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

2016-04-19 13:18李长城
关键词:学习初中语文探究

李长城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围绕语文新课程标准,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创设条件,激发探究欲望;提倡合作,培养探究能力;创设情境、发掘探究潜能等作了尝试,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探究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14-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倡导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须“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从传统的以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见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应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此我们作如下探索:

一、创设条件,激发探究欲望

作为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内心状态,才能有目标地传播知识,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热情就会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求知欲,学习就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教读《羚羊木雕》前,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感悟探究以下问题:(1)文章是如何描述妈妈、爸爸逼“我”去取回羚羊木雕?(2)“我”爸爸送给我的木雕,“我”又把它转送给朋友万芳,你是怎样看等这两种行为的?(3)假如你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你将如何处理?由于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他们在探究后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赞同、反对两种行为的大有人在,并大多能自圆其说;最精彩的是,学生在交流时,有的认为木雕代表了父亲对“我”爱,是伟大的父爱,怎么能把“父爱”随便送人?有的则反驳,万芳既然是“我”合而为一的好朋友,为什么不能和“我”一起分享“我”父亲的爱?还有的学生甚至回家后去请教自己的父母:“我”到底有没有权利把羚羊木雕转送给别人?—涉及到了财产权的问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作品是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体验、思考的结晶。在授课时,我强调要读文本、读作者,引导学生注意与作者、与文本、与老师的交流,努力做到读得深入,悟得深刻,探究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提倡合作,培养探究能力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探究,能激发创造力,有利于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还能促进学生不断地自我反省。合作探究除了体现在文本教学外,更重要的还体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在实施综合性学习时,我尽量为学生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在交流合作成果后还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都能参与到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进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活动中去,大多能形成自己的观点。他们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竞争,在探究中提高。合作探究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如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利用我校地处海边的优势,专门从贝艺类的物品入手,收集报刊、网络上有关贝艺的资料外,用各种贝壳制成的贝壳画,并制作简单的工艺品,陶冶审美情趣,这一做法得到了全体师生的肯定和好评。

三、创设情境、发掘探究潜能

情境探究法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语文探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收集信息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这一方法可广泛运用在诗歌和散文的教学中。如我在上《黄河颂》时,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中华民族英勇抗敌的录像,再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段,学生随着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和音乐而耳醉其音、心醉其景。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活,思维被充分激发,真正做到了“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语文教学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和谐而宽松的空间,让教师与学生,师生与作者作品达到和谐共振的愉悦,自然的沟通状态,特别是让生生之间进行直接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去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创设多种途径,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独立体验的时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

总之,让探究性学习走进语文课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将探究活动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能更好适应新形式下的学校教育,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菊《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学习初中语文探究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