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第一课时是关键

2016-04-14 02:43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苏迎迎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6期

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苏迎迎



有效教学,第一课时是关键

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苏迎迎

【摘 要】

【关键词】

第一课时 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课占主体。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需要2-3课时。各种评优课、展示课、竞赛课,第一课时往往无人问津。老师们普遍认为,第一课时教学很难,或是觉得没什么好讲的,教学不容易出彩。在日常听课中,发现两种倾向:一是在第一课时里主要让学生认认生字、读读课文,内容很单薄;二是有的课文读一两遍后就开始讲解,课堂教学生拉硬拽。

第一课时现象的存在,主要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对语文第一课时缺乏正确的定位和足够的重视,简单地处理,结果出现了越位、错位、僵化的做法。

其实,第一课时教学,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第一课时是激发学习兴趣,整体感知文本的关键点,是进行双基训练,提升语文素养的起始点。处理好第一课时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铺平道路,能为第二、三课时的教学蓄积力量。

那么如何进行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呢?大家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好文章:

一、踏踏实实地读书

1.读出课题的文眼

课题是一篇课文的文眼,从课题中能读出文章的深意。如我们老师在教学《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课时,引导孩子们读出课题的文眼。应该让学生读出课题中的“和”,学生知道本文是讲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之间发生的事。老师接着又引导孩子们说说聂将军指的是谁?日本小姑娘又是指谁?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样水到渠成,因势利导非常好。就课题发问,简便易行。

2.读通长句,读顺课文

老师引导孩子们读通长句,非常有助于读顺课文,把握教学重点。就朗读课文来说,课上如果让学生多次朗读全文,恐怕没有那么多的教学时间。朗读训练要分出主次,重点段落、句子要多读,生字集中的句子、长句子、不好理解的句子也要多读,朗读全文的次数不宜多,可以布置学生课外练习读全文。另外,问题不要提得太多,太碎,要精心设计,抓住重点。如教学《烟台的海》就应该抓住第二自然段来读。学生一方面读通了长句,读出涌浪的高大、读出涌浪的力量巨大,也同时读懂了烟台的海的冬天壮观的特点。

3.读出疑惑,深入读文,大概了解文脉

教学专家张田若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的过程就是阅读形成能力的过程,就是形成语感的过程,就是积累语言的过程。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是第一读,目的性明确,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抒发的感情。思考自己关注的问题,是第二读,让学生就自己关注的问题,边读边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他们会有成就感,那阅读的兴趣也就得到提高,接着再相机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难理解的词,学生就读得很有兴趣,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于永正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我布置学生预习,一般要求学生提前读3-5遍,读好为止。教学时检查预习效果。课堂上再巧妙设置任务,让学生再读几遍。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带着指名读、问题读、大声朗读、默读、比赛读、开火车读。在读中检查朗读效果,调整教学。以多种形式的读中,逐步达成教学的目标。

二、扎扎实实识字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应达到:能准确地借助拼音认读汉字,能按笔顺规则使用硬笔书写生字。我觉得大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很值得大家借鉴。

1.创设情境识字

一位老师在写“鸟岛”课题时将“鸟”和“岛”比较后说鸟的一只脚被山遮住了就是“岛”,非常形象生动,学生当然容易记住。还有一位老师在比较“密”“蜜”利用动画设计把下面的“山”移走,一只“蜜蜂”(虫)飞来替换,学生的印象多深刻。还有一位老师在教“禁”说是“在森林里看到一块警告人们爱护动物的告示牌”。再如建湖的王芳老师在教学“舞”时,说中间的一横是舞台,像不像四个小朋友手拉手跳舞啊!这些形象生动的话语,这些巧妙的识字方法,孩子们怎能不喜欢呢?

2.善于利用部首分析字形和字义

学生没有一种利用部首来记忆汉字的习惯思维。部首是由基本字演变而来的, 学生没有一种要找到汉字和相应的部首对应起来的意识。虽然这个汉字成为部首,字形的书写上有所变化,但部首所传达的字义并没有变。在学习上,缺乏知识之间的迁移能力。因此,默写出现的错误,常常是部首的错误。表现最多的是形近字和同音字或音近字的意思容易弄混淆,例如:形近字:遇到的“遇”和寓言的“寓”学生容易弄混淆。其实就是部首之间的差别没有弄清楚。音近字:座位的“座”和坐下的“坐”学生容易弄混淆。对于“广”这个部首所代表的意义没有弄清楚。所以在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利用部首来记忆汉字的习惯思维,要养成找到汉字和相应的部首对应起来的意识。

3.善于归类记忆

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有2522个形声字。可见,形声字是我们汉字教学的主要内容。当一个陌生字出现时,有的学生不能想到用形声字的方法归类识字,学生们分散着死记硬背着每个字,不知道使用联想记忆,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形旁和声旁,借此推测出这个字的声旁和形旁。不知道认识汉字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不能把利用形声字学习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思维习惯。这些就是导致现在学生学学不好生字的毛病所在。如果我们老师了解这些情况,对形声字进行归类来教学生字,效果一定会显著的。例如:蒸、煮、烹,利用形声字的原则,学生会很快记住意思,与火有关。

第一课时的实效性与教师的主观态度、教学策略密切相关。教师重视,教得扎实、真实,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学生识字解词及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更是离不开第一课时的扎实教学。而那些认为第一课时没有“花头”、上不出精彩的说法,只能说明教师教学思想的迷茫和教学艺术的缺失。

在平时教学中,语文的第一课时往往被许多老师忽视。对第一课时缺乏正确的定位和足够的重视,简单地处理,结果出现了越位、错位、僵化的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一课时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