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黄、绿”为例谈颜色词的文化意义

2016-04-12 10:54井彦婷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关羽黄色颜色

井彦婷(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以“红、黄、绿”为例谈颜色词的文化意义

井彦婷(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颜色词作为能够直观感知到的一类词,正在以它特有的生动具体和轻松易懂的构词方式使汉语学习者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本文就以“红、黄、绿”为例简单讨论一下颜色词的文化意义。

颜色词 语言 词汇 文化意义

近几年颜色词、语言教学、文化三者不断受到学界重视,其间的联系也不断增强,颜色在语言运用中的文化差异自然不容小觑。人类的语言文明是不断前进的,文化内容也是不断被丰富的,语言作为传递文化的媒介,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相互促进。不论人们从任何一种学科的角度来分析和解读色彩与颜色的文化意义,总会有遗漏,所以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去探寻和追求其中的奥秘,不断更新,浇灌语言文化成长。

一、颜色词的特点

最原始的颜色指面色,许慎的《说文解字》提到:“颜,眉之间也;色,颜之气也。”直到唐代,颜色才逐渐出现色彩的含义。颜色词是人类语言中储存的,用来记录颜色的符号。

颜色词往往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包含着感情色彩。所以,要特别关注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不同三种情况的跨文化交际,每个个体可能会对各种颜色语言有不同的反射和回馈。这样的差异性对语言学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它可以使一种颜色符号衍生出各种联想意义。

由此可见,颜色词既可以独立于其他词汇单独存在和使用,也能够兼顾直观的视觉颜色和文化层面的隐含意义。它具有着一定的稳定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内涵可以被扩充或融合,被赋予时代的特征。颜色词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民族性,差异让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各有千秋,百花齐放。

二、颜色词“红、黄、绿”在汉语中的文化意义

本文讨论的是颜色词最基本的象征意义,然而并不是只有这些,还有延伸空间。如果语言体系是一棵大树,那么颜色词是词汇的一片叶子,词汇又是语言的一根根树枝,它的象征意义绝非是孤立和单独存在的,而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只有这样这棵大树才会枝繁叶茂。

自古以来,就不缺少关于汉语颜色词的记载。东汉语言学家许慎《说文解字》中描绘了由31种颜色组成的色谱,而且在糸部关于丝帛的颜色词就有24个,如“红、绿、紫、绛(深红色)、绯(鲜红色)、绀(深青色)、绢(白色)、缥(白青色)、缇(丹黄色)、缁(黑色)、素”等。这说明汉语的颜色词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纺织业密切相关,也体现了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是依托于客观世界的色彩展开联想诞生的,因此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物质,任何的文化象征意义都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另外,中国古代各朝各代偏爱的色彩也各不相同。《明史·舆服志三》记载:“洪武三年,礼部言,历代异尚,夏青、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以后,取法周、汉。”

(一)“红”的文化意义

每每提到中国,鲜艳的五星红旗应是最先映入眼帘的,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承载着悠久的标志性的历史文化。在古代,红色又称作“赤、朱、丹、绯绛”等。红色的种类繁多,主要凭借红的程度的深浅,如:鲜红、绯红、酒红、紫红、粉红等。此外,也常组成一些形容色彩变化的词来形容事物,如:火红、通红、红彤彤等。还有成语,如:姹紫嫣红、万紫千红、唇红齿白、红装素裹等。

中国与红色的情结的渊源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很久以前。起初,“赤”是作为代表红色的词,而“红”是间色,随着时代发展,“红”的地位渐渐得到了提升,进而取代了它。在庆贺传统盛大节日时,如元旦、春节,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随处可见大红色的吉祥物,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各家各户在门上贴春联、贴福字,象征着迎接新年好运的降临;还有的在窗户上贴红色的剪纸窗花、挂红灯笼、点红蜡烛、燃放红炮竹,迎合新年的热闹欢快气氛,从家里到大街小巷都是红红火火的盛况。在中国,结婚被称为红喜事,在传统的婚礼上,新娘要穿一身红装,头戴红盖头,穿红鞋,嘴唇涂红,新郎要系红腰带,戴红花。家中贴好大红色的双喜字,点亮一对红烛,请帖用红纸制作,送礼物和礼金要用红纸包裹好。婚礼进行时还要坐红花轿、跳火盆、咬红苹果等。有很多细节的习俗一直延用到现在,结婚处处离不开象征幸福、美满、欢乐的红色。另外,红色也象征着事业的顺利和成功。在庆祝公司开业时,常用剪彩剪红绸表示祝贺、圆满,是种真诚的祝福。用红作为语素的职场相关词语有红运、红利、红运、分红、开门红、飘红等。由其成功的意义,还能引申出受欢迎的意思。如:红人、走红、红得发紫、红极一时等。再由此进而引申到羡慕和嫉妒的贬义词语:眼红。

红色在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常用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忠勇和正直,关羽就是典型的例子。关于关羽脸谱使用红色的传说是这样的:山西有恶人熊虎霸占陈守义妻,因陈状告反而串通县衙关押陈,此事被关羽得知,关羽义愤填膺,为其报仇杀死熊虎一家,放走陈和其妻。躲避追捕关羽逃奔涿郡,关羽见到忽然出现的老妪问路,老妪说:“看你脸上的血,还不洗一洗?”在老妪的提醒下关羽俯身洗净了脸躲避了官兵的追捕。关羽公正严明,受人尊崇,他的红脸在任何剧种当中都得到了肯定。其他忠勇良将以红脸为名的还有黄盖。

红色还是战争、鲜血之色,各国偏爱将红色戴上革命的帽子。相关词语有:红旗、红区、红军、红星等。这些意义都是在特定时期出现的,或是具有特别时代意义的。红色有时也是一种祝福,一种无偿的奉献和无私的关怀,如红十字会的会徽、名字和宗旨。在众多经典的文学和影视戏曲作品中,也不缺少“红”的影子,如: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莫言的著名小说《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著名京剧选段《红灯记》等。

(二)“黄”的文化意义

被视为汉族人民最推崇和膜拜的颜色之一——黄色,在汉语中,黄色可以大致分为:正黄、金黄、淡黄、橙黄、橘黄等。关于黄的颜色形容词构词有:黄澄澄、黄灿灿。引申出的相关成语有:飞黄腾达、黄粱一梦、青黄不接、人老珠黄等。由此不难看出,黄色即有高贵和权威地位的象征,也有破败不堪、地位卑微的意味。它们是对立统一存在的。黄色是华夏文明与生俱来的色,是汉民族的最崇拜的民族原色。在古代的时候,黄色是高贵的地位、庄重的场合、皇权的威严等。

两千多年前,汉族人用五种颜色来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这五色还代表五个方向:东、南、西、北、中。其中“土”和“中”都用黄色代表。宋代朱熹说:“黄,中央土之正色。”黄,是权威的皇权和社稷。也象征着孕育和生长万物的土地。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的黄帝传说穿黄衣、戴黄冠,后被各代帝王沿用,使黄成为帝王之色,禁止庶民穿黄,并从隋唐开始形成制度。黄色成为天子御用之色,从宫殿的黄琉璃设计到装饰的器物再到日常的用具、衣物,出行的车辇皆为黄色,天子的诏书是黄色。由此可见,黄色的尊贵之意有历史可追溯。古人以为,黄色是自然之色。黄河流域是汉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它养育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是中华民族兴起的发源地。我们的祖先在黄河流域生产生活,在黄土地上耕作,形成黄皮肤,一切都与“黄”密不可分。黄金以黄色为主,是权势、贵重、稀有的象征。黄金配饰和器皿的耀眼显示出达官贵人、大户人家的显贵。黄金的珍贵又引申出了:黄金周、一刻千金、黄金时代、黄金分割这些词。

传统戏曲有黄梅戏。脸谱艺术中,黄色寓意人物剽悍或残暴,如宇文成都、杨么,表示人物凶暴残忍性格的有姬僚、典韦等。在宗教文化中,也多用黄色表现一种超凡脱俗的淡雅和肃静。道士的道袍、道冠、符纸均是黄色,藏传佛教中的袈裟、珠串、建筑大部分也是黄色。

(三)“绿”的文化意义

绿色是许多人都喜欢的颜色之一,视觉上鲜亮放松让人愉悦。绿色种类纷繁,常见的有:碧绿、翠绿、品绿、油绿、墨绿等。绿色也是青色,意味着蓬勃的生机。绿色常常让人联想到松软的草坪、茫茫的草原、葱郁的树木、价值连城的翡翠等。由此,自古人们习惯用“绿”来象征春天、希望、生命力、新鲜等。在古代,文人墨客善用绿色象征春天的到来,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贺知章的“万条垂下绿丝绦”等。现在,我们也把植树造林等工程称作“绿化工程”。在古代的时候,绿色带有过“卑微”、“低贱”等贬义色彩。唐代官制提到,七品以下的官员除了绿色的衣服,其他颜色的衣服是不被允许穿的。白居易《琵琶行》中提到“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当时正是白居易被贬。他的《忆微之》诗中有“折腰俱老绿衫中”,意思是到了老年,依然穿着卑微的“绿衫”,官场不得志。到了宋元,绿服依旧是代表着地位的卑微和低贱。元、明规定,娼妓和歌乐男子要戴绿色头巾。以至发展到近代“绿帽子”一词。清朝入关后规定:身份低微的汉族兵举绿色旗,来区分其他以满族为首的各贵族旗帜。“绿脸”在传统戏剧脸谱中,常常意味着人物的勇猛和鲁莽,一些草寇或土匪一般把脸画上绿色,如青面虎、金眼豹、程咬金等。

【责任编辑:桂静】

[1] 杨永林.色彩语码研究——进化论与相对论之争[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0.

[2] 蒋栋元.论颜色及颜色词的文化差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

[3] 于逢春.论汉语颜色词的人文性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4] 汪琦.汉语颜色词研究的四个视角[J].语文学刊,2013.

[5] 何俊芳.英汉“红色”词汇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

[6] 许慎著,徐铉校订.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56.

[7] 彭定求等著.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

G12

A

1008-8784(2016)04-38-3

2016-01-06

井彦婷(1993—),女,满族,辽宁抚顺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关羽黄色颜色
你瞧,黄色
“关羽”去世
华容道
闲话关羽护嫂
黄色的小蝎子
特殊颜色的水
关羽大意失荆州
帮孩子摆脱“黄色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