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功夫在诗外”

2016-04-14 02:43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第二小学李君进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6期
关键词:拍球平均数功夫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第二小学 李君进



有感于“功夫在诗外”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第二小学 李君进

【摘 要】

【关键词】

数学大师 教师 功夫在诗外

一、背景概述

前不久,在一篇杂志上看到一篇论文,题为“功夫在诗外”。初看,有点像语文,细细品读,深有感触。

“功夫在诗外”原是宋朝大诗人陆游在逝世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诗的大意说:他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该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欢哀乐,即做诗要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诗人如此,老师亦应如此。

二、教学叙事

虽不常在外听课,但也有幸领略了吴正宪老师的风采,他们那鲜活的教学理念,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真诚智慧的师生对话,每每回味,久留馨香。现采摘一段数学大师的“诗外功夫”,与大家共享。

片段一:

10是何许人也

——吴正宪老师“平均数”

平均数求出来后,讨论问题并没有就此停止,吴老师以甲队的平均数“10”为例追问。

师:这10是何许人也?是推拍的数量呢?

生:甲组的队员拍的数。

师:(走到拍6个球的同学前面)“你拍10个球吗?”

生:不是。

师:那怎么会“变成”10个呢?你们是怎么理解均数10的?

生1:你(指吴老师)拍15个,拍多的5个给我4个,给他1个,这样大家就都10个了。

生2: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它是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在它们中间。

师(表扬)你们的意思是说:“要把多的给少的,这样就——(生接)平均了。

师:所以10个这个数是9、6、10、15这一组数的平均数。

感悟:

“10是何许人也,是谁拍的数?”多不平常的一句话呀,它勾起了平均数与原始数据之间的不同,隐约道出平均数的实质,接着,她又因势利导地让大家把平均数与原始数据一一比较,它既不是第一个人的拍球数,也不是第四个人的拍球数,它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代表了这四个拍球人的总体水平的数。让学生从心底体验到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这比起说公式、套公式、要有效得多,深刻得多。

至此,我才发现,数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相比之下,我们的课堂却缺少许多东西。

片段二:

不对,是8844.43米

在“千米和米”的练习中,老师出示了一组判断题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约6200米。

2.小明身高120米。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高约8848米。

学生在顺利解答了前2题后,进入第3题,教师有意考考学生的课外知识。

师:除了知道它是世界最高峰外,你还了解它的哪些知识?

生1:在我们国家内。

生2:它山上的冰很厚。

生3:它高约8848米。

这时,一个小男孩似乎想到了什么,匆忙翻起了抽屉,找出了一本厚厚的书。当班里的同学都认同的时候,他把手举得高高的,“不对,不对,应该是8844.43米!”怕老师不相信,他抱着自己的书,一溜烟地跑了上去,“你看,书上写着呢” 。

老师一阵尴尬,只得说让他课后去查一查。

反思:

常听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言外之意:以前的学生好教。是呀,以前的学生,老师讲什么他们听什么。而现在,学生接触的东西多,知识面也广,有些知识比老师还懂。“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在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和数学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的神奇魅力,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三、知点天文地理

作为数学教师,他的功底究竟在哪?且看名师们的潇洒自如,幽默智慧。如果没有对真理的崇尚,对科学的探求,对知识的向往,对文化的热爱,那是做不到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数学老师也应该懂点数学以外的东西。看书,读报,勤阅杂志,“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不会拿已经停止使用的“8848米”再“捣老古”了。

这是一种理念,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也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应当有的一种理念。

四、拘小节,显大节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美,语文凸显人文之症状,音乐凸显节奏之美,绘画凸显意境之美……而我们的数学课,则闪烁着“理性之美”。数学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不容置疑,在教学中,我们数学老师应该拘小节,尤其是在语言的锤炼上,无论是抽象性的语言,还是直观性的语言;无论是文字、符号,还是图形。但同时,也应该有幽默、激情、愉悦。如在吴老师的课堂中,既有“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它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的理性之言,又有“10是何许人也”的幽默之语。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比起记公式,套公式有效得多,深刻得多。

古人云:胸有诗书气自华。对于我们的课堂来说,只要心中有学生,只要心中有诗书,诗外有功夫。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是一个五彩斑澜,鲜活亮丽,生动活泼,个性张扬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齐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曾垂超.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2006(2)

【3】方运加.中小学数学•小学版.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07(1-2)

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而在数学大师们的课堂里,数学却与五彩斑斓,鲜活亮丽,生动活泼,个性张扬挂上钩。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数学教师的功夫到底有哪些呢?

猜你喜欢
拍球平均数功夫
幼儿拍球技能培养
不一样的平均数
功夫猪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拍球真好玩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