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04-14 21:13潘虹
新课程·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语文课堂思维

潘虹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拓宽,课标强调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工作重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注重学生掌握与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善于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今后学习道路上不可缺少的素养。因而,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就开始抓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勤思好问,敢想敢说,为更高阶段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疑问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也是学生通向知识彼岸的船舶。问题意识,是指人的问题性心理,这种问题意识不仅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思维灵活性、深刻性,更加反映出思维的创造性。从古至今,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即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孔子曾提出过“每事问”的主张,这种主张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懂的知识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教师的解惑,或者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中获得答案,从而解决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不可耻,可耻的应该是不懂装懂,从而蒙蔽自己,难以更有效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所以,教师一定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知识的奥秘,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就是师生之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多多地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将课文中不懂的字、词、句标记出来,留到课堂上提出来。同时,教师要善于从课后习题入手,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对于没有疑问的学生可以让其帮助其他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在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相应给予鼓励,肯定学生这种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品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知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帮助学生自主解决提出的问题,不能因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化而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这样只会大大打击学生的求知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要循循善诱,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爱学习、会学习。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语文课堂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