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016-04-14 02:43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课文语言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张 会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张 会

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的一个关键,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讲情绪,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同为小学语文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的不同,讲起课来感觉也不尽相同。有的教师讲课,听起来是一种享受,亲切和顺,把精妙的课文讲解得丝丝入扣,听得人心里甜甜的;但也有的教师,语言无味,或是高腔高调,或是干涩地照本宣科,或是漫不经心,有气无力,叫人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语言,即使是再好的课文,准备得再充分,也无法打动学生。一堂生动活泼、好听易懂、富有创造性、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语文课,离不开老师对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首先应当是教学语言艺术。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实施哪些教学语言艺术呢?

一、教学语言要有准确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包括思想内容的正确性和表达的确切性两个方面。教师必须做到正确地分析课文的思想性、正确地讲解课文中涉及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不犯科学性的错误。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还指解释词语时不随意减少或增加内涵,讲话符合逻辑,不犯逻辑性的错误。表达的确切性包括语音的标准动听,用词的丰富准确,以及语法的合理灵活等。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以动听的语音来增加自己教学语言的魅力。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掌握丰富的语汇,特别是一些同义词。因为同义词不仅能使语言表达精确严密,而且能使语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此外,准确的语言也应该是精炼的。教学语言的精炼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直接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少讲或不讲多余的话,重复的话,语言精炼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好习惯。

二、教学语言要有趣味性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在教学中,诙谐的语言艺术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打造教学课堂为师生和谐平等共处的环境,给学生创设快乐轻松、适宜探究的氛围,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而且可以使学生轻松地应对学习,从而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并且,学生也会以学会知识感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通过诙谐语言艺术的应用,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的前提下奠定学生记忆和巩固知识的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画杨桃》这篇文课文前,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在讲台上给学生准备一瓶杨桃罐头,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心目当中体会到的杨桃的味道、颜色、形状等进行回忆,再让学生品尝一下杨桃罐头,这样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增进师生间的互相信任,也激发了学生对这一部分教学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理,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去学习。

三、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艺术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与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教育教学的启发性功能,应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艺术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与思想的活跃。具体而言,教学语言应当富有启发与循循善诱。例如,教师在教授《巨人的花园》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在教学的开始就提问学生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巨人是如何明白的?”教师再启发学生感受“巨人是如何冷酷与任性的?”“巨人是如何唤来寒冬和赶走春天的?”这样,教师步步推进和层层铺垫,在最后的时候要求学生感受那一句“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的、冷酷的心啊!”的涵义。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含蓄生动、富有诱导性,进而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和联想。并且,应当把握好教学语言应用的有利时机,从而发挥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启发性作用。

四、教学语言要有激励性

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正是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如“你真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你分析问题这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虽然这句话读错了,但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佩服你的勇气,下次努力”等等。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又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使之以后更加害怕上此类课文,形成恶性循环;假使能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这样就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鼓励和引导,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总之,上课说说话,很容易,把握好语言艺术,不容易。教学语言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一根导线,语文教师必须下苦功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要让教学口语和态势语两者自然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教师充满魅力的语言虽然产生于即兴,但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课文语言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背课文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