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基层党建工作刍议

2016-04-13 08:01王芝华
关键词:基层党建科学化新常态

王芝华

(1.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 长沙 410006; 2.华东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 上海 200062)



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基层党建工作刍议

(1.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长沙410006; 2.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上海200062)

摘要:党的建设新常态的核心和灵魂是“全面从严治党”。这也是我们谋划基层党建工作的主线和方向。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认识从严治党新常态、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引领从严治党新常态。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在新常态下的特有功能:服务中心的功能、引领思想的功能、凝神聚气的功能、活跃生活的功能及打气鼓劲的功能。要突破常规,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抓好六大建设:抓好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精神建设、支部建设、作风建设及制度建设。

关键词:从严治党; 新常态; 基层党建; 科学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迈向发展的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上提出了从严治党八项要求,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如何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值得深入研究。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认识从严治党新常态、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引领从严治党新常态,科学把握党的建设规律,发挥基层党建工作特有的功能,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形成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常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深刻把握新常态下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第一个要把握的形势: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大抓党建已成为常态,必须主动适应。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党的建设呈现出新变化、新方法、新举措、新局面。当前,党的建设新常态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在党建的认识上,既要有忧患意识,又要充满自信,要准确把握和分析党建面临的新任务,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切实增强抓好党建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党建理念上,更加注重两手抓,在“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聚精会神抓党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深入、抓主体,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在党建重点上,更加注重聚焦问题,着力解决思想、纪律、作风和廉政方面的突出问题,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所说的“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入手,也要从抓‘四风’问题延伸”;在党建保障上,更加注重依规治党、制度治党,深化党建制度改革,扎紧制度笼子;在党建方法上,更加注重以上率下、严督实查,坚持讲认真,严要求、动真格,真实抓、抓真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党建评价上,更加注重群众参与、监督和评判,坚持真开门、开大门,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在党建环境上,更加注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努力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党内规矩的问题,而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和灵魂就是“从严治党”,这也是我们谋划基层党建工作的主线和方向。

第二个要把握的形势:在传统价值观解构之后,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新变化,必须积极引导。人的价值观,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我们的老一辈,曾经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呢?“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等。在这种价值观的引领下,党建工作也好,思想政治工作也好,容易做得多。因为人们都把理想追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在这些传统价值观解构、新的价值观还尚未定型生根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价值多元。价值多元势必会引发人的思想多元,思想多元就会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难题。譬如说,我们提倡“以人为本”,有人就强调“以我为本”,符合自己的就坚持,就落实,不符合自己的,视而不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们提倡集体主义,有人就搞小团体主义,把几个臭味相投、同流合污的人搞到一起,以个人利益、小圈子利益为核心;我们讲爱国主义,有人就讲“爱家主义”,一切围绕着自我的发展、家庭的发展、亲朋的发展,以家庭为核心画一个圆圈;我们讲改革创新,有人就借此不讲纪律,不讲原则,不讲规矩,放肆搞所谓的“突破”。这些以个人为核心、以小圈子为核心、以家庭为核心等不良价值观的盛行,从侧面就反映出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紧迫性,基层党建工作必须面对和要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个要把握的形势:在总体实现小康之后,人们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必须统筹协调。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人们就是一个需求,解决生存、生活问题。但是进入总体小康之后,我们的需求开始发生了深层次变化,而且满足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命题和压力。譬如,人们对利益的需求,就发生了两大变化,第一大变化就是利益需求开始多元,从填饱肚子到多方面的利益需求。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生理的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的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与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需求本身是有层次的,人的需求多元也是人的一种本性。第二大变化就是人的心态在不断变化。人的心理需求有两点:一是喜欢进行纵向比较,就是去年得到的东西,今年绝对不能少,今年得到的东西,明年绝对不能少。不仅每年都要有,而且还要年年有所增加,今年不增加,去年增加的都化为零。二是喜欢进行横向比较,就是自己拿多少,还要看人家拿多少,如果人家拿的比我少,我很自豪;如果人家拿的比我多,心理就不好过,那就得到手的东西也不满足了。所以说,现在的人不是生活上过不去,而是心理上过不去。譬如,人们对公平的需求。如果做蛋糕的时候,我们能做大就是本事,但是在分蛋糕的时候,人们最需要的是公平,既要程序上的公平,又要结果上的公平。所以人们常说,人穷一点不要紧,苦一点不要紧,少得一点不要紧,但是绝对不允许不公平。生活中反映出的细小问题,实际上就是反映出人的本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利益、权利、公平等方面的需求,已成为最主要的了。那么我们如何去统筹?如何去平衡?如何去满足?这就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去探索、去落实。

第四个要把握的形势: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年轻人有许多新特性,必须高度重视。当下,我们党的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80后、90后的年轻人已成为主体。现在的年轻人和老一辈相比有很多优点,思维敏捷、眼界开阔、创新精神强、知识面广、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等等。但是,从党建工作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年轻人有四个不可回避的弱点:第一,在理想信念上不如老一辈坚定。因为老一辈是在经历枪林弹雨、生与死的考验之后才选择入的党,所以他们的信仰是坚定的,现在的年轻人谁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很少有。第二,在作风上不如老一辈扎实。因为老一辈饿过肚子,吃过树皮,穿过草鞋。而现存的年轻人,生下来就是喝蜜糖、牛奶、咖啡,不知道什么叫苦,不知道什么叫累,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练。第三,在组织纪律观念上不如老一辈强。我们的年轻人没有经过严格的组织锻炼,老一辈都经过了严格的党内生活的淬火磨砺,他们做任何事首先考虑违不违纪、违不违规。现在年轻人怎么做呢?什么事都看能不能打擦边球,能擦过去就算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闯红灯违规了,交警来了,不是跟交警作检讨,而是掏手机给人家打电话、找关系,不是想着错了就要改、错了就要认错。第四,我们的年轻人受到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较老一辈少。对祖国的认同感,对民族的认同感,对人民的感情,不如老一辈深。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没有法律、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可以规范人的行为,而现在的年轻人对这种传统文化接受不多、了解不多。这四个方面的情况,都是源于我们党面临的工作对象发生了新变化。我们的基层党建工作就是要随着对象的变化而变化,要掌握这些规律,摸索这些规律,做到按规律办事。

二、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在新常态下的特有功能

一是服务中心的功能。党建工作是保障、是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要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1]这三个“一起”充分体现了二者的重要性。衡量党建工作效果如何,关键就看党建工作是否突出了“第一要务”、服务了“第一要务”。同样,衡量中心工作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关键就看是否充分发挥了党建的服务和保障作用。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结合实际来审视,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各项重点工作重叠交织推进的形势下,关键要找准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在设计目标任务时,两者同步规划,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合拍;在研究方法步骤时,两者同步运筹,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在组织实施时,两者同步运行,做到不脱节、不断档;在检查工作时,两者同步考核,保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二者的互融互促,才能真正发挥出党的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

二是引领思想的功能。什么叫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就是思想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党建工作首要任务就是要统一人们的思想,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怎么去统一?怎么去引领?第一,用主流思想去引领。就是要让人们明白:党的思想是什么?国家倡导的是什么?社会的主流价值是什么?单位要求的是什么?我们要时刻把这些主流思想灌输给我们的同志。在主流思想的引领下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第二,用核心任务去引领。“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是党的工作的两大核心任务,也是对“党建工作做什么”和“如何认识和处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两大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更是对党建工作规律性的认识。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思想都要统一到实现这两个核心任务的高度上来。基层党建工作什么时候围绕了中心、服务了大局、建设了队伍,什么时候就大有作为;什么时候游离了中心,偏离了大局、绕开了队伍,什么时候就难有作为。第三,用科学的工作理念去引领。一个单位不能没有理念,不能没有思想。只有把思想和理念明确化了、具体化了,人们才会有干事的方向感。基层党建工作能否有为,关键就看是否有科学的工作理念,跟上中心工作的节拍。我们要以最迅捷的节奏,跟上中心工作;以最切实的思路,融入中心工作;以最积极的姿态,参与中心工作;以最有效的途径,贴近中心工作;以最直接的方式,促进中心工作,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真正转化为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的强大力量。

三是凝神聚气的功能。凝神聚气方能强基固本。基层党建工作就是要凝聚人们的力量,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第一,用真心真情顺人心。现在很多人不是思想问题,也不是政治问题,而是有心理问题。心理一顺,一顺百顺。心理不顺,什么都不顺。现在有些同志,阴暗到什么程度,做什么事都是错的,干什么事都是坏的,没一个好人,没一件好事,社会一片黑暗。实际上这是自己心理阴暗,蒙蔽了自己。基层党建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理顺人们的情绪、凝聚人心。第二,要用大道理管小道理。“大河有水,小河满”。习近平总书记讲,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2](P35)一个人如果只讲小道理,只以我为中心,那么什么都做不成。关键的时候还是要用大道理管小道理。党的宗旨,党的任务,党的纲领,小康社会,“中国梦”,这些就是大道理,你再大的事,都比他小。不要把自己的事情看得比天大。第三,用理想信念治软骨病。共产党不是一个利益联盟,而是一个信仰联盟。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3](P80)我们要通过补好精神上的“钙”,来坚定信念、坚定信心。有了信念,有了信仰,有了信心,我们就不会得软骨病,我们就会干劲冲天,我们就会精神焕发,我们就会斗志昂扬。

四是活跃生活的功能。党建工作说到底还是做人的工作,要突出“以人为本”。第一,让每个人学有所获。活跃生活,首先要从学习开始。我们党是一个学习型政党,始终坚持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4](P407)各级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开展学习让人们有更多的收获,通过倡导学习、引导学习、组织学习、鼓励学习、激励学习,让每一个人在学习中受益。第二,让每个人干有所求。人总是要有追求的。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5](P82)要引导人们积极想事、主动干事,让人们在追求中寻找收获,实现人生抱负和理想。第三,让每个人息有所乐。休息的时候多娱乐、多快乐。这就需要我们的基层党建工作在如何丰富人们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上多做文章、多下功夫,让人们在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中陶冶情操,提振精神。

五是打气鼓劲的功能。党建工作是传递正能量、输送正能量、增加正能量的工作,要能够激励人、感染人、调动人。第一,用目标激励人。目标也就是愿景,每个单位都要有愿景。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就是一个单位的小思想家,一个单位小理论家。如果你没有思想去统一人家,只能靠审批哪里能做,哪里不能做,这是低层次、低水平的。只有把你的思想变为单位的目标愿景,灌输给大家以后,才能让大家为之奋斗。第二,用事业激励人。把人们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标展示出来。引导人们去干事业,去谋事业,而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第三,用精神激励人。人要时刻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环境、良好的精神文化。

三、抓好六大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是抓好思想建设。思想建党乃党建之源。基层党建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做统一思想的工作。管理学中有一句话:如果一个单位的主流思想、主体思想不能统一大家思想,那么这个单位必定会四分五裂、派系林立,精神领袖多元。这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个单位的一把手没有思想,不知道用什么统一大家;另一种是有了思想,但不科学,或者是宣传不够,还是不能统一大家的思想。所以说,一个单位不仅要有思想,而且还要有科学的主流思想。抓思想建设就是要用科学的主流思想统一大家的思想、凝聚大家的思想、引领大家的思想。当前就是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来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抓好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单位的“魂”,可以教育人、感化人、塑造人。基层党建工作要通过文化的潜移默化,内化成人们的感情,内化成人们的素质,内化成人们的内涵。如果一个单位没有“魂”,就会没有精气神,更不会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我们搞文化建设,不能人家搞什么,你也搞什么,结果搞个“十不像”。学校就要搞学校的文化,机关就要搞机关的文化,企业就要搞企业的文化,一定要搞出自己的特色,不能千篇一律。我们抓基层党建工作,一定要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和载体来抓。

三是抓好精神建设。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单位都要有自己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6](P39-40)实现中国梦,就要靠一种精神凝聚人的力量。这个精神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二十四个字分别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我们要用它来统一大家的思想,引领大家的行为。譬如,我们的国家就是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们的社会就是要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八个字”,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这二十四个字就是我们精神建设的重点。我们抓基层党建工作,就是要引领大家自觉去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要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

四是抓好作风建设。什么叫作风?一次随意的言行,它不是“作风”,如果你长期这样做,习以为常,那它就是“作风”。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代表着党的形象和精神风貌。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宝贵经验。“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作风问题具有长期性、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7]好的作风,一天两天养不成;坏的作风,一天两天也丢不掉。抓作风建设,就是要治“五种官”:一是你好我好的“太平官”;二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昏官”;三是怕得罪上级丢帽子得罪下级丢选票的“缩头官”;四是行官样打官腔一身官气的“官僚官”;五是四体不勤不受约束的“娇骄官”。还要治干部身上的“七气”:豪气、惰气、盛气、娇气、腐气、酒气、俗气。抓作风建设是一种常态化、常规化、长期化的工作,不要急于求成。要有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和决心。要始终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塑造作风优良新常态。

五是抓好支部建设。抓支部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就等于我们党的细胞都已经坏死。细胞坏死,就会导致整个躯体的衰竭。为什么说党员是一面旗帜呢?我们经常讲,身边党员是人民群众判断共产党好与坏的标杆、标志和参照物,所以我们的一举一行不只是简单的个人行为,更是体现了党的形象的好与坏。为什么说支部是一个堡垒呢?很多事情如果在支部这里挡得住、解决得了,那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得多,矛盾就会少很多。抓支部建设有两个关键环节:第一,选好配强支部书记。我们一定要选一个能够把支部建设成为战斗堡垒的支部书记队伍。有的人搞业务工作的能力很强,但不一定能够当好支部书记、所以不要小看支部书记,这个岗位很重要,很难搞好。第二,抓好“三会一课”这个最基本的支部建设方法。基层党组织建设最基本的就是四句话:“有人的地方必须有党员,有党员的地方必须有支部,有支部的地方一定有建设,有建设就必须要有效果”。这个“效果”就是要通过抓“三会一课”来实现。支部建设的问题上也要克服三种倾向:一是党员百姓化的倾向,有些单位的党员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的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支部组织群团化的倾向;三是支部活动庸俗化的倾向。

六是抓好制度建设。党的建设有“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没、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这五大建设。为什么把制度建设放在最后呢?因为制度建设是管总体的、管长远的。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一刻也离不开制度的保证,所以制度建设要兜底,要保底。抓制度,首先就是要有制度可抓,我们要根据基层党建工作实际需要,健全制度体系,搞好配套衔接,扎紧制度的笼子,让工作有规可循。其次,就是要执行制度、落实制度。不能把制度当“稻草人”,作摆设,扎紧笼子的同时,还要给笼子通上高压电,让大家既不能又不敢突破制度约束去办事。为什么讲现在作风建设抓出了效果,关键还是抓作风建设的制度起到了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度才是最根本的、最管用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2][4][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版社,2014.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7]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23.

Party’s Construc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the New Normal of Governing the Party Strictly

WANG Zhi-hua1,2

(1.Hunan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Changsha 410006, China;2.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Govening the party strictly in a comprehensive way” is the core and soul of new normal in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and also the main line and direction of the grass-root par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The key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s to understand, adapt to and lead to the new normal of managing the party strictly.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unique function of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the new normal: the function of serving for the center, the function of the leading thought, the function of cohesion, the function of activating life and the function of inspiring. To break the stereotype, six types of constructions shall be focused on with the spirit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at is,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spiritual construction, the 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working-style construc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managing the party strictly; new normal;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scientific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12(2016)02—0036—06

作者简介:王芝华(1976—),男,湖南邵东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教授,法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2014M551353)

收稿日期:2016-01-20

猜你喜欢
基层党建科学化新常态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