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降钙素原的诊断界值探讨

2016-04-26 03:53蓝振章陈少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降钙素原新生儿

蓝振章 陈少华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二医院,福建 三明 365000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降钙素原的诊断界值探讨

蓝振章陈少华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二医院,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降钙素原界值。方法:选取年龄0~3d的败血症新生儿52例(其中确诊败血症11例、临床诊断败血症41例)和非败血症新生儿42例,比较两组患儿各时间段降钙素原水平。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降钙素原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最佳诊断界值点。结果:通过对上述两组新生儿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测定发现,败血症新生儿在出生后0~12h、12~48h、72h后的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败血症新生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出生后12~48h内应用PCT诊断败血症的准确率高于其余两个时间段,且诊断界值为PCT≥3.9950ng/ml。结论: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测定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诊断界值为≥3.9950ng/ml。

【关键词】降钙素原;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细菌或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1]。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高,以早发型多见。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感染常发生于出生时,与围生期因素有关,常由母婴传播,常呈爆发性多器官受累,尤以呼吸系统症状明显,病死率较高[2]。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提高诊疗水平、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降钙素原(PCT)的血清水平高低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3]。与临床上常用的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指标如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相比较,血清PCT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不受体内激素水平影响等优点,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更好[4]。但新生儿出生72h内降钙素原存在生理性高峰期,对于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界值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降钙素原诊断的临界值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入住年龄0~3d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败血症新生儿组52例(其中确诊败血症11例、临床诊断败血症41例)和非败血症新生儿组42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5]。败血症组:男29例,女23例;足月产儿43例,早产儿9例;正常分娩35例,剖宫产17例。非败血症组:男23例,女19例;足月产儿37例,早产儿5例;正常分娩32例,剖宫产10例。上述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比上述两组患儿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差异,分析血浆降钙素原水平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临界值。对所有新生儿进行静脉采血,PCT采用免疫荧光法及配套试剂检测。本次研究均采取静脉血进行检测,采集血液后进行离心5min,静置于-70℃的环境中保存,然后进行测定。血常规中白细胞的测定主要采用SYSTEM--2100进行操作。

2结果

2.1两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比较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较正常新生儿血浆降钙素原水平高,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新生儿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s)

注:与非败血症组比较,*P<0.05。

2.2各时间段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制作各时间段ROC曲线(图1),并且对各曲线下的面积进行比较,得到出生后0~12h、出生后12~48h、出生后72h各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56、0.956、0.756,其中出生后0~12h、出生后12~48h曲线下面积与机会线下面积相比(P=0.038、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各时间段95%置信区间发现,出生后0~12h、出生后72h置信区间分别与另外时间段区间均有重叠,而出生后12~48h置信区间仅与出生后0~12h重叠,由此可知出生后12~48h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余两时间段。另外,分析ROC坐标点可知,出生后12~48h曲线左上角拐点处,此时血浆降钙素原用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准确率最高,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981、0.357,界值为≥3.9950ng/ml。

表2 各曲线下面积比较

检验结果变量区域标准误差渐近显著性渐近95%置信区间下限上限出生后0~12h0.8560.0380.0000.7820.930出生后12~48h0.9560.0220.0000.9130.998出生72h后0.7560.0520.0000.6540.859

3讨论

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多因产时或宫内感染所致,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病情相对较重,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血培养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但阳性率低,培养时间长,不利于早期诊断。因此临床上需要一些炎性反应标记物来协助本病的早期诊断。

近年来,在人体发现了一种新的反映机体炎症的炎性因子-降钙素原,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这种炎性因子对于全身严重感染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6]。降钙素原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诱导降钙素原产生主要诱导因素是细菌内毒素,正常人体血清中的降钙素原水平极低,大量研究表明,正常成人PCT含量<0.1ug/L,在出现全身性细菌感染时含量显著增高。在出现轻微感染时,机体降钙素原一般不受影响。但当出现严重全身性感染或败血症后,降钙素原含量开始上升。因此降钙素原含量的检测为新生儿感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诊断依据,且PCT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7 ]。有研究发现患有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甚至有的患儿高出正常的几百倍[8]。但新生儿出生72h内降钙素原存在生理性高峰期,对于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界值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研究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降钙素原诊断界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败血症新生儿在出生后0~12h、12~48h、72h后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败血症新生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出生后12~48h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余两时间段,其ROC曲线左上角拐点处,此时血浆降钙素原用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准确率最高,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981、0.357,界值为≥3.9950ng/ml。也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期降钙素含量几乎不受母体降钙素含量的影响,其含量高低主要与新生儿自身发生细菌感染有关,其呈正向相关,因此,降钙素含量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重要价值。还有研究表明,降钙素对于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诊断均具显著特异性和敏感性。所以,将降钙素含量测定作为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指标已经成为新趋势。

综上所述,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测定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诊断可提供可靠依据,并且在新生儿出生12~48h内,若PCT水平高于或等于3.9950ng/ml,即可确定该患儿患有败血症。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岳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0-347.

[2]俞生林,汪健,肖志辉.NICU内早产儿院内感染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6):527-528.

[3]张环,马晓花,赵淑艳,等.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32-33.

[4]李淑丽,王北海,孙和才.降钙素原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治疗及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26.

[5]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学杂志,2003,41(12):897-899.

[6]魏晔,刘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交通医学,2014,28(5):490-491.

[7]杨清梅,李朝辉.新生儿败血症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46-47.

[8]李正红,王丹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7):420-424.

(收稿日期:2016.01.21)

【中图分类号】R72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168-02

猜你喜欢
降钙素原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降钙素原在成人心脏术后感染的监测价值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