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在棚户区改造中的应用

2016-04-16 14:42宋显智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棚户区资本融资

宋显智

(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PPP在棚户区改造中的应用

宋显智

(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PPP即公私合作关系,在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棚户区改造中应用PPP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已经出现的资金短板。本文深入分析了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设计出了应用程序,并提出了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中的具体应用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解决当前资金短缺的难题。

棚户区改造;PPP模式;融资约束

一、引言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明确的指出,棚户区改造是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获得了人民普遍的称赞,但是资金的异常紧缺却阻碍了棚户区改造的顺利进行。

二、PPP在棚户区改造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PPP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政府大幅度减少财政开支。在对棚户区进行改造中,有些棚户区偏离城市中心,开发价值较低,难以吸引社会上资金的投入,这些都只能由政府投入大部分资金。因此,政府必须要加大改革创新,努力探究出新的有效融资渠道,应该号召社会上的各种资本参加进来,实现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从而用较少的政府财政资金吸引到社会上的大量资金,解决棚改建设融资难的问题。PPP模式就具有公私合作的显著特征,可以有效地拓宽融资渠道。

第二,可以有效的减小并分散风险。如果在棚改中应用PPP模式,在建设的开始阶段就会得到社会资本的投入,政府和投资商通过商议,共同的分担风险,从而有效的减小和分散风险,提升了棚户区改造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投资开发商具备着优秀的管理水平和先进的技术,通过参加棚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风险分担,可以有效的控制建设风险。另一方面,政府还能在整体上掌控的布局,督导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第三,能够拓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PPP模式可以让社会资本充实到棚改建设中,能够实现政府和投资开发商的双赢。虽然棚改项目是一项民生工程,不会产生什么经济收益,但政府可以运用政策补贴的形式,让投资商从中收获一定的投资回报。在棚改建设中应用PPP模式,不但能够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还能增强社会上开发商的投资信心,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二)PPP模式应用的可行性

第一,运作基础好。早在20世纪80年代,PPP模式就已经在世界上开始发展,九十年代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已经促成了很多成功的范例,并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教训。PPP模式如同一个杠杆,一方面减轻了地方财政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让社会资本得到了投资回报。

第二,国家政策优惠。棚改建设是一项关乎千家万户群众的民生工程,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并为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为PPP模式的应用在政策上提供了支持。

第三,投资回报高。在PPP模式下,社会资本参与到棚户区改造可以获得大量且稳定的投资收益。政府为了让参与进来的社会资本收获合理稳定的投资回报,会提供给他们土地、高额贷款、税费减免等各种优惠条件。

三、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中应用的程序

因为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有着很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根据其自身存在的特点,探索出了PPP模式应用的程序:一是在项目确立时期,政府要依据经济发展需要,对棚改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评估和审批,并草拟相关文件。二是在项目招投标时期,政府要组织招投标仪式,通过细致的谈判,确定中标单位,并共同签订包含融资期限内容的特许经营权合同。三是在融资时期,中标单位要确定融资目标、融资结构和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并要在合同规定期限时间内完成融资,否则将被政府取消权力,重新举行招标。四是项目建设时期,项目公司应该与设计单位订立设计合同,还要与建设单位订立施工合同,并监督承包商建设符合要求的安置房。五是项目移交时期,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严格进行验收,并向拆迁户合理分配安置房。

四、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中应用的问题

(一)融资难

棚改项目是一个相当长久的过程,其中一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还是以国家投入为主导,中长期资金来源种类却很少。虽然政府非常重视PPP模式,并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但社会上却对此并不怎么感兴趣,主要原因无非是融资难的问题,具体的表现在:成本高、回报有限、资产流动性差。

(二)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

早在2013年,PPP这个词就在国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PPP不只是种有效的融资模式,还是政府与投资单位签订的长期合约,因此,国家应该制定一整套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进行规范。

(三)政府监管缺位

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利益有着很大的差异,政府需要实现的是社会和环境上的利益,而社会资本追求的却是经济利益。虽然现在有规定要对PPP项目在市场准入、特许经营权、运行程序、建设质量、建设成本等各种方面进行监管,但却是难以操作,政府监管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保证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中更好应用的建议

(一)努力丰富融资渠道

要想保证PPP模式下棚改建设顺利进行,就要创新思维,根据PPP项目的特点研究出完善的金融产品和多种有效的融资方式。首先,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优化组合各种基金、财务票据、企业债、资管计划、租赁等金融工具,从而减少融资成本。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率先进入,PPP模式的参与者应该仔细分析融资的可行性再进行签约,金融机构也要探究降低风险的策略,从而最大限度的化解或融资风险。三是政府也要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提高银行的贷款力度,还可以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从而有效减轻社会资本的贷款利息压力。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培养大批专业人才

国家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PPP法律体系,限定应用PPP的范围,指定主管部门责任,设计严格的审批流程,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的责任,从而平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此外,为了保障PPP项目更好的开展,各级政府部门还要建立大批的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可以聘请专业的咨询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继续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在PPP模式中,政府可以采用资金和税费的形式进行财政补贴,或者也可以进实行捆绑开发。要拓宽住房公积金的业务范围,从而不但可以为棚改项目筹集到资金,还能让住房公积金实现增值。此外,政府还可以为棚改建设单位的债券发行提供便利,从而通过各种手段加强项目融资。

六、结语

把PPP模式应用到棚户区改造建设中,能够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参与,大幅度减少政府财政开支,从而有效的减小风险实现共赢,它是解决融资问题的最佳途径。政府应该在法律、税收、金融上提供相关的政策优惠,推动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建设中广泛应用,从而更顺利的建设民生工程。

[1]王林秀,张洋,张辉.PPP模式在公租房项目建设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13(8).

[2]宋志刚.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融资模式框架体系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2(3).

宋显智,男,汉族,黑龙江绥化人,助理工程师职称,本科,桂林理工大学mba。

猜你喜欢
棚户区资本融资
融资
融资
棚户区改造被设限
资本策局变
7月重要融资事件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关于鼓励企业自主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探讨
棚户区改造方案——PPP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