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岗班长10年完成“三级跳”

2016-04-20 02:24石海芹通讯员
工会博览 2016年8期
关键词:母排电杆技术员

□本刊记者 石海芹 通讯员 翟 静 云 文/摄



转岗班长10年完成“三级跳”

□本刊记者石海芹通讯员翟静云文/摄

李建奇从完全外行的门外汉,到业务精通的副队长;从平原施工的小角色到纵横高山的领头人;李建奇的“三级跳”,不但跳出了个人的成长进步,还验证了中铁六局电务公司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绝非虚谈。

当一个用心干了20年的铁工班班长面临企业转型,应该何去何从?中铁六局电务公司电力项目部的李建奇给出了一个圆满的答案。

李建奇,49岁,一位普通的工人,为单位转型放弃了自己20年的电焊工专业,从头学起了电力工,经过他十年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电力作业队副队长。他在企业踏实肯干三十余载,不忘初衷,不断践行着企业的文化理念。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六局人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面对逆境不言放弃的中铁魂。

年近不惑,苦学电工转岗,浇不灭用学习力提升竞争力的信念

2004年,中铁六局改组解散了铁工班,铁工班班长李建奇离开了20年的电焊工岗位。他的三个徒弟分别走向了不同的岗位:炊事员、司机和办公室科员。单位给他安排了守卫的工作,他并没有抱怨。38岁的李建奇利用休息时间,从新学起了单位的施工本行——电力专业。经过六年苦学,拼下了电力工证书,他拿着证书找到单位领导,希望到一线去,做一名真正的电力工。

2010年,李建奇作为电力工参建的首个工程——669电力工程,在变电所内施工时,要用母排将电力变压器的二次侧与低压柜进线侧进行连接。当时负责施工的技术员是一名新技术员,当他正在图纸上放样计算连接母排的长度时,李建奇就说出了准确的长度,充满质疑的工友对李建奇说:“你这半路出家的电力工算的准吗?”李建奇没有回答,朝技术员努努嘴,静等结果。十分钟后,新技术员计算出了结果,比李建奇说的长度少了1厘米。李建奇来到图样前看了看,对新技术员说:“你计算的方法没有问题,只是少考虑了母排的厚度。”新技术员拍拍脑门,“对啊,你这半路出家的,比我这科班出身的还厉害!”母排经过剪切、折弯,实地安装后,果然如李建奇所说分毫不差。工友们纷纷对李建奇投来了钦佩的目光。李建奇刻苦好学,努力工作,虽然在不惑之年仍有青年人积极向上的斗志,该工程顺利开通后他成为了一名货真价实的电力工。

爬山下坑,经住了7.21洪考升为班长,挡不住高效务实创新的脚步

2011年,李建奇参建了铁路6273工程,该工程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将既有贯通10KV单电源供电改建成贯通、自闭10KV双电源供电。该工程全部在山区和隧道作业,光是测量任务就有168棵电杆。李建奇与技术员一起,爬山测量。山与山之间没有路,他就用砍刀清除荆棘爬上山,再加上身背二十三斤重的仪器,看起来很近的三四百米,就要爬上二三个小时。面对困难李建奇没有退缩,为了缩短测量时间,他起早贪晚,使用新的测距仪,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电杆的定位。

在山尖上立电线杆,对李建奇来说真是头一次,在大山石中挖杆坑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正是他的工作热忱和责任心,成就了他不认输的性格。李建奇为了在山石中打眼挖杆坑,想到使用膨胀剂的方法,造价是每个杆坑2千元,共计是20万元。他还是嫌贵,不断找专家,查资料,终于找到了既节省资金又节约人力的好办法。向项目经理汇报后,同意他购置了两台带风镐的开岩机,为了满足电杆的埋深需要,每个杆坑要碎石1平方米,时间就要用一天。由于大型机械不能上山,采用人工的方法,将碎石搬移。开岩机需要人工直接作业,对体力是个考验,再加上岩体不稳定,经常会有碎石飞崩到身上,他总是率先用开岩机打开石面的第一层,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经过李建奇将近半年的施工,不断对比不同的岩石,已经将施工速度从三天一个杆坑提高到两天一个杆坑。

2012年7月22日,也就是北京发生特大暴雨的第二天,正在北京市房山区6273改建工程施工的李建奇接到上级指挥部的指示,要求用最快速度抢修已经被大雨冲毁的既有10KV供电线路。李建奇还没来得及修已经泡了雨的工地驻点房屋,就和技术员来到山上的勘察施工现场,从10KV电源馈出地“拴马桩”一路走下来,发现山体有多处地点发生滑坡,而6273工程既有贯通10KV单电源6公里架空线路已经被大雨将电杆及架空线全部冲走,整条线路无法供电,导致工区、配电所、居民方圆几百里停电。李建奇继续沿着山上的线路查找,想找回一些冲走的电杆,结果一无所获。

正当他为大雨无情而感到无奈时,却惊奇的发现,他们为改建而立的新电杆却没有冲毁,依然在风雨中屹立着,看到这场景,技术员齐亮对李建奇说:“李师傅,幸亏当时咱们是把电杆立在岩石里,还用混凝土给封结实了。不然,咱们的电杆也给山洪冲走了,咱们的工程质量还真经得住7.21这样的大山洪考验啊!”李建奇看到这情况,立刻跟项目经理汇报,“任经理,咱们没有时间找回已经冲走的电杆,能不能向上级申请,用咱们新建工程的电杆,代替既有线路恢复供电?”经过上级研究,同意了李建奇的建议,命令项目部在一个月之内,必须完成线路抢修,恢复供电。

为了提高工作速度,李建奇带领工班人员,大胆采用了楔型耐张线夹代替紧线器的做法,根据固定导线的楔型耐张线夹具有良好的夹固特性的特点,有效减少了在紧线过程中因绝缘导线表面光洁而产生的滑动现象,工作效率提高了近2倍。经过昼夜不停的施工,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抢修任务,顺利恢复了供电。

在李建奇带动下,不仅节省资金将近19万,还在要求的工期内完成电杆架设。在该工程结束后,他提升为工班长。

常年在外,对亲人满腹愧疚提升为副队长,打造出最佳效益团队

2013年,北京铁路枢纽丰台西站改造工程施工。李建奇同技术人员一起忙碌在工地上,白天到施工现场抓关键、盯难点,夜晚组织召开施工分析会,研究部署第二天的施工安排。为编制详尽、周密的专项方案,得到第一手资料,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铁道线上,查阅图纸、查找资料,工作到深夜是家常便饭。

施工期间的一个晚上,作业队长前去探班,看到李建奇精神饱满的在指挥,而角落里站着一个捧着饭盒的女人。作业队长忙上前打招呼:“嫂子,都快9点了,您来工地干什么呀?”“哎,还不是你李哥,已经10多天没有回家了,他总是说加班,我怕他身体吃不消,特意炖了只鸡给他送来。”刚说完话,李建奇就走到跟前开始催了,“你赶紧回家吧,我这里没有时间照顾你,如果不小心磕了你,更麻烦。”李夫人一脸不快的骑着自行车回去了。李建奇看着媳妇远去的背景,眯起眼睛开始念叨:“我媳妇是我见过最好的女人,这么多年,我在外地施工,很少回家,她从来没有报怨过,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我媳妇儿一人操持,就连家里烧暖气的煤块都是我媳妇一桶桶从院子外面提进屋里。”

李建奇,是施工队长,也是一位老人的儿子,一个妻子的丈夫,因为常年只顾及工作,他已经背负了太多的愧疚,有着不忍触及的心酸往事。记得2010年,老父亲全身瘫痪卧病在床,李建奇正在669施工赶进度,没有时间照顾老父亲,全是媳妇一人洗洗涮涮。“直到老爷子闭眼,都是我媳妇在跟前。”

在李建奇式的六局人奋力拼搏中,电力项目部的年轻人也不甘示弱,从技能素质“短板”到走上赛场,再到捧回多项技能竞赛奖杯,李建奇不仅自己在逆境中寻突破,也帮助越来越多员工实现岗位价值。

他经常以现场故障为例,给大家出题考试,借以提高大家技术能力和水平。常挂在他嘴边的就是一个螺丝引发的爆炸,“可别小瞧了一个螺丝,如果它在低压进线柜的母排上,一旦拧不紧就会引发爆炸,咱们单位可不是没有先例啊,一个火球,‘嘭’整面柜子就烧焦了。”

通过李建奇的言传身教,青年员工的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个个靠质量过硬而获得的奖牌,一次次靠科学筹划、技术创新而缩短的工期,一笔笔靠精打细算、巧妙施工省出来的资金,见证了团队的奇迹,这种奇迹已经变成了六局人的新常态。同时,李建奇的管理能力也逐渐突显出来,在该工程竣工后,他被提升为作业队副队长。

成绩是对过去工作的一种肯定,但不是终点。在“拼命三郎”李建奇眼里,这么多年的付出,值得!只是回想起这些年里妻子的压力和劳累,李建奇心生愧疚:“确实苦了她。”

猜你喜欢
母排电杆技术员
某地区环形混凝土电杆断裂分析
聚氨酯复合材料低挠度杆塔的研制及实验验证
大电流母排的管理与维护
新型预应力电杆在油田架空配电线路的适应性分析
数控母排折弯机模具的应用
一群土专家的“集结”——宝丰村的“技术员”也能治好农业“杂症”
转运
变电站母排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
10 kV砼电杆运输车的应用
合康叠层母排进军军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