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的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2016-04-14 06:59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肝移植乙型肝炎

张 刚

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内一科消化内科 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

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的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张 刚

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内一科消化内科 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

目的:综述近年来在慢加急性肝衰竭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成果。方法:查询与分析近年来有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疾病治疗方面对应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结果: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特殊的肝衰竭病症,病情危重,临床病死率高。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与直接损伤、免疫介导损伤相关。针对临床确诊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例,可通过人工肝支持系统、肝干细胞移植、肝移植、以及亚低温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目前临床中针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具有特效性的药物与治疗手段。为挽救患者生命,改善肝脏功能,需实现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在稳定生命体征的前提下早期行肝移植、人工肝支持系统、或肝干细胞移植治疗,并用亚低温治疗手段预防各类并发症,以巩固疗效。

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进展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为我国临床最常见肝衰竭病症之一,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疾病所并发,临床发病率较高具有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的特点[1]。如何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转归,此项问题值得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在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中[2-3],有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疾病的定义不断更新,在病因以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因此对临床治疗技术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1 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定义

第18届亚太肝脏研究协会年会将ACLF注解为:在慢性肝病(先前诊断或未诊断)基础上,因急性诱因作用出现黄疸和凝血障碍,并在4周内出现腹水和/或肝性脑病。具体可按照如下标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进行定义:血清TBil检出值≥85umol/L(5.0mg/dL);凝血障碍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INR)检出值≥1.5或PTA检出值<40%,同时合并有经体格检查可见的明确性腹水以及肝性脑病症状。

2 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

慢性乙型肝炎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构成比大,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有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结论可综述如下。

2.1 直接损伤机制

直接损伤是指免疫病理反应以及病毒直接作用。慢性乙型肝炎基因型以及基因变异均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有直接相关性关系。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多为B、C基因型,且C基因型病毒载量以及病毒阳性率均高于B基因型,提示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害症状更为严重,继发肝衰竭慢性化、重症化的可能性大[4]。

2.2 免疫介导损伤机制

免疫介导损伤机制是指细胞免疫以及细胞因子对肝脏所产生的免疫损伤作用。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均证实了细胞因子在肝脏衰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3 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方法

3.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可用于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疾病患者进进行治疗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包括以下几类:(1)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2)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3)组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4)中间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3.2 肝移植治疗

大量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中报道认为:原位肝移植仍然是目前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进行治疗的最有效方法,虽然肝移植手术对患者机体的创伤明显,但在提高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怨气生存率方面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但受制于肝移植手术操作复杂、肝移植供体缺乏、以及术后需长时间维持用药免疫制剂等因素,对肝移植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3 肝干细胞移植治疗

肝干细胞移植治疗是目前临床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有关临床报道中认为可用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的干细胞有以下几类:(1)脐血干细胞;(2)胚胎干细胞;(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国内有临床研究报道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显示其对延长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存率有确切价值。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目前的研究报道中尚未解决包括肝干细胞移植数目、肝干细胞移植途径、以及肝干细胞来源等方面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有利于肝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推广应用。

3.4 亚低温治疗

已有研究资料中认为:用亚低温治疗方案干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可起到降低急性或重症肝衰竭患者继发颅内高压、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但目前尚无研究中证实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否可适用于亚低温治疗方案。也有报道中认为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而言,应用亚低温治疗方案需要视情况而定,但本方法也不失为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处理的一种新途径,有待通过累积相关资料的方式得出确切结论。

4 结论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特殊的肝衰竭病症,病情危重,临床病死率高。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与直接损伤、免疫介导损伤相关。针对临床确诊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例,可通过人工肝支持系统、肝干细胞移植、肝移植、以及亚低温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综合上述分析得出结论为:目前临床中针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具有特效性的药物与治疗手段。为挽救患者生命,改善肝脏功能,需实现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在稳定生命体征的前提下早期行肝移植、人工肝支持系统、或肝干细胞移植治疗,并用亚低温治疗手段预防各类并发症,以巩固疗效。

[1]陈铿,曹欣,郑茵等.MELD-Na与CTP评分评估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对比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11):801-805.

[2]张照兰,时峰,路小燕等.肠毒清灌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内毒素血症34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05):382-385.

[3]方建凯,赖静兰,周锐等.早期凝血酶原活动度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5(07):603-607.

[4]丁艾昆,郭利伟,董格峰等.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5(18):77-78.

[5]刘磊,王凤梅,阚志超等.不同评分系统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4(04):571-573.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肝移植乙型肝炎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上海:精心构建医改社会支持系统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研究现状
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健康之路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论高职院校贫困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肝移植75例术后近期处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