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和方法

2016-04-11 12:31李新伟
人民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途径大学生

李新伟

【摘要】党的十八大将诚信提高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诚信意识有待提高,不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不诚信的现象,指出造成种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意见。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持续努力,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协力,还需要大学生提高修养,加强自我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途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②。诚信已经提高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应该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观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些年来,考试舞弊、学术造假、简历造假等情况的不断出现,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提升诚信意识,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令人满意的。但近年来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也不断显现,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上不诚信的体现。考试舞弊情况频出。虽然各高校都加大诚信考试宣传,加大考试舞弊处罚力度,甚至取消学位授予,但仍有个别同学仍然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这是在学习上不诚信的第一个体现。学术剽窃时有发生。一些大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调研报告,甚至是社会实践报告时,不认真思考,不仔细查找资料,仅采用“复制+粘贴”的方式进行拼凑,更有甚者,直接将别人的学术成果改头换面,占为己有。三是学习态度上不认真。上课不去听讲,随便找人代为答道,据报道请人上课在一些学校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请人上课者以高年级学生居多,替人上课者以低年级居多,并且已经明码标价;抄袭别人作业,应付老师;上课迟到,不认真听讲更是家常便饭,“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甚至在学生中有很高的认同度。

第二,生活上不诚信的体现。有些大学生出于虚荣、懒惰、自私等种种原因,在生活中可能会编造多种虚假理由骗取老师、父母、甚至同学的信任,社会生活信用较为意识淡薄。如编造理由请假而不去上课,甚至逃课后还要编造理由跟老师补假,向辅导员骗取假条;在犯了错误、发生矛盾时,利用谎话隐瞒事实;与同学交往不诚实,不诚信,骗取别人信任,捞取好处;轻易对别人许下不能完成的诺言,失信于人。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学生给人的印象应该始终是有朝气、有礼貌的,能够体现出较高的素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但是,无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和谐之音,例如一些学生时间观念较为淡薄,迟到、早退习以为常,内心并不以为耻;甚至言而无信,承诺一件事情,随口说出,却不能够兑现,不了了之。此外,在背地造谣中伤,以分享他人秘密为乐,偷看私人日记,盗窃财物。更甚者为争夺恋人,抢夺发展机会而不择手段等等各种不良现象,在大学生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并不鲜见。

第三,经济上不诚信的体现。大学生在经济上不诚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拖欠助学贷款。为了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上学难问题,1999年国家开始推行助学贷款制度,其目的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学校的审核下,由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给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2006年前后,由于大学生毕业后还款率持续降低,国家助学贷款几近停滞。2007年,国家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5省市试点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近年来,已经在全国大面积铺开,但由于部分学生及家庭联系方式的变化,毕业后无法联系到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导致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压力也越来越大。二是拖欠学费。大学不再是义务教育,按照规定缴纳学费,是每一个学生应尽的义务。然而,部分同学打着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的幌子,拒不交学费,甚至将学费挪作他用。三是通过各种手段骗取国家助学金。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贫困生资助的力度,不断提高助学金的标准,不断扩大资助学生的覆盖面。这让一部分同学觉得有利可图,于是在申请材料时弄虚作假,骗取老师和同学的同情,违规获得助学金的资格。四是恶意透支欠款。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还表现在恶意透支信用卡、拖赖电话缴费和网络缴费等方面,这些与大学生的整体形象极不相称。

第四,就业过程中不诚信的体现。就业中的不诚信现象不仅存在于就业过程中,也存在于就业后。随着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眼中“好工作”的竞争越来越大。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同学为了获得用人单位面试的资格,简历上随意造假,普通同学摇身一变成了学生干部;大学四年成绩平平变成了成绩名列专业前茅;从未参加过社会实践者变成了社会实践积极分子;更有甚者伪造学生党员身份,骗取用人单位信任。还有部分同学签订就业协议后,不予单位协商,不到单位报到,随便与用人单位违约。

大学生不诚信现象的原因

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是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够。客观事物的存在既有外因的影响,也有内因的作用,其中内因起主要作用。大学生中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大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够,降低了自我的要求。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却呈下降趋势,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都有大幅度的下降③。不仅如此,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不愿意去学;奖学金、助学金、入党、推优等利益的驱使;侥幸心理作祟,总认为一次作弊不会被抓等因素,也促使极少数学生铤而走险。

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中最根本的是道德教育,而诚信教育又是道德教育中的一项基础性内容。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95后,即1995年以后出生,这些家庭大部分为四位老人、两个家长和一个孩子,在中国传统的望子成龙思想和这种家庭结构相结合后,家长们首先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关心的是能不能的高分,可不可以进名校,服务于此的则是孩子的健康问题,至于其他的方面,则是次要的。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家长只重视成绩,忽视日常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只看重学生学习好不好,只关心孩子吃穿怎样,却很少关注学生思想好不好是不是做到了健康发展。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有极少数家长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甚至起到了教唆的作用;在孩子面前做出不诚信的事情的家长为数不少。再有,由于长辈的分溺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现象在独生子女中非常普遍,考虑的都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从来不考虑“我”应该给别人做些什么,在他们身上根本不具备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良好的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诚信教育在家庭中开展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学校教育的缺乏。学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的主要途径。但有些学校还没有将诚信教育纳入课堂教育中,尚未建立诚信教育的机制。部分虽然教育学生应该做诚信的事、做诚信的人,但并没有教育学生应该怎么做。一些诚信教育的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教育手段单一,教育途径缺乏,教育内容死板,教育方式因循守旧,这些问题都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必定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大学生也不例外。传统社会中的诚信不是一种法律规范,却是在人员流动很少、相对较为封闭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形成起来的。诚信主要依靠传统、舆论和习惯去遵守,因此缺少连续性、严肃性和系统性。在这种历史背景映衬下,诚信缺失很难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复杂,这导致长期形成的“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十分有限。当维系诚信的传统手段开始失去作用,同时期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或健全时,出现诚信缺失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正是由于缺乏具有具体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缺失信用造成的后果没有明显对等体现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要改进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方式和方法,要不断拓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要不断更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激励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引导大学生做诚实的人、做诚信的事。

第一,加强家庭教育。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树立,必须要从家庭开始。可以说家庭教育在孩子从小到大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的思想观念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熟性格品质的塑造等各个重要的环节有着其他教育形式和方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诚信意识的树立,诚信观念的确立,诚信思想的形成,诚信习惯的养成,诚信行为的固化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们是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家庭教育,一是要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改变过去那种只关注子女的成绩和分数的做法,关心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树立其诚信意识。二是为了给让学生家长给孩子树立诚信的典范,父母要持续提升自己的诚信修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在家中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在家庭教育中,要把诚信教育放在首位常抓不懈。要在日常的教育中加以教育和引导,培养子女诚信意识和责任感。

第二,改善学校教育。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劳动技能、价值观念、政治观点、社会规范,以培养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公民的机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④高校理应成为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诚信意识的确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高校当前的诚信教育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建立起一整套诚信教育的体系,改善教育环境,改变教育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高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诚信制度,从制度上进行保障。要将收费管理、证件办理、请假管理、奖助学金申请、评优评先、发展入党、考试舞弊、成绩考核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因素纳入其中,利用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管理体制,发现学生不诚信的现象,及时处理并对学生本人进行反馈,让学生不再抱有侥幸心理。

其次,高校要创新诚信教育手段,改进诚信教育方法。要将诚信教育融入到丰富的校园文化生中去,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手段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诚信教育活动,这更易于学生接受,使诚信教育深入学生思想,指导学生的行为。采用正面激励,反面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诚信的行为。明确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诚信的具体要求,并精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寓教育与活动之中。

再次,高校要加大对不诚信现象的惩戒及宣传力度,形成震慑力和威慑力。对在考试中有违纪行为的同学及时张榜公布处理结果,杜绝其他同学的违纪想法;对在各类奖助学金申请过程中有作假行为的同学,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收回已发放的各类奖助学金;对在就业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现象的同学,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勒令改正,杜绝简历造假。

最后,高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氛围。学校要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尤其是出现的不诚信的行为及时通报给学生家长,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纠正学生不诚信的思想,改正学生不诚信的行为。

第三,优化社会信用环境。生活在社会中的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环境的浸染,要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诚信观念,离不开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制定诚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诚信管理体制机制;二是要加大违法处理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在全社会形成不敢违法、不能违法的意识,提高社会诚信度;三是要加大对诚信企业的宣传力度,增加企业的美誉度,树立诚信行业标杆,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第四,完善体制、机制是诚信重建的重要保障。解决一个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建立一个长效的体制、机制,最根本就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因此,重建大学生的诚信不仅仅是要搞好家庭教育,严格学校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引导和监督广大同学在诚信方面的行为,制裁失信,鼓励诚信。高校是人才济济和思想活跃的场所,可以仿照央行的征信体系,有必要也有条件建立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征信体系。建立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档案,并保持及时更新是高校建立诚信机制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诚信档案要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应该而且必须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情况,品行情况,奖惩记录等方面。

第五,引导大学生自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外部因素,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起次要作用,外部因素所有的作用都要通过大学生自身内化后,通过自己的言行表达,所以培养大学生的自律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对大学生加强诚信知识的学习,树立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解决思想上的诚信;其次要让大学生学会利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要让大学生杨成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的习惯,从而保证行为上的诚信;最后要提高辨别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现象,不抱侥幸心理。

(作者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G256)

【注释】

①《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②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93054.htm?fr=aladdin#reference-[1]-893054-wrap。

③陈丹,曹绍平:“论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及价值引导策略”,《传承》,2008年第6期。

④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06页。

责编 /王坤娜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途径大学生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大学生就业趋势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