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

2016-04-19 02:03
安徽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新生儿

曾 玲

(黄冈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湖北 黄冈 438000)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

曾玲

(黄冈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湖北 黄冈4380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48例因感染性休克致死的新生儿,依据休克的程度、所患疾病危重程度及修正的Fry-MODS相关诊断标准对新生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分析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结果 48例新生儿中仅有3例新生儿未出现脏器功能衰竭,45例出现脏器衰竭情况,以1~2个脏器为主,占83.2%(40/48);脏器功能衰竭最常见的为呼吸系统衰竭,共计41例,占所有患儿的85.4%,且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占所有患儿的72.9%,远高于肺出血患儿38.8%。三组实验室指标中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pH值、乳酸水平及HCO3-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乳酸水平及HCO3-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H值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新生儿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原因为感染性肺炎,且此类新生儿入院初期疾病即呈现危重或极危重,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尽早对新生儿进行疾病危重程度评定对新生儿休克的诊断有指导意义;新生儿脏器功能损害以呼吸系统中的呼吸衰竭和肺出血为主。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多脏器功能损害

新生儿休克是新生儿期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急症,发生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最终往往会导致新生儿微循环障碍进而发生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新生儿休克因发病原因复杂,病情进展快,临床症状不明显,故对此病的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当发现新生儿血压下降及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时,疾病往往已发展为后期,此时病情多呈现为不可逆性,使得本病临床致死率很高,且新生儿家属往往不易理解,造成很多医疗纠纷的发生,故提高本病的重视和针对病因的提前预防显得尤为重要[2]。为进一步分析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本文对68例感染性休克致死的新生儿病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因感染性休克致死的48例新生儿,诊断标准均符合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标准[3],按照患儿发生休克的程度将其分为三组,5例为重度休克组(A组),36例为中度休克组(B组),7例为轻度休克组(C组)。病情发生时间多为出生3 d之内,共计37例,占77.1%,此患儿临床中生存时间较短,共计有42例新生儿在住院后3 d内死亡,占87.5%。三组新生儿在出生体质量、孕周时间及死亡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感染性休克新生儿基本情况/例

1.2方法参照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4]相关标准对新生儿疾病危重程度进行评定;参照多脏器功能衰竭相关诊断[5]对脏器功能进行评定,主要指标包括是否存在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脑功能衰竭、胃肠道功能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情况。

1.3检测指标检测新生儿脏器功能衰竭个数及各脏器衰竭具体发生情况等,同时对新生儿临床常规血生化报告进行对比、总结。

2结果

2.1脏器功能衰竭个数情况统计48例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中,仅有3例新生儿(2例为中度休克组,1例为轻度休克组)未出现脏器功能衰竭,其余45例均出现脏器衰竭情况,且以1~2个脏器为主,占83.2%(40/48);其中B组中有2例新生儿发生3个脏器衰竭、1例新生儿发生4个脏器功能衰竭,其主要原因为发病时间较长所致,见表2。

2.2各脏器功能衰竭情况统计经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在此研究中脏器功能衰竭最常见的为呼吸系统的衰竭,共计41例,占所有患儿的85.4%,其中单纯Ⅱ型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共计21例,占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60.0%,Ⅱ型呼吸衰竭伴发肺出血新生儿共计14例,占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40.0%;单纯肺出血的新生儿共计5例,占肺出血的26.3%;且型Ⅱ呼吸衰竭新生儿占所有患儿的72.9%,远高于肺出血患儿38.8%。在研究中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心力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状,见表3。

表2 脏器功能衰竭个数统计情况/例

2.3三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对三组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三组实验室指标中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pH值、乳酸水平及HCO3-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乳酸水平及HCO3-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H值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各脏器功能衰竭统计情况表/例

±s)

注:与C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3讨论

新生儿休克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临床常见急症,其发病迅速、进展较快,临床中一旦发病严重危及新生儿生命,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6-7]。休克发生原因虽较多,但研究发现以感染性休克为主,其中又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8]。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多样,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发病早期(代偿期)、中期(失代偿期)及末期(不可逆期)。因本病发病及进展迅速,且早期并无典型和特定的临床表现,往往容易漏诊和误诊[9-10]。在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时往往疾病已进展到末期,此时往往已经发生多脏器器官的不可逆性损害,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研究发现以呼吸系统脏器衰竭为主,尤以呼吸衰竭和肺出血为多[11]。

针对新生儿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例,我国制定了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以方便对疾病危重程度进行评定,但在此草案中因各项评定指标较多,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较为复杂,使得其在临床推广应用中受到限制;现阶段临床中应用的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方法结合实际临床情况及应用实际要求进行制定,且对于临床常见新生儿危重病的评定准确率较高,在临床应用中获得医家的一致认可[12]。在本研究中发现,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所引发的最常见的脏器衰竭为呼吸系统中的呼吸衰竭和肺出血,这与孟平英[13]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其次为脑功能衰竭,临床最常见表现为昏迷,然后为肾功能及胃肠道功能的衰竭及相关临床症状的表现;同时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脏器损伤的数目越来越多,且会出现多个脏器一同受累的现象。同时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疾病危重程度与实验室各指标密切相关,尤其是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pH值、乳酸水平及HCO3-指标的变化更为明显。这与卢国辉[1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且其认为这些指标不仅与病情程度有关,而且还与患者的预后有着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杨春晖,施玉麒,彭嘉恒,等.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1):4339.

[2]赵莉萍,任少敏,安艳斌,等.简易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及围生期补充评分对危重新生儿预后的评估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4):1068-1069,1071.

[3]关健强.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1):1907-1908.

[4]李杨方,高瑾,赵玫,等.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与危重病例评分在新生儿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6):396-399.

[5]蔺莉,杨桦,黄建平,等.妊娠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10):789-792.

[6]刘素春,赵莉莉.C-反应蛋白及IP-10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1):72-73.

[7]周伟.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矛盾和对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4):1057-1061.

[8]邱如新,杨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与美国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预测危重新生儿死亡风险比较[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1):42-44.

[9]孙欢,韦红.新生儿危重症评分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4):1127-1130.

[10] 黄元英,华子瑜.新生儿急性生理评分的形成及临床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2):54-58.

[11] 李知.27例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545-546.

[12] 吴湘兰,王萍,罗国胜,等.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心肌肌钙蛋白Ⅰ及部分酶学水平的变化[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9):77-79.

[13] 孟平英.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3):360-361.

[14] 卢国辉.NICU新生儿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关系[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77-78,80.

(收稿日期:2015-11-17,修回日期:2016-01-19)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6.03.034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被动抬腿试验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探析
每搏量变异度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术中容量治疗的应用价值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乌司他丁与血必净联用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观察
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运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