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重心长的『教子诗』

2016-04-21 02:39牛锐牛俊
中国火炬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子寇准诗书

牛锐 牛俊

语重心长的『教子诗』

牛锐 牛俊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注重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特别注重家长的作用,多次强调“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中国古代《三字经》中的“子不教,父之过”,也是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言及家长与家教,读诗颇有感悟,择语重心长的“教子诗”与大家分享。

我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诗歌大国,古往今来,流传下来很多父母写给孩子的富有教益、值得品读的“教子诗”。这是中华文明古国文化遗产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很值得做父母的学习和借鉴。

说起古今的教子诗,不能不提到我国南宋初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绝《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陆游临终的一首绝笔诗,表达了一个行将离世的老人至死不忘因外族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希望孩子别忘了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诗人的拳拳爱国之情跃然纸上,成为流传千古的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著名诗篇。

要论对子女的爱,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很值得称道。郑板桥52岁才得一子,爱如掌上明珠。但他对儿子严格要求而不溺爱,要儿子自立自强。“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这是郑板桥临终之前写给儿子的诗。郑板桥病危时,要儿子亲手做馒头,儿子不会做,就命他请教厨师。等到馒头做好时,郑板桥已断了气,只留下了这首诗。想想我们今天,因为祖国的发展,生活的一天天富裕,再加上大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的一些父母,对孩子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我们要好好的向郑板桥学习。

有的教子诗体现了对孩子自身修养的谆谆教诲,读来也让我们备受启发。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在家庭教育上也很成功,5个儿子都成为在某一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在教育子女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生前,他给儿子写了一幅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求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开头四句他告诫儿子,做人一定要追求真理,不被纷杂的邪说所诱惑,以致误入歧途。凡事首先要探求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按客观实际去做。讲话应当守信用,行动应踏踏实实,不轻浮。中间四句是他对儿子日常的要求,事闲的时候,最易养成慵懒的恶习,要警策自己,抓住时间,勤奋用功,切莫荒疏了学业;事忙繁杂的时候,易生焦急的情绪,急躁了就会因冲动而做出缺乏理性的事来,一定要冷静沉着,切忌慌忙。说话算数别人就会相信,没有私欲就会变得刚正,理直气壮。最后四句意味深长,他要儿子对待同志和蔼可亲,像春风一样暖人,对坏人坏事要像秋霜一样凌厉。在原则是非上应该爱憎分明,不可模棱两可。结句用“古钱”外圆内方比喻,要儿子外表随和,内里严正,养成谦虚谨慎的作风,不要锋芒毕露,盛气凌人。黄老的这十二句话,深刻地阐述了做人应有的修养。

有的家长很为孩子不务正业,痴迷赌博伤脑筋,下面的一首《戒赌诗》可谓是用心良苦。“贝者是人不是人,只因今贝起祸因。有朝一日分贝了,到头成了贝戎人。”这是一位知书达理的老人为教育嗜赌的儿子写的一首《戒赌诗》。儿子看后不解其意,老人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贝、者合为‘赌’,今、贝合为‘贪’,分、贝合为‘贫’,贝、戎合为‘贼’。凡是赌徒都因嗜赌而起贪心,因贪婪而招来贫穷,因贫穷而堕为盗贼,这就是赌徒的必然下场。”儿子听了老父的这番分析,从此幡然悔悟,痛改前非,戒掉了赌博恶习。

好的父母往往在关键时刻都会给孩子深远的影响。北宋的寇准自幼丧父,家境清贫,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常常于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寇准读书,督导寇准苦学成材。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为庆贺自己的生日,请来了两台戏班准备宴请群僚。此时寇母随身的刘妈将寇母临终前委托交给寇准的一幅画交给他。寇准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幅上面写着一首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这赫然是母亲的遗训。寇准再三拜读,不觉泪如泉涌,并立即撤去寿筵。此后专心料理政事,成为宋朝一位有名的贤相。

教子诗中也有见景生情,抒写父辈们内心的体会的,这样的诗往往更具有以情感人的力量。“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当心你儿饿我儿。”这是从前一位教书先生触景生情写的一首《训子诗》。这位老先生在儿子幼年丧妻,因家境贫穷未续弦。他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成人。可儿子婚后听信媳妇谗言,致使老人食不饱腹,衣不温体。一天早上,老人隔窗望见儿媳俩欢欢喜喜给孙子喂饭,触景生情,就写了这首《训子诗》,把它张贴在大门外的墙上。儿媳看见这首通俗晓畅、寓情于理、发人深思、催人自警的诗后,羞愧难当,终于痛改前非,对老人孝敬了。

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古代一些清官廉吏的教子诗更显得很有力量,现在读来仍感触颇深。唐代文学家韩愈,做过吏部侍郎等高官。他对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在《符读书城南》一诗中写道:“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符就是韩愈的儿子。他在诗里告诫儿子,知识只有勤学苦读才能获得,不通古今之事,不明诗书之理,就会身陷不义之地,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教育儿子要发奋读书,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陈俊卿是宋孝宗时的一代名相,年老时没有留给子女金银财宝和高楼豪宅,只留下《示二子》一诗: “兴来文字三杯酒,老去生涯万卷书。遗汝子孙清白在,不须厦屋太渠渠。” 表明了他以清白为贵、以诗书传家,留给后代万卷诗书的精神财富远远胜过万贯家产的物质财富。

情之殷殷、言之谆谆。这些语重心长的“教子诗”,传承着我国“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优良传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哺育了一代代人,我们应一代代地继续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教子寇准诗书
铁匠教子
“溜须”典故的来历
陈冲 腹有诗书气自华
“眼中钉”的由来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孟母教子
吴秀波的“旅游式教子”
瑞典父母不在人前教子
十二生肖诗书小品
读旭宇《诗书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