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毒”祖父母同行

2016-04-15 22:13三宫千鹤子
海外文摘 2016年4期
关键词:祖父母中毒育儿

三宫千鹤子

两代人的亲子关系决定了祖父母的关怀会成为“毒”还是“药”。

都怪你外出工作

“真想早点回家,哪怕只早一秒也好啊。”

她听着客厅里的嬉笑声默默地想。这位女性的孩子正在和爷爷玩扑克牌,而奶奶刚开始做晚饭。对于母亲来说,带孩子去疼爱他们的祖父母家本该是轻松时刻,可是对她而言那却是一月一次地狱般的经历。

带着小学2年级的大儿子和4岁的小儿子,坐地铁从公婆家回自己家需要一个半小时。她的老公对自己的父母也很头疼,总是以工作忙为由不与她同来,这让她更加痛苦。

这天刚好是周日。公婆习惯在晚上8点以后吃晚饭,如果吃过饭再走,到家差不多11点多,她打算不吃饭直接回家。“孩子的作业还没做完呢。”“明天周一,还得早起。”她委婉地提出回家的要求,婆婆却像往常一样轻描淡写地予以否决:“好啦好啦没关系的。”孩子们从奶奶手里接过点心,完全没有离开的念头。

婆婆的口头禅是“孩子真可怜”。她对这位女性小声嘀咕:“你按自己的喜好工作可以,可是让孩子天天学这学那的也太辛苦了。”

这位女性在某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工作,常常加班,大儿子每周总有几天会在放学后去托管所,由托管员带领参加足球、作文等学习班。她下班后先去幼儿园接小儿子,到达培训班接大儿子时一般已过晚上7点。虽然是大儿子主动要求参加各种培训班的,但她也想让孩子过得轻松一些,想到这儿她便感到心痛。

如果两个孩子在她上班时发生争吵或有出格的行为,公公婆婆就会将所有问题都归因于她:“都怪你外出工作。”她的丈夫曾为了换工作待业一年,那段时间是她这个儿媳负担起家中一切开支,公公婆婆完全无视了这个事实,居高临下地对她指指点点,简直就是“有毒的祖父母”(日本人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偏离轨道、对孩子造成伤害的父母称为“有毒父母”)。

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要一直忍耐呢?这位女性回答道:“丈夫一家在当地算是名门望族,有许多错误老旧的思想观念。在我嫁给他们独生子的第十个年头,公公在我们给孩子起名时擅自做出决定,我稍微反抗一下,便和丈夫正襟危坐地接受了几个钟头的说教。按我丈夫的说法,面对公婆的言辞不断点头称道反而比较轻松。”

如果孩子的爷爷奶奶平时给他们以经济上的援助,或者在小孩生病时帮忙照顾,她还能接受这一切,然而她并未领受过这样的恩惠。公公婆婆没给过孩子压岁钱,更不必说儿童节的零花钱了。她说公公婆婆很傲气,却从不愿出钱。

纠正左撇子

在教育孩子方面,社会的价值观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老人却往往按照老式观念训诫晚辈,给人“中毒”祖父母之感。即便是在亲生的两代人之间,育儿观念的差异造成冲突也极其常见。

“怎么还没把左撇子的习惯纠正过来?”

某位女性公务员接受采访时说,她的母亲一看到孩子吃饭就提醒她这件事。2015年春,她的小儿子上了小学,母亲发现外孙上学后依然惯用左手,便耿耿于怀。她很想反驳母亲“你有什么依据一定要他改掉左撇子的习惯”,但最终还是决定将她的话当耳旁风,对母亲说:“最近左撇子好像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啦。”不过母亲每次见孩子都会提这件事,她的压力越攒越大。

她与丈夫两人都有全职工作。下班急匆匆赶去幼儿园接孩子,回家加热速食咖喱给孩子当晚饭,这样疲惫的日子很多。一听到母亲催促自己纠正孩子的用手习惯,她就头疼得想哭。有时她向母亲抱怨太累,母亲却反过来问她:“你有好好给孩子做饭吗?”母亲的许多指责都是出于对孙儿的关爱,她不想与母亲争执,但最近工作太过疲惫,一听母亲埋怨她买方便食品,就忍不住火冒三丈。

“有时我母亲打来电话了解孩子的状态,开口就问‘今天晚饭吃了什么?我丝毫不能懈怠。”

心脏内科诊疗书

如果不和父母或公公婆婆住在一起,还可以将育儿矛盾看做偶尔发生的暴风雨,倘若住在一起,又是另一种情形。

一位45岁的女性与婆婆、丈夫和正在读初一的儿子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一年前,某个占卜师对她说:“您婆婆能活到100岁。”听完这话,她不禁陷入绝望。掰着手指数一数,如果真是如此,自己要到70岁才能获得自由。她没再去找过那位占卜师,而是进了医院。

她怀上宝宝时,婆婆就开始进行过度干预,总是逼她吃这个吃那个,说是为了肚里的孩子好。怀孕期间她没怎么长胖,因为这个不停地被婆婆数落。以前她有一份全职工作,实在需要婆婆帮她照看孩子做家务,于是每天都硬着头皮忍耐。孩子上小学以后,她辞掉工作成了家庭主妇,婆婆却继续挑毛病,例如孙子“写的字太难看”“姿势不好”“头发太长”等等。前段时间她把医生开出的心脏病诊疗书拿给丈夫和婆婆看,婆婆的干涉减少了。随着关系的疏远,引发争执的育儿矛盾也告一段落。

给孩子喝碳酸饮料的老人

和老一辈住在一起让许多年轻父母感到头疼,可是如果和老人相距很远,当夫妇俩外出工作时,照顾孩子就成了棘手的难题。即便有一方不工作,若孩子的祖父母离得近、方便帮忙,对夫妻俩而言也是一针强心剂。不过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

日本生活方式研究所在东京一带对有学龄前孙辈的祖母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每周都与孙子见面的人占调查总数的37.3%。研究所所长西桂子说:“现在正在抚育子女的一代人普遍和他们的父母住得比较近,像过去那样只在新年等节日才回乡下老家的家庭有所减少,和长辈关系良好,可以在平时拜托父母搭一把手、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女性增多了。”

19世纪50年代,日本的“团块世代(日本二战后出现的第一次婴儿潮人口)”为了求学和就业,纷纷从地方移居至首都圈,他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如今也成了父母,正是现今这一波育儿大军的主力。对于每周总有几次忙得焦头烂额、想向母亲寻求帮助的女性来说,与父母相隔不远很理想,但是有些烦恼也随之而来。

“我的女儿两岁了,我从没给她喝过碳酸饮料,我父亲却喂她这个。”

“我让大儿子在客厅学习,来家里玩的婆婆说‘孩子不是有自己的房间吗,可是现如今在客厅写作业才是主流啊。”

“之前我有急事拜托母亲帮我去幼儿园接孩子,她没带儿童椅,直接骑着自行车把孩子带回了家,我也不能抱怨什么。”

年轻妈妈们的发言算不上是对老一辈的指责,只是心中有些介怀,因压力而产生了意见。有位女性认为要想让家中三代人和睦相处,一方面需要把育儿底线传达给孩子的祖父母,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老人的压力和心情。她说:“我听说有个公司开设了孩子教育求助电话,许多来电者不是孩子的父母,而是祖父母,这让我感到惊讶。许多奶奶很在意女儿或儿媳的想法,拼命汲取知识,希望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孙辈,我理解她们的心情。”

害怕爷爷的孙辈

在育儿问题上,分歧往往出现于年轻妈妈及其母亲、婆婆之间,父亲一方就这么没有存在感吗?

一位男性银行员工说,如果他开口干预孩子的教育,就会惹妻子生气,抱着“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态度,他干脆撒手不管:“妻子经常和我妈在上中学的女儿面前讲亲戚的坏话,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看这样并不好,但是……”

另一位传媒人士也采取彻彻底底的旁观态度:“当妻子和母亲意见相左时,不管我站在哪一边都很恐怖,所以我不掺合。”

这些父亲把育儿当做别人的事,可是等到退了休、成了祖父,他们中的有些人便会引发一些问题。一位42岁的女性说:“孩子一不听话,我父亲就动手打孩子,可能是因为他们那代人年轻时就经常体罚孩子吧。”从她家到娘家只有10分钟车程,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放暑假的时候,她每周需外出两次做兼职,不在家的时候就把女儿放在父母家。有时孩子的外婆出门,留外公一人在家看孩子,他经常打“不听话”的外孙女,有时还让她在阳台罚站。这位女性的女儿不敢对外公任性淘气,对他产生了恐惧的心理,最后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外公外婆家了。

有位女医生的儿子去年参加了中考,她的父亲到处向他人吹牛,这让她很震惊:“我爸爸告诉别人,孩子考入了某知名大学的附属中学,事实上孩子读的是另一所与之完全不沾边的学校,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撒谎。”

一位家庭主妇说自己80岁的父亲每周末都带着他喜欢的书籍来到家里,让才上小学二年级的外孙阅读,还要写读后感:“我知道那些都是教人树立远大志向的书,可是小学生不可能读得懂,而且那些书年代久远,夹杂着老旧的词语,书页里还有小虫子……”

《暴走老人》一书的作者藤原智美对这些祖父们的行为做了解释:“他们曾经努力在职场奋斗,不了解在家庭中如何抚育孩子,面对孙辈时,容易想到公司里的新人入职培训。部下会对领导的命令言听计从,孩子却并非如此。他们也不懂怎么和邻里相处,不想暴露短板,就往往虚张声势。”

亲人间的礼仪很重要

老年男性退休后才回归家庭、投入邻里关系,突然让他们照料孩子,的确比较难。藤原智美说:“年轻的父亲们往往觉得接送孩子、倒倒垃圾就算是参与了孩子的抚育,产生‘我懂如何照料孩子的错觉,这也有点危险。”

藤原指出,如果祖父母愿意帮助儿女照料孙辈,却依然出现矛盾,原因并不在于“育儿观念的差异”,而是与“祖父母辈与育儿一代人的亲子关系是否良好”有关。这两代人的亲子关系决定了祖父母的关怀会成为“毒”还是“药”。或许彼此遵守“亲人间的礼仪”才是关键。

[译自日本《AERA》周刊]

猜你喜欢
祖父母中毒育儿
我的祖父母
新加坡禁止家长每天将孩子送到祖父母家
中毒
宫斗剧重度中毒
乐于助人的人更长寿
天哪!我中毒了!
《西游记》中毒记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