点,成为突显新闻价值的地方。同时,法官和赵先生、李女士的父亲和李女士之间分别形成蕴含(影响)关系,成为支撑文本结构牢固成型的关系群。

(二)人与物的二元对反

人与物的对立也是社会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社会新闻中经常涉及到人物对立的不可调和,这种不可调和集中体现在新闻价值的“反常”取向上。如下面这则题为“山西朔州12名欲集体跳楼人员已下楼正与当地政府沟通”的消息。

人民网北京1月4日电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消息,4日上午10时左右,山西省朔州市发改委大楼顶楼出现12名人员,欲集体跳楼。目前,这些人已经进入市发改委大楼会议室,当地政府负责人和有关部门正在与之沟通。(2015-01-04,13:36)

“12名欲自杀人员”与“当地政府负责人和有关部门”是仅有的人物主体,“12名人员欲自杀”成为该叙事文本的基础“语义轴”。12名人员的“生”(自杀行为的前提条件)与“死”(自杀行为的后果)构成了绝对对反关系,因此“12名人员生”是叙事符号矩阵中的A1,“死”为矩阵中的A2;当地政府负责人员与欲自杀者沟通以阻止他们自杀,与“死”构成矛盾关系,是符号矩阵中的非A2;因为文本信息容量有限,符号层面上的非A1处于缺席状态,但是,叙事文本的潜在意义在结构和逻辑上都要求一个促发12名人员自杀的原因,这个原因便是符号矩阵中的非A1,所以,该叙事文本中的叙事符号矩阵如图4所示。

图4 

在该符号矩阵中,形成直接对立关系的义素携带者不再只是单纯的人,而是人与物(非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首先,该叙事文本中的矛盾焦点发生了转移,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对立关系的重要性从M1过程转移到了M2过程,符号矩阵中的主要“语义轴”发生了赋值的相应置换。其次,从叙事文本起始语的交代得知该消息的唯一消息源为微博文字内容,由于媒介属性的异质,微博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有着不同的规定性,微博的语言符号容量有限,这就造成叙事文本中非核心对立关系架空的可能,形成某些义素的携带者不在文本中直接出现的现象,如上述矩阵中的“促发12名人员发生自杀行为的原因”。此外,语素的缺席也可能暗含着新闻传播者的态度。

(三)物与物的二元对反

有些社会新闻中,新闻事件的发生没有明确的施为者,叙事矩阵中的义素携带者为“非人”。

8条新地铁每站都能停单车

北京晨报记者3日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本市在建的地铁14号线中段、6号线西延、8号线三期等8条地铁线路,全线车站均在出入口分散布置了自行车停车场,方便骑车乘客换乘地铁。

……

据介绍,各线路每站均在车站出入口附近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共约125处,尽量分布在出入口位置,以照顾到各方向自行车客流衔接换乘,减少对路口的干扰。(2015-01-04第A03版)

该新闻文本所述事件中并没有人物主体的出现,物与物之间的对立关系成为该叙述文本符号矩阵中的主要“语义轴”。其中,“语义轴”的两端分别为“新地铁出入口均布置了停车场”(A1)、旧地铁没有全部布置停车场(A2)。从本文中还可以得知,“新地铁出入口均布置了停车场方便骑车乘客换乘地铁”,说明新地铁布置停车场与骑车乘客换乘地铁不方便构成了非直接矛盾关系,即非A1为“骑车乘客换乘地铁不方便”。而旧地铁没有设置停车场与“干扰路口”形成矛盾关系,为非A2。因此,该叙事文本的符号矩阵如图5所示。

图5 

在该矩阵中,乘客的自行车“对路口干扰”与新地铁出入口均布置了停车场、骑车乘客换乘地铁不方便与“旧地铁没有全部布置停车场”分别形成蕴含关系。在显在的文本符号中,A2并没有直接出现,只通过意义参与构成了符号矩阵的稳定结构。物与物之间的二元对反实质上是一种巧妙的叙事策略。事实上,任何社会事件中的矛盾都与人有着直接的关系,社会矛盾在人那里找到了源头。在物与物二元对立的叙事策略下,事件本身形成意义的分裂与对抗,矛盾超越人的主动性成为自为的主体,抽离了人的责任。

三、结语

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为社会新闻叙事文本的分析提供了不同面向,是对新闻文本本质规律可能性空间的积极探索。但是,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中现实语境的抽离一直以来备受学者诟病,新闻实践如若完全遵循矩阵理论提供的框架也难脱“空中楼阁”之嫌。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实际新闻业务操作中应该取其合理性,补其不足性,在文本语篇的布局上要参考叙事符号矩阵的结构模型,在文本意义的建构上要结合现实语境,同时,尽可能达到两种思考维度的有机融合。

注释:

①[法]A.J.格雷马斯著.吴泓缈,冯学俊译.论意义:符号学论文集(上)[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②郑新丽.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学视域下的《菉竹山房》[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7-41.

③钱翰,黄秀端.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的旅行[J].文艺理论研究,2014(2):190-199.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