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在“合影文化”中的应用

2016-04-14 23:52蔡富田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8期
关键词:商机需求

摘 要:人类热衷于“合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甚至几百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用各种方式留下自己心中的那些精彩时刻,留住最美的自己。科技在飞速的进步,人们也因此可以利用更先进的设备进行合影。与此同时,合影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重点讨论的是设计在“合影文化”中的应用,并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關键词:保存;商机;需求;存在感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8.243

0 引言

合影:合在一块儿照相,也指合在一块儿照的照片。简单来说人们合影的原因就是:“留下”那些人们认为难得的瞬间。

虽然最早的照相机出现在1550年的意大利,但第一张照片人类却等了很久: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

但在此之前人们也早已使用过别的方法来进行类似“合影”的活动,比如画像、制作雕像等。合影的原因很多,合影这一现象也非常常见。我们在重大的典礼、遇见重要的人或物时都会选择去合影。比如学校每年的毕业典礼、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等。

1 被“扭曲”的合影

上世纪末,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于使用(实物)相册。合影后的照片会被送去照相馆洗出来,并一张一张地保存在相册中,闲来无事时拿出来翻看一下真是何等的惬意。有些特别重要的合影,如全家福、结婚照或与特别要好的朋友的合影甚至会被人们装裱起来并放置在家中比较显眼的位置。人们的这些做法体现了他们对一起合影的人或是对过去那些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在此期间,人们已经开始研究数码相机技术:1995年性能最好的数码相机的像素只有41万;到1996年达到81万像素,数码相机的出货量达到50万台;1997年又提高到100万像素,数码相机出货量突破100万台。

本世纪头十年,数码相机已经开始逐渐被广泛使用。人们可以将大量的照片存放在电脑、光盘、硬盘等电子设备中。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更是可以将电子照片发布在各种网络平台上。而这些照片中70%可以算作是“合影”。

进入21世纪,人们的合影来得更加容易:卡片机、拍照手机的盛行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拍照合影的乐趣。

世界上第一款内置摄像头的手机是夏普公司于2000年推出的J-SH04,内置10万像素及256色屏幕。但由于日本通信市场的封闭性,这款手机并未造成反响。同年诺基亚7650、索尼爱立信T68i为主的第一代拍照手机开始登陆市场。随后,拍照手机便进入了发展阶段,索尼爱立信K750i作为一款不仅200万像素的传感器,也集成了自动对焦系统和氙气闪光灯的手机,使得手机拍照体验接近数码相机。2007年,以诺基亚N95为代表的机型,不仅内置了500万像素自动对焦摄像头,本身也是支持3.5G网络、GPS的机型,智能拍照手机的雏形诞生。

如何处理这么多的照片也成了一个“问题”。仅仅把他们暗无天日地存放在电脑中总是让人们有些不甘心。于是许多可以晒合影的网络平台悄然出现。

QQ空间、新浪微博以及校内网的出现更是让年轻一族们登上了秀照片、秀合影的顶峰。

随即也就衍生出了一种“自拍文化”。有人觉得“自拍”不该算作“合影”的一部分。可以这样理解,但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人们自拍很少有只拍自己或是自己身体一部分的。大部分的自拍照其实是拍摄者和其他人或物一起合拍的。

而如今的合影并不像以往那样严肃,似乎多了一些心血来潮。有时更多了一些“造假”情节。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合影已经不仅仅是留下一段回忆或记录美好瞬间那么简单。他们开始注重照片的美感。而更在意的是将合影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并等待他人的羡慕与称赞。

合影本身并没有什么所谓合适与不合适。而有时让人觉得“不合适”的是人们合影过后处理这些合影的方式。随着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拍照更加容易了。与此同时人们更应该注意合影的时间与地点。

每一张照片,其实都是我们人类与大自然的“合影”。我们人类有时却不尊重跟我们一起“合影”的大自然。许多旅游景点、名胜古迹,我们可以看见有人践踏草坪、攀爬到文物上合影。也许在他们心中,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值回”票价。

2 合影的商机

在讨论设计在合影中的应用以前,不得不分析的就是“合影”中存在的各种商机。因为设计总是以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为出发点的。

最早利用合影这一方式赚钱的是画家。五百年前当还没有照相技术的时候,画匠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绘画技艺帮助人们留住那些精彩的瞬间。但这时的消费者往往只限于王室贵族们,他们想要把最美的自己“留住”,于是会请绘画技艺精湛的人为自己画像。像吴道子一类的著名画家甚至会被黄带派出游览名胜古迹然后回来将看到的美景用绘画的方式再现出来。我国古时的绘画技法以水墨画形式为主,哪怕是工笔画也最多花费画家们几天的时间。但是西方的艺术形式是以特别写实的油画为主的,为了得到一张“合影”消费者往往要等上至少一个月。最为“悲惨的”就是蒙娜丽莎,她到去世时达芬奇也没有完成她的画像。

1839年摄影术发明了,但直到19世纪末世界各地开始有了照相馆。但由于技术落后与设备的昂贵,照片全部都是黑白影像的且极其不易保存。即便如此人们还是把去照相馆合影当做一种奢侈的活动。照一张合影的钱甚至需要好多家庭积攒很久。在那个年代,摄影是很赚钱的工作。人们也非常珍惜合影。

近些年的合影商机主要来自于所谓 “合影式旅游”的出现。简单的来说,“合影式旅游”就是“到此一游”的升级版。浮躁的游客在来到景点后并不在意优美壮丽景色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取而代之的是“拍张照片足以”的形式。言外之意,浮躁的人们只想留下他们来过的“证据”仅此而已。多年前,素质低下的游客喜欢在著名景点刻上类似“到此一游”的字样。如今人们的素质似乎有所提高,刻字的人在逐渐减少。但拍照留念的人数却在直线上升。其实“初衷”都是一样的,即证明我来过这个(很有名的)地方了。

抓住了大多数游客这种“合影式旅游”的心理,许多旅游胜地(国内居多)甚至会在景点选一个角度最好的位置作为“官方合影位置”。在这里你可以从最完美的角度和建筑物等合影,但是是用景点工作人员那里提供的相机。不只是名胜古迹,这种“官方摄影”在各大游乐园里同样随处可见。你可以和米老鼠、唐老鸭们合影,你可以和大摩天轮合影等等。景點的工作人员总是会利用他们特别的优势来“帮助”游客们合影。比如在云霄飞车的轨道上装上高配的照相机,可以拍到你和在朋友在半空中尖叫的样子。当然,想得到以上的合影你必须额外付钱才可以。

3 设计在“合影文化”中的应用

如前文所说科技在进步,人们所追求的事物也在不断变化。进入21世纪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合影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在变化,而设计师与商人们也看到其中的商机从而有更多的周边产品以及设计产物诞生。这些产物能够让人们更加舒适,当然这其中的和大一部分能够让商人们赚到更多的钱。

首先来说一下实物产品,三脚架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几十年前人们就已开始使用,虽然那时人们不叫它“三脚架”。三脚架的作用无论是对于业余用户还是专业用户都不可忽视的,它的主要用途就是稳定照相机,以达到某种摄影效果。最常见的就是长曝光中使用三脚架,用户如果要拍摄夜景或者带涌动轨迹的图片的时候,曝光时间需要加长,这个时候,数码相机不能抖动,则需要三脚架的帮助。而如今的三脚架设计越来越精良,能够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从单纯的稳定相机到可以匀速旋转甚至有的还可以定时升降。自拍杆是近些年非常流行的所谓“神器”。其实他的发明要早于拍照手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已经有“自拍杆”出现了。

在1984年手机还未普及之时,就有人首次为自拍杆申请了专利。当时,英文中还未出现“自拍”这个单词,更别说将其录入字典了。与最新自拍杆相比,第一台自拍杆既不美观也不受欢迎。

第一台自拍杆由日本人上田宏(Hiroshi Ueda)和美马有二郎(Yujiro Mima)发明,起名为“袖珍相机支撑式伸缩扩展器”,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最早自拍杆又傻又可爱的样子。

不美观而且很笨重。当时的手机没有摄像头,更不用提智能手机的前置摄像头了,所以上田宏的自拍杆只能加上一面镜子,这样拍照时人们就能看到摄像头中自己的样子。据BBC报道,发明这台扩展器时,上田宏在日本美能达(Minolta)公司工作,这项专利一直为他持有,直到2003年专利失效。上田宏称它为‘凌晨3点的发明,因为它到来得太早了。”

多年以后,2005年另一位发明者韦恩·弗洛姆为“相机支撑器和支撑器的使用方法”申请了专利,再一次将自拍杆展示在世人面前。他称自己的发明为“快捷豆荚”(Quick Pod)。弗洛姆与上田宏一样,觉得当时智能机还未流行,自己的发明可谓是生不逢时。他告诉读写网(ReadWrite):“如果没有我的发明,现今的自拍杆不可能问世。”各种电子软件的开发对新时代的“合影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PhotoShop(简称PS)作为一款图像处理软件已经被人们使用了超过20年,起初它只被少数人所掌握,而如今它已被越来越多的大众群体所掌握。PS的强大使得人们不仅仅可以利用它来修改图像,对其熟悉的操作人员甚至可以利用它来创造图片,捏造合影。

之后衍生出的修图软件如美图秀秀、可牛影像都相当于是简化版的Photoshop。有些用户(女性为主),将自己的影响处理得过于美丽以至于和本人相差甚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能看到类似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例子。

网络平台的盛行也让人们开始逐渐更青睐于“电子相册”。它们的设计越来越人性化,以至于好多人甚至不想再把照片存放于电脑中,全部上传到网络平台上既可以省空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何乐而不为呢。好多虚拟平台更是鼓励用户这样做,每上传一张图片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设计上的演变以及不同产品的出现反映出了用户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从前人们只是希望留下影像,而现在大部分的人更在意的是自己被拍摄得美不美。

更多非专业人士已经开始学习如何构图、如何调节感光度等等。在网上也出现了更多帖子以及教学教人们怎样拍摄出更好的照片。甚至有许多帖子在教人们如何在合影中(尤其是集体大合照)中抢镜。

4 演变原因分析

万事皆有因,上文中提到的各类现象的存在当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这些现象的出现以及各种形式的演变也一定有其原因。

生活的压力在逐渐变大,人们也因此希望在留影时体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许多人被繁忙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变得没有以往自信,所以希望通过晒合影等方式来耍存在感。也可以说现在的物质条件比以往更丰富了。人们可以更加自如地利用。

追求美是人的一种本能。哪怕照相技术发展得再先进,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愿意去欣赏油画、素描、水墨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合影。”这些艺术形式中融入了很多作者的主观思想在里面。这是因为有了主观思想的融入才让我们觉得事物更加的美、有魅力。人们用软件去修改图片其实是一种本能的表现。而设计师与商人们也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才有了更多的类似美图秀秀的软件出现。而这一趋势也一定会愈演愈烈,因为目前来看这是人们的需求所致。

设计师所做的不应该仅仅是跟随潮流跟随人们的喜好,更应该做的是为人类、自然的未来考虑。因为我们的“稍不留神”也许就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养成新的习惯。而它们是好是坏可能需要许多年的时间来让人们进行评判。

参考文献:

[1]中国日报[M].双语新闻版块,2015.

[2]于琪林.照相机与镜头[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蔡富田(1990-),男,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工业设计工程研究。

猜你喜欢
商机需求
画里有话
漫画
改革开放是中国市场充满商机的源头活水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上海迪斯尼,万亿商机富裕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