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2016-04-19 02:03林彩云
安徽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阿司匹林

林彩云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药学部,海南 海口 570311)



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林彩云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药学部,海南 海口570311)

摘要:目的探索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52)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n=52)采用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14 d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P<0.05),而ALD评分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恢复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银杏酮酯分散片;阿司匹林;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疾病与心脏病和恶性肿瘤共同构成三大致死疾病,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经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1-2]。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最常见类型,且近些年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临床防治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3-4]。早期治疗以恢复患者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供氧,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5]。本研究采用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了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内科临床确诊的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均为发病5 d之内,诊断参考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6],且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均排除颅内出血者、大面积脑梗死而深度昏迷者、有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心房颤动者、合并肺部感染或全身感染者、伴有肝肾病史者等。资料显示,男62例,女42例,年龄43~81岁,平均(63.45±4.65)岁,梗死部位:基底节梗死55例,脑干梗死30例,小脑梗死12例和脑叶梗死7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各有52例。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入选患者均根据其病情给予调压、控糖、抗凝、扩容、脱水及维持水、电解质、营养神经、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另外,对照组患者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20111020)治疗,即每次150 mg,一天1次,口服。而观察组患者同时加用银杏酮酯分散片(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20120519),每次150 mg,1天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LD)。

于治疗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时静脉血,测定其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ALD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9.63±1.87)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而ALD评分(54.55±6.87)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差异显著(P<0.05)。见表1。

±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4.31±0.47)mPa·s-1、低切全血黏度(7.20±0.94)mPa·s-1、血浆黏度(1.28±0.32)mPa·s-1、红细胞压积(38.87±3.08)%、纤维蛋白原(3.44±0.45)g·L-1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差异显著(P<0.05)。见表2。

±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因脑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近些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使其成为影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8-9]。活化的血小板可启动血栓形成,并促使血栓继续扩大,成为患者发病的重要环节。抗血小板药物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药物,其中阿司匹林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血小板内血栓素的生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也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主要手段[10-11]。银杏酮酯分散片是一种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以减轻患者因缺血、缺氧而产生的再灌注损伤[12-13]。同时还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其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可改善患者缺血性脑损伤,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14]。

本研究将银杏酮酯分散片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NIHSS评分(9.63±1.87)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ALD评分(54.55±6.87)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另外患者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4.31±0.47)mPa·s-1、低切全血黏度(7.20±0.94)mPa·s-1、血浆黏度(1.28±0.32)mPa·s-1、红细胞压积(38.87±3.08)%、纤维蛋白原(3.44±0.45)g·L-1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综合上述研究,银杏酮酯分散片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控制血栓形成、恢复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潘桂生.银杏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4601.

[2]苏祖禄,苏海,张毅,等.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效应的影响及预后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130-5132.

[3]徐朝辉.银杏叶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6例[J].陕西中医,2014,35(5):549-550.

[4]孙春喜,赵天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7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0):684-685.

[5]刘泉坤,王庄,谢均,等.银杏叶片治疗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对照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5):320-322.

[6]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各种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21.

[7]郭炜.多指标系统评价血塞通联合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2,29(3):69-71.

[8]李春雷,张峰.维生素、叶酸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8):107-109.

[9]闫双勇,郑福奎.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8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45-47.

[10] 李德忠,张春龙,郑春燕. 银杏达莫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hs-CRP的影响[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6(2):174-175.

[11] 袁加文,王枫,孙晓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1-42.

[12] 黄甫辉.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589-590.

[13] 孙志华.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影响及疗效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4):80-82.

[14] 朱峰.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6):110-111.

(收稿日期:2015-10-13,修回日期:2015-12-09)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6.03.051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卒中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司匹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