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故事神奇 还原讲述魅力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

2016-04-17 08:34周振华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成公主民间故事藏族

周振华

【文本解读】

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走进故事长廊”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藏族民间故事。这个故事以真实历史为依托,以“求婚—进藏—贡献”为顺序,以进藏过程为重点,用通俗直白的语言和反复曲折的情节让故事充满着浓郁的传奇色彩,兼具历史感和神奇感,凸显出鲜明的文体特色。基于学段要求和文体特点,以及学生阅读兴趣点,本课的教学定位为:体会故事神奇,还原讲述魅力。

【教学目标】

1.基于预习起点,通过认读“松赞干布”“吐蕃”等难读又充满地域特色的字词来梳理故事情节,正确朗读全文。

2.以“故事情节单”为载体,一表三用,通过读、理、讲、编、听、评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梳理进藏过程,讲述神奇情节,体会故事语言特点。(重点)

3.在研究性学习的拓展中,在历史与传说的交叉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美好形象,领悟民间故事蕴含的美好情感。(难点)

【教学流程】

一、关照整体,了解这是一个藏族民间故事

师: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长廊”,去读一个藏族民间故事。(板书课题并齐读,提醒“藏”的读音和书写。)

师:从你们的朗读停顿中感受到题目可分成两个部分。故事的主人公是文成公主,主要讲的事情是进藏。主人公+主要事件,是写事情文章常见的取标题方式,谁能列举这样的课题呢?

师:请浏览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经过?进藏前的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情?(求婚)最后一个自然段又讲了什么?(贡献)像这样抓住课文题目,就可以把故事的条理梳理得清清楚楚。

师:这个“藏”就是“西藏”的“藏”,“藏族”的“藏”。所以在这个故事里面有好多藏族的人名、地名。结合课前的预习,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出示词语:松赞干布 青藏高原 吐蕃

路纳 达尤龙真 乃巴山拉萨

师:再读这两行词语,你会发现第一行其实是向我们介绍松赞干布。第二行是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

师:那你知道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吗?在还没有出现文字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民间故事,怎么让故事流传下来呢?口耳相传,代代相传。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并学着来讲讲这个藏族故事。故事很长,所以我们重点讲其中一个部分:进藏。

【设计意图:了解故事题材,联结阅读导向,借助藏族的人名、地名,了解故事背景,梳理故事层次。同时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和民间故事特点,选择“进藏”这一主要内容,明确“讲故事”这一学习任务。】

二、学讲故事,领悟民间故事的“神奇”和“规律”

(一)厘清情节,学习概括。

师:会讲故事吗?说说你有什么好经验?要讲好故事,最基本的是说清楚故事主要情节。

师:文成公主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请你先默读她进藏这一部分课文,找出关键信息,最后整理在表格上。

经过什么地方碰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做的 结果路纳一条河 树干搭桥 内地桥牛羊又肥又壮达尤龙真沼泽地 撒羊毛树木北稀南密乃巴山 山挡路 背 留下脚印乌鸦说坏话难过发散

(反馈学生完成情况,强调语言概括的简洁与有效,让故事的主要情节一目了然。)

师:看着表格,你能简单地讲一讲进藏的过程吗?

师:我们来玩个故事接龙的游戏,老师先讲故事的开头,你们接着往下讲,比一比谁能把故事的经过讲清楚。

师:你能搭树干过大河,撒羊毛过沼泽,或者背大山吗?都不行!可是故事中的文成公主就行!你觉得她怎样?

【设计意图:借助“情节单”,一是训练学生如何抓住关键词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二是以故事接龙的方式降低难度,简述进藏过程,落实复述的要求。三是在简要复述和口口相传的故事魅力落差中感受民间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和神奇性。】

(二)想象神奇,学习讲述。

师:你看,我们抓住地点和重要情节,就能把进藏过程讲清楚了,这是讲好故事的第一步。但是,像我们这么讲,这个故事还能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吗?所以要讲好民间故事,还要讲出它的特点——神奇性。

师:来,我们看“公主过沼泽地”这一个情节,请你读读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特别的“神”?

预设1:小鸟会说话?为什么连叫两声“公主,公主”?你能不能把这种担心读出来?

预设2:撒羊毛。你为什么觉得不可思议?能不能展开想象,想想这么一撒,沼泽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公主是怎么过去的?随从们看了又会怎么样?

预设3:牛羊又肥又壮。你看民间故事都寄托着老百姓的美好希望啊!所以人们讲述的时候经常喜欢用这样的词语——“从此以后、直到现在”。

师:看,在原来的情节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加上你的表情、神态和语气可以让故事更引人入胜。谁能把这一处讲得更神奇,讲出属于你的神奇版本?

【设计意图:紧扣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以一个情节为凭借,揣摩神奇有趣的描写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扩充内容,把故事讲生动,讲出属于自己的版本,还原讲述的魅力,丰厚公主形象。】

(三)把握规律,合作讲述。

师:再看“情节表”:你发现四个故事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师:民间故事就是这样,很多情节其实是有“格式”的,是有规律的,按照这个规律讲才容易口口相传。

师:四人小组合作,先选择一个情节,读读片段,讨论哪些地方神奇,哪里发挥想象会更吸引人?再推荐一个人试讲,其他成员提出改进建议。

师: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故事讲得是不是很吸引人。

【设计意图:关注文体特点,发现民间故事常用的“反复的结构”凸显遇到的困难之大。利用反复的语言规律,促使学生举一反三,通过合作、展示、评价的言语实践活动,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

三、研究性学习,交叉阅读中领略民间故事的美好情感

师:牛羊肥壮、树木茂密,人们觉得这神奇的变化都是公主的功劳。为了纪念文成公主,人们在公主进藏的路上建了一座公主庙,立了一尊公主像,甚至连一口普通的泉都以公主来命名。在藏族人民的心中,文成公主就是一个救苦救难、无所不能的神,是大家心中的圣母。(配以图片、藏族音乐)

师:但是文成公主不是神,而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真实的人物。在史书上,文成公主进藏一事只有短短的一句话:“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然而善良的西藏人民却将这段历史,将对公主的深厚情感化成了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师:为什么在藏族人民的口中,在这个民间故事中,文成公主变成了一个神呢?这个问题就作为今天的研究课题。读读课文第5、第14自然段,再读读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历史资料,你也可以通过其他资料的查询和阅读,找到你的答案。

研究主题 为什么文成公主在藏族百姓心中变成了一位“神”?1.阅读历史资料:选自《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和进藏路线图2.自己找资料或读相关故事我的研究结论资料阅读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拓展练习根据历史资料的阅读以及真实进藏路线的研究,仿照课文“进藏”部分的内容,编讲属于你的《文成公主进藏(升级版)》

【设计意图:以研究性学习,沟通课堂内外,架构自主学习的支架。让民间故事的“神性”与历史故事的“人性”产生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了解文成公主,进而感受民间故事所寄托的美好情感。同时和本单元的单元习作相链接,体现学习的延续性和综合性。】

猜你喜欢
文成公主民间故事藏族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漫话民间故事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布达拉宫是为文成公主而建的吗
新时代“文成公主”
——西北民族大学于洪志教授
漫话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