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6-04-19 17:49陈剑峰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技术教育信息化

陈剑峰

【摘要】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标志。本文以中职教育的特点为切入点,浅谈中职教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必要性及教学措施,创设和营造信息化支持下的综合化学习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将来在信息化日益丰富的社会中的生存、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 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手段 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34-0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手段的层出不穷,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的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越来越显得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一)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发展需要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依赖于教师信息化的发展。加入WTO后,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处于了同一开放的平台。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已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了,没有新理念、新技术的加入显然无法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追赶上国外先进的教育水平。因此,近些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份文件,确定了“十五”期间的重点则是“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追求高质量教育”。

(二)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发展需要

教育信息化是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手段,通过虚拟现实和模拟仿真,供学生学习,来突破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训的瓶颈。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改善生活环境。

二、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措施

(一)创设虚拟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和手段能将抽象的知识想象化、具体化,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大大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行动导向教学,突出学生地位

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教师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行动导向。教师下达给学生的行动导向过于容易,学生会认为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教师下达给学生的行动导向如果太难,学生又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而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信息化系统,下发任务书,分配不同层次的行动导向,然后学生通过信息化系统提交作品,系统可对让学生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仿真模拟实训,攻破重点难点

针对职教专业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实现仿真模拟实训,得到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将信息技术中的仿真模拟技术与工作现场实操相结合,是信息技术应用在职业教育中的特色体现。在实验设施不足的情况下,用信息技术开发的仿真模拟系统,完全可以达到学生在前期实训操作的要求,使学生在有一定的理性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去实训基地进行真实的操作。教师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和手段来模拟组织实训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网络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学校应系统地开设信息学科课程,并且建立一套相应的较完备的督导机制,有意识、有目的地把信息意识的思想和信息技术贯穿并融会到各学科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去处理各种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因此建立一套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评价、评估体系,用于提高课堂效率,才更能体现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

三、信息化技术应更好地为中职教育教学服务

有这么一种现象,很多教师把信息化技术当成了能做出漂亮的教案或是教案演示的工具,这显然是太局限了。在教学中,不能纯粹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应着眼于能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和不能达到的领域。不要把信息化技术停留在那些表面上“花哨”的事情上,要用其长,而非取其短。在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许多不同特点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需求可能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计算机无法像人脑那样及时做出回应,尺也有所短,计算机不是万能的,要不然还要老师干吗?

那么我们应怎样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地为中职教育教学服务呢?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涉及的面很广,如QQ、微信等各种聊天工具在学生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因此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不要拘泥于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更广泛的教学交流,利用网络加强与学生的、家长的联系,解决一些可能面对面难以了解的问题,等等。

最后,我想无论是学生学习、使用信息化技术,还是老师学习、使用信息化技术,目的只有一个:使自身的发展能跟上和融入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为了这个目标,让我们努力去研究这门技术真正的用途、内涵,用好它,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拓展和深入,对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及基础概念,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针对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我们只有抓住机遇,从理论研究入手,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科学设置教育内容,注意对师资力量的再教育,做好科学普及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方能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素养论[J],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306页

[2]李晓娟,美国高校中信息素质教育项目的实施及经验分析 [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76-79页

[3]张建军等,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进展[J],情报学报,2003(2) 250-256页

[4]符绍宏,论当代信息环境下中国的信息素质教育[J],情报学报,2003(2)238-249页

猜你喜欢
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技术教育信息化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浅析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中学田径训练模式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信息化手段在“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