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五个差异*

2016-04-23 01:31廖彦富廖胜刚
关键词:美国梦中国梦差异

廖彦富,廖胜刚

(吉首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五个差异*

廖彦富,廖胜刚

(吉首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中国梦自提出以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现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对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当代理想。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对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进行比较辨析,可以使我们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凝心聚力,完善中国梦、推动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和美国梦从表象上来看都是大国梦,实质上却存在五个本质差异:一是中国梦和美国梦的由来差异;二是中国梦和美国梦的社会状况差异;三是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制度差异;四是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实践差异;五是中国梦和美国梦的特征差异。

关键词:中国梦;美国梦;差异

“迄今为止,敢以国家来‘做梦’的只有中国和美国这种大国。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资格来做梦的,只有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足够大的时空去想象,有实力和自信去实现,才能自己做自己的梦。”[1]虽然同为大国,但由于中美两国文化历史、社会状况、制度土壤、实践方式、梦的特征等差异,必然导致梦的来由、梦的当下、梦的前途不同。

一、中国梦和美国梦的由来差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总书记多次简约而不简单地阐述了中国梦,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地讨论中国梦。现实向来都是对历史的传承,中国梦实际上是历代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当代阐释与升华,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寻找到中国梦的部分“身影”。《诗经·大雅·民劳》提到了“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表达了西周至春秋时期先民们的一种“淳朴小康梦”。《礼记·礼运篇》提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这是“儒家大同梦”。1840年,一声炮响震碎了中国的大门,支离破碎的贫穷生活,激发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梦想。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天国梦”。1860年后,洋务派提出了“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业救国梦”。1905年,三民主义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救国振兴梦”。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人民的“独立解放梦”。十八大以来,党提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复兴中国梦”。

美国梦,同样地来源于历史,不同的还是在于“历史”。美国梦也是在史诗中一步步走来的。1620年11月,由清教徒主持制定的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五月花号公约》规定:“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对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都保证遵守和服从。”[4]“公约”奠定了美国梦的自由、法治的理念。1776年7月,美国宣告脱离大不列颠王国、向世界宣告国家独立的纲领性文件:《独立宣言》,它深刻地阐述“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学说,“宣言”在“公约”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美国梦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1931年5月,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在《美国史诗》中提出:“美国梦不仅仅是汽车、高工资等财富,而是一种社会秩序下,所有人都能实现所能够获得充分的发展,并且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与个人的社会背景无关。”[5]2012年11月6日,奥巴马胜选后发表《为了永远的美国梦》,演讲指出“每个人都有着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奥巴马的成功,鲜活地例证了如何依靠个人的努力通往成功彼岸,也感召了众多美国人。从历史来看,美国梦是以自由、平等、法治、公平、自强、奋斗等历史性印记来标榜其自身的。

虽然,这些印记是美国梦现实与文化上的官方正式标志,也标识了每个人都是生而平等,让人觉得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换来成功、幸福,但是,通过进一步分析后可以发现,奥巴马成功的个例,其所例证的价值的理念终归是个别的、特殊的、抽象的。仅仅从2012年奥巴马连任总统的选举花费了约70亿美元、美国连续发生黑人枪击事件等,就足以看出美国梦并非是平等地让每个美国人都能够实现的现实梦。

二、中国梦和美国梦的社会状况差异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政治、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6]“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是与“梦”当前的社会状况密不可分的。中国梦和美国梦的社会状况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一直不懈追求的理想。中国梦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其将自身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尤其是批判地继承了中国浓厚的儒家大同理想。中国梦是延续响应了近代以来,国家被分裂、民族被压迫、人民被剥削所急迫改变的呼声。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着眼于长远、立足于实际,对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当代全新阐释。中国梦是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进一步追求和归宿。

美国梦是在数百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最初源自于17世纪20年代一群殖民者对美国大陆的开拓。美国梦传承的是一种西方的自由主义、个人至上的文化,同时又进一步融入了文化包容的移民文化,以及殖民者的开拓、奋斗、掠夺的精神。美国梦在美国发展的几百年历史中,凸显了对个人财富积累的重视,构建了一种形式上的包容并进、不论出身的文化,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无论你来自哪里,属于什么样的种族、性别、信仰……都给你机会让你融入美国,很容易让人觉得自己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和努力,就可能成功,获得财富,不分出身。

(二)当前社会矛盾的差异

实现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7]。当前我们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物质生活、政治民主、精神文化、社会和谐、生态环境的需求同满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下的社会成员之间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平等的、同向的,是没有本质性差异的矛盾。这种需求与满足之间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一个关于发展的问题,目前的发展主要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因此,现阶段的社会矛盾是社会健康发展可以解决的,随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逐步实现,生活水平、精神文化、民生环境的提高,这种需求同满足的矛盾会逐步减弱,逐步自我消解,这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奠定了关键一步的基础。

经济全球化依然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虽然美国的“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仍旧是少数人的私有财产”[8],并且排他性地占有社会生产成果,这自然会引起巨大的贫富差距。极少部分美国人凭借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从而享受了大部分发展成果,正如2013年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诺克斯学院发表的演讲所提到的那样:“过去十年来,几乎所有所增加的收入都不断流向人口比例只占1%的最高阶层。”十年来,生产日益社会化,财富的增加却被占人口1%比例的成功人士所占有。过去的十年,美国虽然仍然高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基础上的贫富差距增长的速度更是成倍增加。

可以看出,美国梦“一旦失去了私有制度的支撑,资本主义的根基就会立即发生动摇,资本主义的大厦就会倒下,这就自然会使资本主义经济难以平稳发展”[9]2。一旦社会难以平稳发展,美国梦势必会受影响甚至破灭。显然,美国梦是在私有制下,通过1%的人的高速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很多人向这1%的美国梦努力的欲望。然而,这1%的人获取了大部分增长的财富,生产却是全社会的,这样就带来了不可化解的社会矛盾。对个人而言,美国梦彰显了对财富的“拜金主义”,有钱就是“王”,现实中以贫富差距和种族歧视来表现,这使得贫民窟的出现并长期存在,富有的黑人与贫穷的黑人、贫穷的白人与贫穷的黑人,是在不同的凳子上被区分对待的,富有的黑人会被白人抬高,贫穷的黑人只会被白人所唾弃。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人类整体而言,始终追求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发展,这个大方向是对的,但是当整个社会的“财”流之误道,所有财富涌入1%的人群时,社会发展的轨道便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势必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因此,同中国梦相比较而言,美国梦的社会状况终归只是成就了这1%美国人的梦,对1%以外的美国人只是一种遥不可及的黄粱梦。

三、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制度差异

制度既是社会“存在”的现实反映,也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浓缩。同时,制度影响社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符合的制度,是社会发展根本性、稳定性、方向性的推动力和保证力。制度是“梦”实现的本质性因素之一,其中以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力最为深刻。

(一)经济制度的差异

中国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当前,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的国情,公有制经济发展还不完善、不成熟。我们“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10]。虽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是总体生产资料及产品归全国人民所有,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仍占首要比例,且国有经济在社会必要行业占主导地位。在当前特定条件下,通过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来激活多种市场经济主体,融入竞争,引进优良的外资、先进的科技、优秀的管理经验,从而促使公有制经济市场化改革,提高竞争力,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这些都为中国梦,特别是中国梦的集体梦篇章的实现持续地奠定了物质基础。

美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在世界上是佼佼者,实行的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强调个人努力奋斗,资产私有不可侵犯,高度推崇市场的自由。美国现阶段的经济基础制度能从两个方面有效促进一小部分人的美国梦的实现。一方面,私有制让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生产的社会分配方式及所有权依据私人分配,财富最终汇聚到小部分人的手里,这样能快速地提升以及凸显美国梦的个人成功。另一方面,经济基础发达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让小部分人实现了自己的发财梦、资本梦。但是,美国“所极力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更使美国的经济走向了极度的无序和混乱”[9]3。一些金融垄断集团在新自由主义经济道路上,掌握着绝大多数金融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操纵着国民经济的命运。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

(二)政治制度的差异

中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制度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强有力保证。首先,“人大”制度使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由人民自己选出,人大代表行使的权力最终还是来自人民群众。同时,“人大”制度将人民的一部分权力赋予了党,党经广大人民群众授权、委托来治理国家,随时随地“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11]。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的制度,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和运作形式。最后,“政治协商”制度使党在行使权力时,始终同各界人士代表进行政治协商,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正是这一系列的制度符合并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使中国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来越近。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政治制度,美国联邦政府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三大机构构成。第一,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构成。议员们都是通过普选产生,成为一名议员需要有雄厚的财力和较高的知名度。第二,总统表面上是由全体公民决定选出,但这是充满金钱的政治。据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称,2012年美国总统和国会选举花费约70亿美元。第三,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即可任命,高院法官可终身任职,非经国会弹劾不得免职。对于这样的监督机制和弹劾机制,在保持法官一定司法独立的同时,法官所受的监督却有所欠缺。“美国到2006年共任命了110位大法官,其中,97位法官与其任命的总统的党派是相一致的,占110位法官人数的88.2%。”[12]这样来看,高院法官的任命有较强的政党倾向。虽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使得三大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平衡、相互制约,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滥用,但是,这种制度的效果还是有限的,只是形式上创造了平等、自由的民主氛围,也没能直接集中人民的力量来致力于美国梦的实现。

从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制度差异上可以看出,这种差异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制度差异 。美国梦私有制的实质背后是小部分人的财富剧增,形式民主的三权分立与制衡运作的现实表现是权利与资本的博弈,议员、总统的选任与总统对法官的任命都离不开一系列财团的“默默”支持。可见,美国梦所处的社会制度始终是为极少数人和资本所服务的。

四、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实践差异

梦想是人在思想意识领域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描绘,为实现未来美好生活指明了方向。“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13]实践是人实现梦想的具体行动,是实现梦想的根本途径。但是,实践在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定义范畴中是有差异的。

(一)实践主体的差异

中国梦是集体与个体相统一的实践。“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14]国家富强是大前提,只有国家富强了,人民才会幸福。历史证明,对于一个落后的国家,她的民族只能饱受挨打和屈辱。没有国家的富强完整,人民的幸福根本无从谈起。同样地,没有个人的幸福,国家再强大,国家的梦也失去了其本质目的和归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只有国家发展好了,个人才能自主地选择自己的梦,国家才能有更好的条件去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有依靠国家和个人一起努力,将国家的梦想融入个人的实践,中国梦才能实现。

美国梦是趋向于个人奋斗的实践。美国梦的核心是实现个人的价值,最大基石是个人主义,美国梦主要通过个人的成功来体现,但是,这种通过个人成功来体现的美国梦有其虚伪性。“在美国,每个人通过自己不懈努力的奋斗便都可以获得成功,过上理想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15]这种想法是值得商榷的。美国现阶段的发展处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一些带着“淘金梦”移民的人也正是看中了美国优越的环境。但是,国家的发展程度不是影响美国梦实现的主要因素,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客观环境不重要,事实也恰恰相反。美国梦实现的优越条件确实客观存在,但是这些便利到底被真正提供给谁,是值得商榷的。贫民窟黑人孩子和白人区孩子天壤之别的待遇,是一个很好的思考点。

虽然,美国梦的实践主体主要是处于优越二元论条件下的个人,但是,美国梦正是通过目前这种优越条件的吸引力,使得世界各国的移民蜂拥而至,一小部分人的确能实现自身的美国梦,但多数人即使通过个人的努力,也难以在平等条件下享受优越条件实现真正的美国梦。

(二)实践方式的差异

中国梦是党领导下的和谐、和平、共赢发展的实践方式。首先,中国梦是党领导下的,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团结奋斗的梦想。历史证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其次,中国梦对内是实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的发展方式。中国梦是“国家—民族—个人”三重属性一体化的发展体系,坚持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领域都不能少的发展逻辑,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发展举措,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维护发展群众利益为根本的发展立场,坚持统筹谋划,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面发展[16]。最后,中国梦对外是实行“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的发展方式。“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17]中国梦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梦与世界梦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离开了世界这个大环境,中国梦无从谈起。同样,作为占世界人口20%的中国,其发展关系到世界的发展。中国对待他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以开放的姿态欢迎他国的共同发展。

美国梦主要是对外扩张、多元包容的实践方式。美国最初的发展是由“五月花号”船上百来名殖民者和土著印第安人所共同开创的,其“骨子里”便流传着对外扩张、多元包容的“基因”。一是美国通过实行对外扩张甚至发动战争的方式来保障实现“美国梦”的经济、资源等利益需求的供应,夯实实现美国梦的“物质”基础。纵观美国的历史,美国大大小小“对外扩张”不下40次:1822年起,建立利比亚殖民地;1898年,正式吞并夏威夷群岛;1961年起,参与越南战争;2001年,“帮助”阿富汗建立新政权;等等。二是美国实行多元包容的实践方式,美国可以说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的历史就是移民的历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大量欧洲人开始移民美洲。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其相对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移民,此后移民政策逐步宽松,至今仍是移民大国。2015年4月16日,据美媒报道,美国国务院宣布,到2015年5月,美国政府本财政年度的投资移民数额已经用尽。因此,美国既通过对外扩张的方式保障实现美国梦的“物质”基础,又通过多元包容的方式吸收精英人才来保障实现美国梦的“人才”需求,同时对这些“人才”创造宽松环境实现他们的“美国梦”。

美国梦和中国梦的实践方式差异,实质上是一种利益驱动、获取过程的差异。中国的发展史证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从不以牺牲他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发展,也从来没有对外进行利益侵略、掠夺,始终坚持和平、共赢的发展。既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又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从前文对美国发展史的简单梳理可以看出,美国梦的实现过程似马克思所说的“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8]。

五、中国梦和美国梦的特征差异

(一)中国梦的历史性、必要性、三重性

历史性。中国梦是“批判性”地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一切优秀传统文化。由于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的变更,使得中国长期以来处于战乱之中,封建小农经济下生产力的“天生”不足、物质匮乏,导致了自古以来中国各族人民便一直怀揣着过上“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安定富足生活的愿望和梦想。数千年来,中华儿女一直苦苦追寻着幸福生活,鸦片战争以来这种意愿变得更为强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实力的快速增长为中国梦夯实了基础。如今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

必要性。中国梦是历史的沉淀与发展,同时又是历史发展的必需。当前,我们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任何时期都需要团结力量、汇聚人心。中国梦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现实实践的必然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继往开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观察中国、观察人民,结合中国建设、改革中的实践工作经验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的强烈需求,提出了中国梦,使中国梦应运而生,我们的国家、民族、个人都需要在中国梦的号召下共同发展。

三重性。当下,中华儿女正在中国梦的指引下,一步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将国家价值、民族价值、个人价值相互统一融合,使自身成为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有机结合[19]。首先,国家发展好了,民族、个人才会好,国家是大前提、大环境,没有国家的稳定、强大发展,民族和个人的发展是没有保障的。其次,中国梦是十几亿中华儿女、五十六个民族、整个国家共同的远大理想,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都不能落下的梦想。最后,国家梦、民族梦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每一个中华儿女,最终的归宿还是要体现于个人的身上。因此,中国梦具有“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三重合一的特征。

(二)美国梦的移植性、个体性、虚幻性

移植性。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人员流动性高,美国文化洋溢着移民文化,包容了美国之外的多元文化。美国人不会过多地在意别人的出身、信仰、文化,以宽松的态度迎接着外来的移民,融入外来的梦想。移民带着自己的“美国梦”融入美国,依靠美国的环境和基础,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这对于美国梦和“移民梦”来说是双赢的,美国梦利用外来的移民精英来实现这一小部分“新美国人”的美国梦,移民者通过美国的宽松、自由、发达的环境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因此,美国梦是具有移植性的,是将移民的梦想移植为美国梦。但是,这些移民大部分本身是技术型人才或是资本型人才,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很多成功的美国梦并非属于美国本土的普通美国人。

个体性。美国梦的个体性是与自由性交叉在一起的。美国梦是个人的幸福、平等、自由、富裕的梦想,甚至可以说是个人的、利己的、自由的。“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人们没有乡土依恋,缺乏民族观念,自然也就只谈个人的成功。”[1]美国推崇个人主义,美国梦更多地是肯定个人的利益与权力,对于美国梦的整体性很难具体表现出什么,美国梦也并没有从国家层面出发,而是更多地表现于个人身上。从梦的选择上来说,美国梦并没有像中国梦一样,举全国之力来传播推行美国梦,更没有从国家层面或政治力量去推动人们对美国梦的追求。美国梦完全是依靠个人对成功的追求才出现的。“社会成员个人拥有还是不拥有、追求还是不追求、实现还是不实现这种梦想,完全是个人的事,与社会、国家无关,甚至与自己的亲属亦无关。”[20]

虚幻性。一是对人这个关键因素而言,美国梦依靠的很大一部分力量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这其中以职业移民和投资移民为主,随着世界军事、政治、经济格局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移民将被新兴发达国家以及高速发展中国家所吸收融入,美国梦的这一支柱性力量的稳定性会逐渐变成泡沫。二是对美国梦的制度土壤而言,资本主义的制度并不是为了绝大多数美国人的美国梦服务的,其美其名曰是为了民众、选民,实际上是为了极少数的大资本家的资本梦而服务的。三是对美国梦的价值观而言,其所标榜的自由、平等、法治、民主等价值理念,真的是“言行一致”吗?美国人最引以为傲的、所谓世界上最民主的总统选举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金钱与权力的博弈;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他国发动霸权主义战争时,并没有看到联合国授权的法律程序;美国平民窟的黑人孩子和白人区的富人孩子的待遇有天壤之别时,也没有看到其所谓的平等。

六、结语

美国梦带给了很多人希望,鲍威尔、奥巴马等虽是通过个人努力实现成功的典范,却终归只能给极少部分人带来希望。中国梦与美国梦最大的本质区别在于:中国梦是个人梦、民族梦、国家梦,既是个体的又是整体的,最终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美国梦是成功梦、发财梦、个人梦,是个体的、虚幻的。中国梦的初衷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中的每一个中华儿女,是必须要实现的历史性任务;美国梦是体现在分散的个人身上,体现在移民、富人身上的,普通人可有可无。中国梦的实践力量是汇聚着亿万群众的力量,美国梦的实践力量是外国移民以及本土的富人。中国梦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的融入和参与,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石毓智.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七大特征[J].人民论坛,2013(15):46.

[2]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1).

[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4]布莱福特. “五月花号公约”签定始末[M].王军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6.

[5]ADAMS J T. The Epic of America(1931)[M].New York: Simon Publications,2001:404-405.

[6]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9.

[7]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N].人民日报,2014-06-06(2).

[8]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6.

[9]徐仲伟.从美国当前的“财政悬崖”反观中国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10]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

[1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1-13(1).

[12]丁艳雅.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过程中的政党因素[J].学术研究,2007(2):12.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14]寸木.中国梦 人民梦[N].人民日报,2013-05-15(7).

[15]周显信,卞浩瑄.“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探索,2013(2):16.

[16]张志勇.中国梦科学内涵的三个层次[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5.

[17]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2).

[1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71.

[19]文粉娟.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探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8.

[20]江畅.中国梦与美国梦之比较[J].江汉论坛,2014(7):9.

(编辑:蔡秀娟)

主持人语:“互联网+”战略布局的提出,标志着互联网向各个领域的渗入。至此可以说,中国社会将完全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经济将进入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的经济模式分享着共同的交易规律,也存在着重要的区别。有人说,互联网经济是眼球经济,用户的点击率是重要因素;有人说,互联网经济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的经济,消费者在享受服务的同时,由广告商买单。与此相关,在互联网领域,竞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创造者与传播者之间的关系就值得我们反思。就竞争者之间而言,如何构建他们之间竞争行为的规范性,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互联网竞争市场,如何判断竞争者之间行为的正当性,国家如何在放任与干预之间进行选择,就成了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就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消费者利用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平台从事违法行为时,互联网平台的注意义务如何界定,它是否应当承担事先审查的义务?当发生了与此有关的纠纷后,司法应当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本组选取的几篇涉及互联网知识产权的文章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我国当前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给出自己的解释。当然,涉及互联网知识产权的问题范围非常宽泛,本组选取的文章只是对其中某些问题的讨论,是对互联网知识产权话语的部分实践性支持。

Fiv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Dream and American Dream

LIAO Yanfu, LIAO Shenggang

(SchoolofMarxismStudies,JishouUniversity,Jishou416000,China)

Abstract:Since the Chinese dream was put forward, it has been highly recognized by people and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field in the academic circle. The dream of China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practice, and Marxist ideal conviction and China’s actual combination of contemporary ideal.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point of view of the American dream and the Chinese dream differences can enable u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dream, thus further unifying the people, so as to improve the Chinese dream, promote China’s dream, and realize the dream of China. Chinese dream and the American dream are big dreams of big powers; in essence, there are five essential differences. First, Chinese dream and the American dream have different origins; second, the differences lie in the American dream and the dream of China’s social conditions; third, the systems of the Chinese dream and the American dream are different; fourth, the Chinese dream and the American dream have practical differences; finally, the Chinese dream and the American dream have difference in features.

Keywords:Chinese dream; American dream; difference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8268(2016)01- 0018- 07

DOI:10.3969/j.issn.1673- 8268.2016.01.004

作者简介:廖彦富(1990-),男,福建三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廖胜刚(1964-),男,湖南泸溪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差异与和谐社会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身体相关的时代差异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14JDZB038)

收稿日期:2015- 03- 17修回日期:2015- 07- 06

猜你喜欢
美国梦中国梦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