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纠纷新闻报道的发展历程

2016-04-11 21:21俄秦钰
视听 2016年3期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患关系发展历程

□俄秦钰



我国医疗纠纷新闻报道的发展历程

□俄秦钰

摘要:在过去的60余年时间里,我国医疗纠纷新闻报道经历了沉寂期、酝酿期、发展期和爆发期四个阶段。从最初的几不可寻到现在的井喷式曝光,其发展进程同我国医疗纠纷的社会问题化演变始终保持着高度随同性。

关键词:医疗纠纷;新闻报道;发展历程;医患关系

近年来,医患关系成为了我国新闻媒体频繁曝光的核心议题。作为社会大众了解和感知医患关系现状的主要信源,医疗纠纷新闻报道在塑造受众个体认知、态度和行为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国的医疗纠纷新闻报道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医疗纠纷新闻报道的规模和形式发生着怎样的变化?通过对我国医疗纠纷新闻报道发展演变的历史梳理可以发现,在过去60余年间,我国的医疗纠纷新闻报道实践经历了沉寂期、酝酿期、发展期和爆发期四个阶段。每一阶段所呈现的特征都与我国医疗纠纷的社会问题化演变息息相关。

一、建国后到80年代末期:医疗纠纷新闻报道的沉寂期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政府确立了以全面卫生保健为核心的卫生事业发展方向,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公立医院建设和公费医疗制度。公立医院也被定性为公益性质的事业机构,以社会效益为第一原则。尽管这一时期的医疗技术水平并不高,但同建国前相比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因此,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比较满意,而强大的思想政治体系也进一步确保了医患和谐的状态。同时,由于人口流动程度较低,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延续着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医者和患者比邻而居,彼此了解。这有效地避免了医患矛盾的出现。

从建国后到80年代末期,我国医患关系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仅有个别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相应地,新闻媒体对医患关系的关注度较低,报道内容多为医疗政策解读、对医生群体正面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医患和谐关系的宣传引导。医疗纠纷基本没有出现在当时的新闻议程里。

二、90年代到2005年:医疗纠纷新闻报道的酝酿期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的社会形态和医疗体系经历了漫长的转型期。医患关系从简单朴素的二元人际关系转变成由医疗机构和患者两大群体构成的公共关系。医患纠纷也因为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完善而变得日益激化。

90年代初期,我国新闻媒体上出现了零星的医疗纠纷事件新闻报道。90年代中后期,《南方周末》和中央电视台对当时的医疗事故处理政策和制度进行了集中性的探讨和质疑。这些针对医疗纠纷议题的公开探讨形成了相对强大的公共舆论,积极地影响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但出于对医疗改革的声援,主流新闻媒体在医疗议题的报道上仍然以正面引导为主,对现实生活中日渐恶化的医患关系多避而不谈。

随着医疗行业市场化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全国各地的医疗实践中日渐凸显。新闻媒体对医疗议题的报道论调从对医改政策的正面解读转向了对医疗纠纷事件的批判性报道,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态度也从积极赞颂转为责难批评。

在2003年的“非典”危机中,新闻媒体发挥了强大的宣传功能,将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英雄形象完美地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暂时性地修复了岌岌可危的医患关系。但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各种社会因素并未移除,这种医患关系的和谐状态也不过是短暂的回暖期。随着“非典”事件的平息,各种社会医疗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医患矛盾也在暗流涌动中渐次升级。新闻媒体随之一改往日如沐春风式的歌颂式报道,转而激烈抨击医疗改革的种种弊端,大力曝光医患冲突。

三、2005年到2009年:医疗纠纷新闻报道的发展期

2000年前后,我国进入医疗机构产权改革阶段。医疗机构不再完全依赖政府财政支持,而是走上了自负盈亏的企业化求生之路。在此背景下,医院采取以药养医的方式来承担自负盈亏的责任,从而导致了医疗卫生保健费的全面上涨,使医患双方在经济利益层面的对立日益激化。同时,在医院市场化背景下,医务人员脱离了事业单位旱涝保收的“大锅饭”工作体制,成为了企业的“打工者”,无可避免也要为利所困。极端者,甚至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公然违背职业道德,引发了社会的广泛抨击。随着医务群体在职业道德、执业技能和医患沟通上的表现越来越无法满足患者群体的要求,医患双方也从原来共同对抗疾病的“战友”转变为针锋相对的冤家对头。我国医患矛盾开始扩大,2005年之后进入高度紧张期。到2009年,医患冲突集中爆发,医闹、袭医、杀医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我国新闻媒体对各类医疗难题和医患矛盾的披露频率和程度都有所提高。尽管党报和专业报纸仍然坚持正面宣传,市场类报纸却早已转入了以负面曝光和批判论调为主的报道立场。不过,总体来看,2005年到2009年间虽然医疗纠纷和医闹事件频发,但主流新闻媒体对这一议题的重视程度相对偏低。2005年,报纸和网络上与医疗纠纷相关的新闻报道总量不足2000篇。到2008年,报纸媒体对医疗纠纷的新闻报道量有了显著增长,全年报道规模超过5000篇。但网络媒体对这一公共议题的关注度仍然低迷,2009年全年仅有3000篇相关新闻报道在各大门户网站上发表。

四、2010年之后:医疗纠纷新闻报道的爆发期

延续了2009年所爆发的“医闹”大潮,2010年之后的医疗纠纷仍然呈现出情况复杂、冲突不断、医闹多发的趋势,并在2012年达到高峰。患方暴力索赔现象有所增加,医疗纠纷处理不善所引发的的伤医、杀医事件时有发生。

医疗纠纷案件的频繁发生致使我国新闻媒体对医患关系的关注度也在逐年递增。2010年,我国报纸媒体对医疗纠纷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大幅高涨,全年报道总量超过1万篇,是2009年相关报道总量的两倍。而网络媒体对医疗纠纷的集中关注则相对滞后,直到2013年才出现1万篇的年度报道规模。此后,报纸媒体和网络媒体对这一议题的关注度持续走高。2015年,我国报纸媒体共发布以医疗纠纷为主题的新闻报道约11000篇,网络媒体对医疗纠纷的曝光频率更是井喷式增长,达到了约68900篇的新闻报道量。时至今日,医患纠纷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媒体频繁曝光的“常态”议题。

同时,新闻媒体由于对医患纠纷的负面报道过多,存在着不真实、不科学、不客观、缺乏深度等种种问题,其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职能也遭受了来自社会各方的质疑。比如,有学者指出,医疗纠纷新闻报道的不真实性主要体现在对新闻消息源的把关审核力度不够和新闻炒作现象严重两方面。还有学者认为,我国新闻媒体记者缺乏医学背景和专业知识,在医疗纠纷报道中滥用医疗专业术语,散播错误的医疗信息,误导受众。此外,话语权分配失衡、代入式报道和过度报道等问题也受到了学界的批判。

五、结语

通过梳理我国医疗纠纷新闻报道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在建国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的报道从最初的几不可寻到现在的井喷式曝光,其发展历程同医疗纠纷的社会问题化演变始终保持着高度随同性。如今,随着医患关系的加剧恶化和医暴医闹现象的泛滥,我国新闻媒体对医患关系议题的关注达到了空前高度,新闻报道实践中所表现出的种种失范问题也日益普遍化。这种不客观不真实的新闻报道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医患对立,激化了医患矛盾。因此,如何坚持医疗纠纷新闻报道的公正客观,降低其负面影响,将是我国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尹秀云.从历史演变看医患关系恶化的症结[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 20(4):54-59.

2.陈默.伦理视角下的医患关系本质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3-16.

3.郑惠,张文雅.医患关系研究综述——从媒体报道的视角[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

4.肖生福.公共性视角下的大众传媒与政策论辩——以《南方周末》关于医疗事故处理政策的论辩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09(8):22-27.

5.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人民网发布《2015医患关系修复度报告》[EB/OL].[2015-09-25].http://yuqing.rednet.cn/ Article.aspid=317110.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

猜你喜欢
医疗纠纷医患关系发展历程
浅谈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医疗纠纷病理尸检结果探讨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在举证责任倒置机制下的病案管理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