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三北防护林体系五期工程建设的意义

2016-04-20 15:54刘捷
天津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概况意义

刘捷

摘 要:对天津市三北防护林体系五期工程区概况进行了介绍,结合实际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为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概况;意义

中图分类号:S727.2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4.034

Abstract: The five phase of the Three North Shelterbelt Engineering of Tianjin was introduce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was analyzed, it has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city's forestation work.

Key words: Three North Shelterbelt Project; phase five; survey; singnificance

1 三北防护林工程背景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三北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决定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西部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86—1995年,天津市编制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工程建设范围为全市所有十二个涉农区县; 1996—2000年,编制实施了三北三期工程,工程建设范围为全市所有十二个涉农区县; 2001—2010年,编制实施了三北四期工程,工程建设规划范围为宝坻、武清、宁河、静海、东丽、津南、西青、北辰等八个区县,2006年开始又将宁河、静海、东丽、津南划入沿海防护林工程区建设范围。

三北五期工程2011年正式启动,目前天津市三北五期工程(2011—2020年)范围包括宝坻、武清、西青、北辰等4个区,规划造林1万 hm2,其中防护林8 064 hm2,用材林1 736 hm2,经济林200 hm2。防护林中,防风固沙林2 603 hm2;农田防护林5 461 hm2,全部是平原地区人工植苗造林。2011—2015年规划造林6 690 hm2,其中:乔木6 432 hm2顷,灌木258 hm2。2011年规划造林1 832 hm2,2012年规划造林1 501 hm2,2013年规划造林1 348 hm2,2014年规划造林1 055 hm2,2015年规划造林954 hm2。2016—2020年规划造林3 310 hm2,其中:乔木3 213 hm2,灌木97 hm2。

三北五期工程的前五年,与“十二五”规划在时间上相契合,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叠加。这期间,天津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来天津考察时提出的要求,启动了美丽天津建设工程,并将“四清一绿”(清新空气、清水河道、清洁村庄、清洁社区、绿化美化)纳入天津市一号工程。通过实施“一环、两河、七园”等市级重点造林工程(一环是指外环线外侧绿化、两河是指独流减河和永定新河绿化、七园是指七个郊野公园),有力地促进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丰富了三北工程的建设内容,特别是通过郊野公园建设以及小城镇绿化建设等工程,使民生林业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三北工程建设相关政策。在市政府批准的《2011—2015年天津市造林绿化规划》中,确定了林业用地政策、造林补助政策、林木管护政策、种苗扶持政策以及林下经济政策等,特别是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划定了生态建设保护红线,为三北防护林建设在造林用地以及林地保护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

2 工程区范围及基本情况

2.1 工程区区域范围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北依燕山,东临渤海,位于北纬38°34′至40°15′,东经116°43′至118°04′之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区域包括宝坻区、武清区、西青区、北辰区4个区,规划区总面积389 567 hm2。

2.2 自然地理条件

地貌类型:建设区域地貌类型有平原、洼地,绝大部分海拔在20 m以下,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区域内河流纵横,坑、塘、洼、淀星罗棋布。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温11 ℃,≥10 ℃以上有效积温4 000~4 300 ℃,全年无霜期185 d左右。年均降水量为600 mm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为2 770 h。

土壤:建设区的土地是在深厚沉积物上发育的土壤,主要有潮土、沼泽土等。

植被:植物区系以华北区系为主,以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蔷薇科的种类最多,其次是百合科、莎草科、伞形科、毛茛科、十字花科及石竹科。草本植物种类多于木本植物。

水文:建设区河流众多,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海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蓟运河、独流减河、潮白河、青龙湾河等。近些年由于连年干旱,加之上游节节拦蓄,地上水出现危机,有时竟成季节性河流。

2.3 社会经济条件

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环渤海的中心,正在努力建设北方经济中心。2014年天津市常住人口1 516.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 016.7万人。天津市辖16个区、县,其中有农业的区县有10个。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 726.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5万元,全市一般公共财政收入2 390.4亿元。

2.4 林业资源条件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区有林地面积为64 067 hm2,其中:林分53 448.4 hm2,经济林10 618.7 hm2;灌木林地767.7 hm2;四旁折算面积12 388.4 hm2;疏林地20.2 hm2,未成林造林地2 439.2 hm2,苗圃地969.9 hm2,无立木林地69.5 hm2,宜林地10 853 hm2;森林覆盖率为16.45%,林木绿化率为19.87%。

工程区现有林木总蓄积547.7万m3,其中防护林蓄积458.1万m3,用材林蓄积87.3万m3,特用林蓄积2.3万m3。

3 工程建设方针与思路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美丽天津建设纲要》的要求,结合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实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贯穿“大绿、大美、大生态”的理念。围绕道路、河道、城、镇、村、湿地和郊野公园,实施大规模造林绿化,使天津市林地面积显著增加,林木空间布局趋于合理,林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拥有更多绿色生活空间,为实现美丽天津建设目标和天津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到2020年,在天津市三北工程区建成带、片、网结合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做出贡献。

3.1 建设方针和理念

(1)突出生态林业建设,发挥林地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护岸护路等功能,高标准构筑森林生态系统,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2)丰富三北民生林业建设内容,突出郊野公园和城市绿道系统建设,为市民提供以森林为主体的多种生态产品。

(3)加强经济林建设,突出林地的生产经营等功能,积极培育林下种植、养殖等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3.2 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天津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意义重大。首先,由于天津所处的生态区位非常重要,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紧邻首都北京,正在努力建设生态城市。特别是当前天津市正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一带一路”等叠加机遇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对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天津市三北工程经过近30年的建设(原来全市有农业区县均在三北范围),工程区林木资源增长幅度较快,但与天津市的生态地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在天津市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非常必要的。工程区范围内的4个区位于天津市非常重要的生态区位,宝坻、武清、西青、北辰等4区位于天津市津西北的沙区,沙化土地总面积占全市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8%,是津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的主要实施县区,担负着天津市防沙治沙的重要任务,目前还有沙化土地一万多公顷,治沙任务依然较重,同时这4个区也是西北季风造成风沙侵袭市区及滨海新区的主风口。所以实施三北五期工程对天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改善天津市乃至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1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目前京津冀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为森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严重退化老化,湿地萎缩、功能退化。改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林业生态建设是重中之重。针对天津市森林资源偏少,森林质量不高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生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并将后两年的任务列入“十三五”造林绿化规划一并实施,努力推进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2.2 贯彻落实生态宜居城市定位 森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决定了要打造宜居生态城市,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就必须全面提升造林绿化水平,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对“天津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城市定位,全市将大力实施环城镇、环村庄“两环”和沿公路、铁路、河道“三沿”工程以及郊野公园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高水平建设城市绿道系统,丰富市民出行方式,加快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形成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景观逐步改善的良好生态格局,这是天津市宜居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城乡居民对环境改善的热切期盼。

3.2.3 继续实施美丽天津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提出加快打造美丽天津的要求。为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天津市实施了 “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全面开展了绿化美化行动 ,取得了良好开局。三北五期后五年,是加快建设美丽天津的关键五年,绿化美化作为美丽天津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在巩固“美丽天津一号工程”造林绿化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实施道路绿化、河道绿化、村镇绿化以及郊野公园建设等绿化工程,逐步实现“大绿、大美、大生态”的生态格局。

3.2.4 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明确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强调要努力增加森林碳汇,到2020年,实现森林面积增加4 000万hm2和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m3的林业“双增”目标。

作为国家发改委首批8座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天津市正在积极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编制了《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天津市将继续在三北区域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努力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提高森林固碳能力,减轻碳排放压力。

3.2.5 启动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的核心和主体,是国家应对木材安全的重大举措,对改善天津市生态环境、推进美丽天津建设,发展现代林业、提高蓄积储备功能、带动农民收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北五期的后五年,天津市将在滨海新区、蓟县、宝坻区和武清区进行第一批试点,然后在宁河区、静海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北辰区进行第二批试点。通过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等集约经营措施,全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储备培育大径材,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业生产能力,增加木材供给,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天津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森林生态功能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 容玉祥.彭阳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79.

[2] 金祖达,方国景.浙江省沿海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J].天津农业科学,2015(1):118-123.

[3] 李建东.关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思考[J].草业科学,2014(12):2195-2197.

[4] 郭增江.山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技术模式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8(10):67-68.

[5] 姚青.阿克苏地区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4(9):44-45.

猜你喜欢
概况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