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士
——论刘琨的悲剧命运

2016-04-17 02:34敏,欧
关键词:刘琨司马

刘 敏,欧 縻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士
——论刘琨的悲剧命运

刘 敏*,欧 縻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生活于两晋之间的刘琨,早年喜好奢华放纵,为人轻浮随意,但少有壮志,繁华之时曾与潘岳、陆机等人宴饮游乐,纵情山水。后朝廷内部争权夺利愈演愈烈,波及全国,异族崛起,边疆危在旦夕。刘琨毅然承担起抵抗外族的重任,残酷的现实最终使一代豪奢之子华丽转变为爱国之士。其诗文内容也迅速转变,由早年的空谈玄学,到誓志荡平敌寇。刘琨后期一直奋斗在刀光剑影的战场,坎坷前行,却最终壮志难酬,死于非命,刘琨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

刘琨;勇士;悲剧命运

在玄学盛行、浮靡大炽的两晋文学史上,抒发真情实感、关注黑暗现实的刘琨熠熠生辉。刘琨的一生波澜起伏,少时过着贵族安逸奢华的生活,八王之乱后,毅然承担起救国图存的重任。现存刘琨的诗文不多,明朝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收入有《刘中山集》,并在集中题辞:“晋刘司空集十卷,在宋时已多缺误,今日欲观全书,未可得也。……上下其间,中有越石。”[1]钟嵘在《诗品》评曰:“其源出于王粲。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2]又说刘琨多悲愤文章是因其生逢乱世,故多有感触。刘勰《文心雕龙》称其“雅壮而多风”[3]。现存刘琨的作品都是其任并州刺史之后所作,其诗清刚悲壮风格的形成与其前后的生活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刘琨的一生经历看来,极具传奇色彩也充满了悲剧氛围:由贵游子弟到乱世棋子,再到救国志士,最终壮烈殉国。

一、少有壮志,误落尘网

刘琨出生于西晋武帝太始七年(公元271年),此时处于司马氏家族统治之下,由于篡魏建立,统治者为巩固政权极力调和儒家与道家,一方面利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理论,探讨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希望从老庄超乎世俗的思想中寻求理想的人格,以求超脱和精神安慰。在统治者的推波助澜之下,文人普遍崇尚清谈,玄学大热。刘琨早年受老庄思想影响很大,青少年时期虽有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但也不改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虽暂自矫励,而辄复纵逸”[4]。当时的刘琨由于放浪形骸,常游于权贵之家,险遭人害。据《世说新语》载:刘琨及其手足刘舆年轻时险被王恺设计遇害,后经石崇营救才脱险。此事充分证明刘琨当时年少轻狂,不知世间险恶,若不然“何以轻就人宿”[5]。

刘琨的祖父刘迈,有安邦定国之才,在曹魏后期权柄极重。其父刘蕃,在西晋官至一品大夫。其母郭氏是魏郭淮的弟弟郭镇的女儿,西晋尚书郭奕的妹妹,颇有谋略,见识深远。刘琨的姐姐嫁给晋朝宗室王爷司马伦的世子司马荂。刘琨兄长刘舆与琨都是雍州刺史郭奕外甥,声名远播。刘舆与琨俱俊朗有才气,善结交友人。西晋时,九品中正制已经实施,刘琨因其家世才气初辟为太尉陇西王泰府,没有上任。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刘琨二十六岁,正式踏足官场,并且与出身范阳士族的祖逖意气相投,结为好友,二人闻鸡起舞,磨练武艺,以待良机。当时贾谧势力庞大,位高权重,参管朝政,京师人士对其无不倾心。刘讷、石崇、欧阳建、二陆、潘岳、左思等人,以文才降节巴结贾谧,刘琨及刘舆因与石崇交好,石崇对琨兄弟有救命之恩,也参与文会,号称“鲁公二十四友”。

刘琨早期的诗文皆已不存,但颇为时人称赞,《晋书》本传中曾记载其“文咏颇为当时所许”[4]。而且从“二十四友”其他成员所作《金谷集诗》及相互酬赠诗,亦可以推测刘琨早期诗作面貌,多是贵族游戏山水、纵情享乐之作,这从石崇的《金谷诗序》即可看出:“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6]文会之地环境优美,竹林环绕。“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6],极尽奢华。“昼夜游宴,屡迁其坐”[6],时间之长,昼夜不停。“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6],音乐奏响,为本就精彩的文会增添一笔亮丽的风景。金谷二十四友在集会中都留下了自己的诗作,因种种原因刘琨没有诗作存留,但亦可从中推测出刘琨早期诗文的面貌。

二、硝烟四起,身不由己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刘琨三十岁。时值贾后诬陷太子司马遹,把司马遹贬为庶人,不久杀之。太子蒙冤而死,引起朝廷大臣的不满,禁军统帅赵王司马伦与梁王司马彤合谋举兵废杀贾后,机要大臣张华、贾谧等皆被杀。之后,赵王司马伦自封相国,掌管朝政。赵王伦执政时,因其与刘家结秦晋之好,刘琨父子兄弟皆被其重用,自此,刘琨渐渐于乱世之中随波逐流,身不由己。公元301年,司马伦废掉晋惠帝自立为帝,改元建始,封其子司马荂为皇太子,拜刘琨为太子詹事。司马伦篡位为帝的行为,引起了其他晋宗亲王的不满。执政不到三个月,齐王冏和成都王颖及河间王颙共同组成“三王”联军讨伐司马伦,伦惊慌失措,封刘琨为冠军,命令刘琨与孙秀子孙会率领禁卫军三万阻拦成都王颖。这是刘琨第一次步入战场,双方在黄桥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大战,琨大败而还,无奈焚河桥以自固。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司马冏率兵攻入洛阳,伦父子伏诛,惠帝复位,齐王冏任大司马掌控军事,把持了西晋大权。由于刘琨父兄学识渊博,为名门望族,又因司马冏想拉拢文人,是以赦免其罪,大加封赏。但战争远没有结束。齐王冏沉迷酒色,挥霍无度,使朝廷内外大失所望。太安元年(公元302年),河间王从雍州起兵讨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也矫诏举兵入宫杀齐王司马冏,政权落入司马乂手。而此时刘琨被范阳王虓委以重任,掌管军政。直到永兴二年(公元305年)豫州刺史刘乔受背后主子河间王颙指使,趁机在许昌攻打司马虓,刘琨和杜育等人得知,快马加鞭率领军队救援。谁知还没有到达就接到司马虓兵败的消息,刘琨与兄刘舆及司马虓逃往河北,琨父母皆被擒。此时的刘琨,亲身感受到家人被抓,自己却无力援救的无奈与苦闷,由少时的游戏人间转而积极参与到朝权争斗。不久,刘琨充分发挥其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冀州刺史温羡,成功为司马虓谋得冀州。因时势变化,虓立即派遣刘琨前往幽州,向幽州刺史王浚求援。王浚不想得罪晋室诸王,又想获得从龙之功,遂给刘琨八百突骑。刘琨与司马虓在廪丘共同击破司马懋,南下从刘乔手中救回父母。不久又斩杀大将石超,后司马颙属下吕朗投降。刘琨在一系列战役中充分展现了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司马越大军压向长安,河间王司马颙兵败逃亡。后越拥立惠帝重新回到首都,以太傅之职总揽大权。范阳王虓被拜为司空,但不久死去,司马越由此独掌大权。之后晋怀帝即位,八王之乱结束。而刘琨也因功封为广武侯。但西晋统治阶层内部长达十六年的争权夺利,极大地消耗了国力,战争使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同时,由于国内战争频发,严重动摇了西晋的统治基础,边防力量空虚,内迁的少数民族势力迅速发展,一些少数民族看到西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趁虚而入。

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刘琨三十六岁,因外族入侵,执政的东海王司马越被刘舆劝说委任刘琨为并州刺史,作为西晋的北方屏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琨临危受命,从此开启了全新的人生旅途。流传千古的《扶风歌》便是刘琨从洛阳动身赶赴并州时写下的。

刘琨九月末从洛阳出发,一路上急速前进,路途的景况大大震撼了他。“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7],行军急促,显现刘琨急于建功立业、抵御异族的心理。“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展示刘琨的刚健有力,英姿勃发,意图以武力来赶走异族,重整河山。“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内忧外患齐聚,忍不住流泪叹息。“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孤身一人前往前线,心中浓浓的悲伤之情。“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此次离家,前途未卜,不知何时能与家人再相见,更不知国家的命运最终会走向何方,无奈只能“抱膝独摧藏”。此次前去北方战场,途中所见俱是百姓流离四散,村庄十不存二,更有鬻妻卖子,千里无人,白骨皑皑,北方汉族生不如死。且疆域内“群胡数万,周匝四山,动足遇掠,开目睹寇”[6]。刘琨已经可以预见前方严重缺乏物资给养,其行动会严重受到阻碍,而这却不是他最担心的。“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7]刘琨此次前往北方,孤军深入,不由得想起了汉代的李陵。当时李陵受命攻打匈奴,但敌强我弱,为保存实力,李陵假意投降,汉武帝不明真相竟下令屠杀其亲族。“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7]李陵的悲惨遭遇使刘琨感到忧愤恐惧。刘琨历经八王之乱,身不由己,他非常清楚西晋统治者自私自利,猜疑心重。《扶风歌》既写出了刘琨的忠贞爱国之情,又叙说了对自己及国家前途难料的忧患。“此诗可视为刘琨人生道路转折点上一篇精诚感人的自白。”[8]沈德潜评曰:“越石英雄悲路,万绪悲凉,故其诗随笔倾吐,哀音无次,读者乌得于语句间求之?……悲凉酸楚,亦复不知所云。”(《古诗源》卷八)

三、十年积奋,壮志未酬

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刘琨三十七岁。刘琨到达并州,由于当时镇守晋阳的东嬴公司马腾改镇邺城,加上并州闹饥荒,很多百姓跟随司马腾南下,留下的户口不足两万。刘琨初到晋阳,见到“府寺焚毁,僵尸蔽地”[4],即使有幸存的百姓,也个个面黄肌瘦。而且城池内外杂草丛生,野兽亦随时威胁百姓的安全。面对如此条件的治所,刘琨既要帮助百姓恢复生产,又要击败来犯的贼寇。而当时匈奴首领刘渊仅离刘琨三百里。为了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刘琨秘密派人成功离间刘渊下属的杂虏与匈奴的关系,所得降者万余。刘渊由于恐惧刘琨不得已迁居蒲子。因为刘琨精心治理,晋阳很快就恢复了生产,流民接连转道晋阳,鸡犬之音相闻。琨父蕃也从洛阳投奔。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十月,刘渊称帝,国号为汗,定都平阳。永嘉五年(公元311年),鲜卑拓跋氏进攻太原,刘琨无法制止,且想把拓跋猗卢作为外援,就采取避让政策,将五县百姓迁徙于新兴,上表请封拓跋猗卢为代郡公,化解了汉族与鲜卑人的矛盾。刘琨正确处理了与鲜卑人的关系,使其感恩戴德。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刘琨识人不清,错杀大将,致使令狐泥投靠了匈奴人刘聪。刘聪非常高兴,以令狐泥为向导,那时恰逢上党太守袭醇倒戈相向,雁门郡乌桓部落反叛,刘琨亲携精兵抵挡,致使晋阳防守空虚。刘聪趁机派遣其子刘粲偷袭晋阳,晋阳被破,刘琨父母皆被杀害。生死存亡之时,拓跋猗卢赶到并与刘琨合力攻击刘粲,大败刘粲,粲军死伤大半。刘琨还想乘胜追击,但拓跋猗卢以为刘聪不可灭,未应允。如果刘琨没有听信谗言,擅杀大将,也不会有此次之祸,他的父母也不会遭难。刘琨想为父母报仇,却只能望洋兴叹。回想母亲曾说其无法驾驭比自己能力强的豪杰,不知强大自身,反而嫉贤妒能,又言“如是,祸必及我”[4]。一语成谶,悔之莫及。而从此刘琨在北方的势力大不如前,北方的形势也越来越危急。

建兴二年(公元314年),晋愍帝登基后,封刘琨为大将军,让刘琨监察并州军事,为表达对晋室的忠诚,作《拜谢大将军都督并州表》,在表中曰:“陛下宥过之恩已隆,……所以冒承宠命者,实欲没身报国,辄死自效,要以致命寇场,尽其臣节。”[6]在文末,刘琨还表达了自己将坚守北方的决心,准备以身报国,来感谢晋愍帝的恩德。

建兴四年(公元316年),拓跋猗卢病死,鲜卑族大乱。刘琨之子刘遵先前在鲜卑族为质,众人皆归附刘遵。刘遵率领鲜卑众人三万,马牛羊十万投奔刘琨,刘琨因此声势大震。同年,石勒攻打韩据,刘琨起兵救援,兵败投奔段匹磾。

因段匹磾对刘琨颇为尊重,两家结为亲家,约为兄弟。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刘琨与段匹磾刹血为盟,琨作《与段匹磾盟文》:“自今日既盟之后,皆尽忠竭节,以翦夷二寇。有加难于琨,磾必救;加难于磾,琨亦如之。……有渝此盟,亡其宗族。”[6]同年,晋愍帝被虏,晋朝群龙无首,为保国家不被外族所侵,刘琨作《劝进表》:“自元康以来,艰祸繁兴;永嘉之际,氛厉弥昏。……举哀朔垂,上下泣血。”[6]刘琨劝说司马睿登帝位,充分说明了其意欲与外族抗争到底的决心,其言字字珠玑,声声泣血,表明了在乱世中汉族人处境的悲哀。

太兴元年(公元318年),辽西鲜卑段部首领段疾陆眷病逝,族中大权旁落。段匹磾弟末波为争得辽西公之位,带兵攻打匹磾,匹磾战败。刘琨子刘群不幸被擒,段末波为削减匹磾力量挑拨离间,说意与刘琨结盟共击匹磾,成功后必信守承诺,重用刘琨。刘群无知应诺,秘密派遣使者送信给刘琨,信被匹磾巡逻骑兵所得。段匹磾把书信送给刘琨,还说并不怀疑他,只是将此事告知。刘琨表示自己不是背弃忘义之人,初时段匹磾相信了刘琨。但段匹磾的中弟叔军对段匹磾进言,他们身为异族能让晋人服从不外乎有精兵强将,如今晋人极有可能趁段氏兄弟阋墙之际,奉刘琨为主,到时鲜卑段氏一族将大祸临头。段匹磾听了叔军之语,拘留了刘琨。大将军王敦素与刘琨不和,矫诏给段匹磾让其杀刘琨。刘琨自知必死,死前写下《重赠卢谌》。刘琨在此回顾自己一生戎马,历尽坎坷,为国尽忠却壮志难酬,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悲愤之情。“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7]开篇以美玉比卢谌或自比,实则激励卢谌建功立业,不荒废才能。随后以姜太公辅文王、邓禹奔光武、陈平解白登、张良化鸿门、五贤佐文公、管仲助桓公六个典故来激励卢谌营救自己,以此劝诫感化段能不计前嫌与自己共图大业。“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仇。”值此国家危难之际,他不希望发生流血事件,失去段匹磾的助力。后十句借用孔子的遭遇感叹自己年华已逝,半生戎马却功业未建,未能报国仇家恨,遗憾终生,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跃然纸上。“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可叹自己命运的悲凉。最后自嘲“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表现了自己由意气风发转向英雄末路的慷慨悲凉的心情。《晋书》认为:“琨诗托意非常,摅畅幽愤,……谌素无奇略,以常词酬和,殊乖琨心,重以诗赠之,乃谓琨曰:‘前篇帝王大志,非人臣所言矣。’”[4]可怜刘琨一片苦心,卢谌没有理解,只留下千古遗憾。

四、时光荏苒,功过谁论

刘琨的失败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仅是当时的客观环境决定了其最终命运,刘琨的性格也造就了他的悲剧。刘琨的困境主要是其当时处于孤立无援。刘琨的助力有二:一是南方的晋室朝廷;另一个是北方世家大族和当地的地方官。南方的晋廷在八王之乱时早已元气大伤,晋室各诸侯王为争帝位,大打出手,争权夺利,互相残杀致使人口锐减,民不聊生。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东海王司马越病逝,太尉王衍、吏部尚书刘望等人护其灵柩向东而行。行军途中,被石勒大军包围,越军战败,死伤数十万。同年六月,刘聪遣刘曜和石勒进攻京师,晋怀帝被虏,死伤无数。晋室朝廷自顾不暇,无法给与刘琨帮助。北方的世家大族早在永嘉之乱时纷纷南迁,所留者十不存二。原幽州刺史王浚因刘琨上表把代郡五县(代郡属幽州)给鲜卑拓跋,与刘琨结怨,数次攻打刘。石勒进攻王浚时,王浚曾向刘琨求援,刘琨未发兵,坐望其灭亡,殊不知唇亡齿寒,刘琨自己也失去一大臂力。其次,刘琨无粮无兵。在其去并赴任前,并州大部分地方被刘渊占领,是战争多发之地,受战争摧残最严重。那里土地荒芜,荆棘成林,盗寇四起,百姓大多逃亡南方,土地无人耕种。由于战乱迭起,周围外族环绕,没有商人在此经营,经济力量薄弱。刘琨以此为基点,发展势力是极其艰难的。继而可知,刘琨所收兵力有限,且军队素质极差,在《与丞相笺》中就描述了其当时的困境:“不得进军者,实困无粮。……衣服蓝缕。木弓一张,荆矢十发。编草盛粮,不盈十日。夏则桑椹,冬则䝁豆。”[6]刘琨自身志大才疏,用人不当。河南人徐润,长于乐律,频繁出入达官显贵之家,刘琨非常欣赏他,对其信任有加。徐润凭借刘琨的宠信骄横跋扈,擅权干政。刘琨手下大将令狐盛性情端正耿直,屡次进谏撤换徐润,刘琨没有采纳。令狐盛因此树敌,徐润谗言说令狐盛有不轨之心,刘琨因此错杀大将。令狐盛的儿子令狐泥为此背叛刘琨,投降了匈奴单于刘聪,又有上党太守投降,刘琨的势力被大大削减。在各种不利形势下,刘琨本应稳扎稳打,缓缓图进,却急功近利。鲜卑族内乱后,刘琨的儿子刘遵率领归顺的鲜卑众人投奔刘琨,刘琨力量大增。在石勒进攻乐平时,太守韩剧向刘琨求救,刘琨因其得新锐之师,想杀石勒威风。其部下箕澹劝谏:“此虽晋人,久在荒裔,未习恩信,难以法御。……然后用之,则功可立也。”[4]刘琨不听箕澹劝告,想改其接连战败的颓势,出动全部人马,命令箕澹领军二万人为前锋,自己带大军随后进发。由于占有险要地势的石勒设下伏兵埋伏,箕澹大军被打得全军尽没,刘琨也因此一蹶不振不得不奔走段匹磾。

后人对于刘琨表彰多于批判,钟嵘在《诗品》中高度赞扬刘琨的诗作清刚凄戾,一扫永嘉浮靡文风,化玄学于真理,改空洞于真情。刘琨的文章多次描述边塞情景,上承建安,下启盛唐,对唐代诗人影响极大。王维有“长恐后施鞭”,诗仙李白写下“雄豪冠当时”。陆游满腹经纶只为报效国家,苦于朝廷腐败,英才无用武之地,又念及收复失地无望,痛哭流涕,不禁在《夜归偶怀故人独孤景略》感叹“刘琨死后无奇士”[9]。文天祥颂扬刘琨只手扶晋的爱国行为,只可惜“福华天意乘,匹磾生鬼蜮”,认为刘琨的失败既是人为,又是天意。刘琨一死,晋室在北方再无可用大将,最终“公死百世名,天下分南北”[10]。元好问在《论诗绝句》曰:“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8]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全面评价刘琨,将刘琨与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和精忠报国的岳飞相提并论,既肯定了刘琨的行为,又暗示了刘琨最终壮志难酬的悲剧命运。

在刘琨受命前往北方之时,他已然意识到前途的艰难,但并没有因困难而放弃使命,在两晋统治者为一己之私欲大打出手、争权夺利时,他在为北方的汉族百姓努力建筑家园,帮助困难的百姓恢复生产,休养生息,在外族环绕的夹缝中生存。刘琨是民族的英雄,他为百姓建立起一座汉人不可轻辱的屏障;他是国家的忠臣,他从始至终坚守在北方,至死不渝。少时轻狂,游戏人世间;内乱迭起,奈何身不由己;恨外族入侵,大梦初醒;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因种种原因,刘琨最终失败了,但他的光辉荣耀永远铭记在历史的华章。

[1]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M].殷孟伦,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143.

[2]钟嵘.诗品注[M].陈延傑,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37.

[3]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429.

[4]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79-1694.

[5]刘义庆.世说新语译注[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681.

[6]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7:1651,2078-2083.

[7]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8:849-853.

[8]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431,434.

[9]陆游.陆游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6:617.

[10]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514.

I206

A

1004-4310(2016)05-0082-04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5.16

2016-06-04

安徽省教研项目“全面提升三本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研究”(2014jyxm720);安徽省重大教改项目“全面贯通视野下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2013zdjy116)。

刘敏(1978-),女,安徽阜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刘琨司马
A pressure-calibration method of wavelength modulation spectroscopy in sealed microbial growth environment*
“司马”原来是官名
“司马”本不是姓
一曲胡笳救孤城
“司马”原来是官名
There Is No Perfect Solution
“司马”原来是官名
枕戈
安身立命的资本
安身立命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