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思维导图 构建小说体教学
——《金钱的魔力》教学

2016-04-17 08:34执教点评商德远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6期

执教/许 静 点评/商德远(特级教师)

【学习目标】

1.梳理人物关系,把握课文大意。感受托德、老板见钱眼开的人物形象。

2.运用品读比较、思维导图等方法,了解作者讽刺、幽默的语言风格,学习感悟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了解文章出处

(一)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金钱的魔力》一文,齐读课题。课文中有魔力的金钱指的是——百万英镑,相当于当时的一千五百万人民币!(板书:百万英镑)

(二)了解出处

这篇文章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件出示《百万英镑》一书。板书:马克·吐温)

【点评:从课题入手,先了解“金钱”指的是什么,再了解文章的出处,这就为学习人物特点、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课后读整本书做了很好的铺垫。出示《百万英镑》一书,也能引发学生的好奇,产生读整本书的阅读期待。】

二、梳理人物关系,整体把握大意

(一)快速浏览,初识人物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文中有哪些人物?找出主要人物并板书。(托德、老板、“我”)

(二)梳理关系,把握大意

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三个人物围绕百万英镑发生了什么事?(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在“我”拿出百万英镑之前托德与“我”的关系,拿出百万英镑之后托德、老板与“我”的关系,并借助图示概括内容。)

(三)小结:抓住人物,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能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点评:设计本环节,一是可以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二是培养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阅读能力(即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设计引导学生借助体现人物关系的思维导图,能增强直观性,有利于明晰人物之间的联系,抓住事件的主要情节。这样的设计能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感知人物形象,比较相同之处

(一)自主感知人物

1.出示阅读提示。作为文章的核心人物,托德和老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哪些词语可以概括托德和老板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样的特点?把你想到的词语在相关语段的旁边进行批注。

2.自主学习批注。(教师巡视,寻找体现不同感悟的批注,请批注好的学生将关键词写在词卡上,并贴到黑板上。)

(二)交流人物形象

1.交流托德这个人物形象。请板贴的学生和大家分享他的思考,其余学生还可以补充。引导学生不仅要说出对人物的评价,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预设要点:刻薄、傲慢无礼、见钱眼开等。

2.用同样的方法交流老板的人物形象。预设要点:见钱眼开、爱拍马屁、夸大其词等。

(三)形成思维导图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在板书上随机形成思维导图,以“托德”“老板”为中心在关键词语上添加分支:

(四)发现相似之处

比较阅读这两个人物,你有什么发现?引导比较他们的相似之处,领悟作者着力要表现这两个人物的相同点——“见钱眼开”。随机移动磁卡,并画圈形成维恩图:

(五)总结人物特点

教师小结:总结人物的形象特点,尤其是共同之处时,用上维恩图来展现、比较人物特点,可以更清楚、更直观地发现其异同,能帮助我们对人物形象有更清晰的认识。

【点评:本环节重在引领学生感悟人物特点,且注重突出自主、个性化的感悟。在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特点时,采用了“批注式阅读、思维导图、比较式阅读、维恩图”等多种方法,以引导学生学会有效了解人物形象,提高阅读效率。本环节在提升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比较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最高层级,是值得提倡的。】

四、发现表达特色,学习欣赏文本

(一)以“托德之笑”为例,学习表达特色

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两个人见钱眼开的呢?我们先走进作者着力描写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哪一自然段?(第6自然段)课件出示相关语段。

1.引导读好长句。这个长句很难读,教师帮助学生以滚雪球的方式读好这个句子。以“恰像熔岩一般”为滚雪球的基础句,按照次序在课件中添加形容成分:“恰像①你所看到的/于维苏威火山边上/③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④波状的/⑤满是蛆虫似的/⑥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2.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出了托德的见钱眼开呢?

(1)引导学生从“比喻”角度来体会。

教师出示另一个关于笑的比喻句:“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像石榴咧着大嘴,像山茶花儿开在阳光下,像九月里红透的苹果一样!”把这个比喻句替入原文,行不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微笑一丑一美的不同感觉,从而引导发现作者讽刺的表达特色。

(2)引导学生从“形容词”角度来体会。

找一找这段话中能细致写出这个笑的样子的词语——“ 折 纹 ”“ 皱 纹 ”“ 螺 旋 纹 ”“ 波状”,生活中见过集这么多纹理于一体的笑容吗?引导发现作者幽默、讽刺、夸张等表达特色。

3.指导有感情朗读。你能读出作者讽刺、幽默的味道吗?

4.小结:马克·吐温正是用这种讽刺、夸张、幽默的笔墨将托德见钱眼开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正是这样的写法让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引人关注。

(补充资料:马克·吐温,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融幽默与讽刺为一体。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近代幽默文学的泰斗!)

【点评: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领悟出作者“讽刺、夸张、幽默”的表达方法,在体会这一方法时,引导抓住写“笑”的句子,结合关键词语“折纹”“皱纹”“螺旋纹”“波状”等,联系上下文、换句比较,从中领悟出作者的语言特色。这就为学习语用打下了基础。】

(二)举一反三,尝试运用阅读方法

1.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也让你感受到了这种幽默、讽刺的表达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我们一起合作学习。出示四人小组合作要求: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幽默、讽刺的精彩语句。

(2)摘录语句在即时贴上,再贴在工作纸上。(可以多写)

(3)小组交流,分享理由。

2.四人小组分享学习成果,学生交流相关语句,并阐述体会的过程。

预设要点:

(1)第 2自然段:从“阔人”“带大票子”等反语中,感受到作者对托德的讽刺。

(2)第 10自然段:从“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来回翻动”等动作描写中,写出老板见到钱后迫不及待的心情,做出这一系列搞笑的动作,感受到作者的幽默、讽刺。

(3)第 11、13、15 自然段中老板的多处语言:嘲笑托德、虚构亲王的故事、大赞妙不可言的衣服、快速量尺寸、永远的付钞票期限等等,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幽默、讽刺。

【点评:本环节旨在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阅读欣赏,并尝试运用刚学的阅读方法实践阅读,在运用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这一尝试运用的实践活动,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利于巩固所学的本体性内容。】

五、总结阅读方法,推荐阅读书目

作者正是用这种幽默、讽刺的语言刻画了见钱眼开的人物,让我们感受到金钱的魔力。如果同学们对马克·吐温的作品感兴趣,推荐你们阅读《百万英镑》《竞选州长》,你可以用上思维导图或维恩图帮助自己更深地思考。

【点评:由课内阅读一篇文章,学习领悟人物形象的方法,再运用此方法拓展阅读整本书,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

此设计注重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进行阅读积累和实践,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