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节控制在神经外科患者压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16-04-19 02:03江丕菊
安徽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压疮发生率

江丕菊,马 雯

(安徽省立医院南区神经外科,安徽 合肥 230601)



多环节控制在神经外科患者压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江丕菊,马雯

(安徽省立医院南区神经外科,安徽 合肥230601)

摘要:目的 探讨环节控制在压疮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263例压疮风险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压疮预防护理,而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30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包括建立压疮专项质控小组、规范化压疮相关制度和流程、改善局部预防护理措施和营养支持,统计两组压疮发生率及转归,分析两组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发生压疮13例,压疮发生率为4.9%,观察组发生压疮5例,发生率为1.6%,两组比较,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压疮发生后2周作为观察期,对照组13例压疮患者创口愈合6例(46.2%),好转5例(38.5%),恶化2例(15.3%),观察组5例患者愈合3例(60.0%),好转2例(40.0%),恶化0例(0.0%),比较两组发现观察组压疮发生患者转归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而恶化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综合环节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并提高已发压疮的预后转归,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多环节控制;压疮;发生率;转归

压疮是指皮肤和/或其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性突起之上,是由压力、剪切力混合摩擦力而导致的,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重者会并发皮肤感染,甚至导致死亡[1]。而神经外科患者中危重患者比例高,存在长期卧床、肢体感觉及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营养消耗等多种压疮危险因素,为压疮高发人群,一旦发生压疮,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还会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及强度增加。本研究即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的多环节控制在压疮风险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统计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病区住院治疗的572例压疮风险患者。纳入标准:(1)Braden评分≤16分;(2)年龄≥18岁;(3)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患者拒绝参加者;(2)入院时带入压疮;(3)合并有其他皮肤病变,如合并皮疹难以判断。其中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263例压疮风险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59例,女104例;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45±10)岁,包括高危压疮患者236例,不可避免压疮27例;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30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191例,女118例;年龄24~88岁,平均年龄(47±13)岁,包括高危压疮患者274例,不可避免压疮35例。两组患者在神志、肢体偏瘫、压疮危险分类、疾病分布、体质量、病情严重程度、平均住院日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予以压疮常规评估、预防和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多环节控制。

1.2.1常规压疮护理 (1)压疮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进行全身皮肤检查和风险评估,填写电子病历压疮风险单,采用Barden评分表,筛查风险患者。评分在13~16分为高危压疮,≤12分上报护理部不可避免压疮。(2)常规预防护理措施:①定期翻身:Q2h为患者翻身,仰卧与侧卧位交替进行;②使用气垫床;③防止潮湿刺激:对小便失禁患者,采用留置导尿、接尿器等方法接取尿液,对大便失禁患者,及时移走潮湿物,更换床单及衣物,并及时用温水蘸洗皮肤,防止用力擦洗,避免用含酒精成分的湿纸巾清洁皮肤。

1.2.2多环节综合质量控制(1)成立压疮专项质控小组:科室成立质控网路,包括护士长—压疮质控护士—责任护士。护士长为小组组长,负责压疮相关制度的制定和监管工作的实施。压疮质控护士为通过自愿报名、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的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协助护士长制定相关制度,对责任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和具体工作的指导,定期参加医院举办的压疮和伤口学习班。(2)规范化压疮相关流程和制度:遵循护理部制定的压疮防范登记管理制度、预防及处理规范,包括:风险压疮上报制度、压疮交接班制度、压疮会诊制度、压疮病例讨论制度、压疮病历书写规范和新技术使用制度。明确相关流程,包括风险压疮上报流程、压疮会诊流程、压疮病例讨论的工作流程。如在工作上遇到疑问,由责任护士提出,质控小组查文献、询问压疮小组等讨论解决,必要时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会诊并制定、完善建度,改善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改善风险评估:将入院时意识昏迷、肢体偏瘫、大小便失禁、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为高危人群,由2名护士进行皮肤检查和Barden评分,对高危压疮患者每周常规续评两次,不可避免压疮患者每日评估一次,每班护理记录皮肤情况,班班交接皮肤,在患者手术、病情变化、皮肤变化、转科、出院时动态评估Barden评分表。(4)改善预防护理措施:①改善翻身护理:对消瘦患者必要时采取Q1h翻身,采用R型枕倾斜侧卧30°,根据病情抬高床头15°~30°,抬高床尾15°~30°,减少剪切力,防止患者下滑;掌握翻身及节力技巧,采取“两人分部翻身法”。对肥胖患者,采取“四人同时翻身法”,抬起患者,避免拖、拉、拽对患者皮肤造成不利影响。②对肥胖或消瘦患者,在臀部平垫薄的软枕,减轻局部的压力,增加患者的舒适感。③用泡沫垫或软枕悬空足跟,确保足跟不和床面接触,防止足跟受压。④预防性使用康惠尔透明贴或HP透明贴膜,保护消瘦患者的骨隆突部位,同时不影响局部皮肤的观察。⑤注意使用医疗器具的保护,如使用血氧饱和度夹时,应每1 h更换指头防止指头压疮。使用胃管患者,使用鼻贴固定,或在胃管绳经过耳朵上方部位使用止血带保护。对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套管绳穿过止血带再固定,松紧适宜。对使用颈托固定患者,可在颈周包裹毛巾或颈项部使用透明贴保护皮肤。⑥对于失禁患者,使用棉质中单或毛巾平铺在患者臀部,避免使用不透气的尿垫直接接触皮肤,消除潮湿对患者皮肤不利影响。(5)营养评估及支持:所有住院患者入院时行营养筛查,重点评估能量摄入情况,及患者对蛋白和液体的需求量。应注意有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的危险,及时上报床位医生,共同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及时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并和营养师沟通,准备合适患者的营养液经口或鼻饲应用,定期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腹围、体质量等。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阳性率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比较两组的压疮发生率见表1,分析发现两组在压疮风险分类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压疮发生率的比较/n(%)

2.2两组患者发生压疮后两周转归的比较以发生压疮后两周作为观察期,统计两组患者压疮转归情况,见表2,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压疮预后转归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而恶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压疮发生后2周转归的比较/n(%)

3讨论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一直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传统压疮工作,多是简单的评估、护理和在压疮发生后协助医师对伤口进行处理,缺乏系统的制度和流程管理,导致护理工作中缺乏主动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和后期的动态监控,难免造成压疮发生率较高及带入压疮治愈率低。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多环节的综合质量控制能提高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效果。

成立压疮专项质控小组可以提高压疮护理水平相关工作执行率,便于统筹压疮的护理工作安排,实现压疮护理工作的精细化,降低压疮发生率[2-6]。

规范化压疮相关流程和制度是压疮专项小组的重要工作。做到护理工作中有制可循,有章可行,同样鼓励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并提出,小组共同解决。

Bredesen等[7]的研究发现年龄大于70岁、超重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程坤[8]的研究提示意识障碍、活动能力差与压疮的发生率具有相关性,戴璐等[9]的研究显示大小便失禁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故而将入院时有意识障碍、移动困难、大小便失禁、合并有糖尿病诊断的患者判断为高危人群,加强评分和动态随访。

王学红等[10]的研究发现使用R型垫能有效地维持30°斜侧卧位,减少护士矫正垫枕的次数,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压疮发生率。本研究也采用R型垫替代普通枕垫。翻身时采取协作方式,普通患者两人翻身,肥胖患者采取“四人同时翻身法”,既减轻护士劳力,又避免拖、拉、拽对患者皮肤造成不利影响。

因压疮多发生于骨性突起处,如对臀部、足部加强护理。张佩珊等[11]研究显示透明贴膜的使用可以降低压疮发生率,操作简单,对于消瘦患者预防性使用康惠尔透明贴或HP透明贴膜,同时不影响局部皮肤的观察取得良好效果。

多项研究[12-14]均显示营养差是重要的压疮发生预测指标。本研究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营养指标的单独评估,参考患者的年龄、体质量、生化检查数值,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

总之,压疮重在预防和护理,成立专项质控小组,制定完善的制度和工作流程,实施压疮护理工作中的多环节质控,有助于提高压疮危险患者的识别率,针对性的改进预防护理措施,进而降低压疮发生率并提高已发压疮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Khor HM,Tan J,Saedon NI,et al.Determinants of mortality among older adults with pressure ulcers[J].Arch Gerontol Geriatr,2014,59(3):536-541.

[2]付晓,全丽芳,吴宝凤.压疮质控小组在预防压疮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1):97-98.

[3]邵培双,李春晓,赵丽艳,等.三级质控体系预防压疮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7):3289-3292.

[4]江雪珍,张凌.小组责任制会诊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4368-4370.

[5]王秀丽,桑琳霞,魏忠梅,等.分级监控管理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压疮的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6):649-652.

[6]王宗桂,周云,荆珏华.系统性护理在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4,18(12):2400-2402.

[7]Bredesen IM,Bjφro K,Gunningberg L,et al.Patient and organisational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in hospital settings: a multilevel analysis[J].BMJ Open,2015,27(8):7584.

[8]程坤.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9):880-882.

[9]戴璐,许勤,高健,等.骨科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1):3726-3729.

[10] 王学红,吴情,袁静秋,等.R型垫在压疮高危患者30°斜侧体位更换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3):1512-1514.

[11] 张佩珊,滕立英.150例腹膜假性黏液瘤减瘤术患者术中压疮的预防[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4):457-458.

[12] Catalá Espinosa AI,Hidalgo Encinas Y,Cherednichenko T,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development of pressure ulcers in intensive care medicine[J].Enferm Intensiva,2014,25(3):107-113.

[13] Raju D,Su X,Patrician PA,et al.Explor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ssure ulcers: a data mining approach[J].Int J Nurs Stud,2015,52(1):102-111.

[14] Üker Efteli E,Yapucu Günes Ü.A prospective,descriptive study of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pressure ulcer development among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J].Ostomy Wound Manage,2013,59(7):22-27.

(收稿日期:2015-11-13,修回日期:2016-01-09)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6.03.060

猜你喜欢
压疮发生率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老年肺结节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风险因素评估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运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院内压疮的探讨
质量持续改进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