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建水监狱绿化景观改造设计

2016-04-26 07:53丹刘
乡村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建水监狱景观

沈 丹刘 扬

(1.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云南省建水监狱绿化景观改造设计

沈 丹1刘 扬2

(1.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及对人性的关怀,监狱环境景观的优化成为城市建设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本着“生态、秩序、人本、文化”的理念,对云南省建水监狱环境景观进行改造。以“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构思,将“方圆”的形象用于设计之中,形成二轴、二片、八区、八点的总体布局结构与景观格局,并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风格与符号形象体现建水监狱的时代风采,最终将建水监狱建成融监狱功能、传统文化和绿色生态发展为一体的现代化监狱。

监狱景观;改造设计;文化;生态

监狱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窗口,综合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体现着时代的特征[1]。几千年来,阴森可怖、残酷无情主宰了人们对监狱环境的认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监狱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由一开始只是满足简单的囚禁过渡到改造、教育罪犯以及发展成具有心理医疗和学校教育功能的区域[2]。随之,监狱的硬件环境设施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2002年,国家司法部颁布的《监狱建设标准》明确规定,“监狱的规划是确保监狱安全,是切实做好对罪犯的依法管理、严格管理、文明管理的需要。监狱的规划要做到监狱建筑物布局、建造规范合理,监舍、教室、监区环境清洁整齐,车间、场院设置有序。”监狱这一特殊的区域场地对环境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服刑人员的户外主要活动场所,监狱环境景观的建设不仅仅只是满足使用者审美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缓解服刑人员精神的高敏感度,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改造、生活环境,使其在舒适的教化环境中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整个改造过程,增加改造的信心[3]。

1 项目概况

1.1 设计背景

云南省建水监狱隶属于云南省监狱管理局,成立于1952年7月。地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县东北的南庄镇内,距建水县城18 km,距昆明市220 km。

目前,云南省多数监狱远离城市、规模小、较分散,部分还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生活条件艰苦、交通通信不便,已不适应现代监管改造的要求。针对云南省监狱的实际,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提交请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三部委关于云南省监狱布置的调整总体方案的批示:提出的“五个有利于”和“三个转移”的要求,对云南省监狱进行新建、迁建、改扩建、撤销等布局进行调整。云南省建水监狱即为此次布局调整的监狱之一。

1.2 地形概况

场地空间开阔,高差不大,总体地形平坦,局部有陡坎,可用挡土墙解决。场地内无水体,无现有可保留的植被。

1.3 设计范围及内容

设计范围包括监狱警察办公区及服刑人员区在内的共计约244 183 m2。设计内容主要是监狱警察办公区的绿化景观设计及服刑人员区的绿化种植设计。

2 设计构思、主题与原则

2.1 设计构思来源

方案构思主要来源于《荀子·礼论》中的“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理论。规者,正圆之器,即画圆用的工具;矩者,正方之器,是画方用的工具。古代没有规就画不出圆,没有矩就画不出方,所以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之说(战国时代战国策《孟子·离娄上》。篇章名: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现今的“规矩”引申为纪律、法规的意思,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指如果不遵守纪律法规,整个社会就成了一片混乱,不成方圆,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条文等。因此,重点采用方、圆和直线、斜线的穿插来形成方案构图的总体布局特征,体现设计主题,界定场所空间属性和特殊功能性质。

2.2 设计主题思想

在满足监狱功能的前提下,以“生态、秩序、人本、文化”为设计理念,以“无规矩不成方圆”为设计主题,本着尊重现状、表现文化、突出特色的原则,以提高建水监狱景观与文化品位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手段对云南省建水监狱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布局。

设计过程中,对建水县的背景概况,特别是监狱的功能与文化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依托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与技法,形成了以下理念与构思。“生态”,即将建水监狱建设成绿色监狱、花园式监狱,以植物造景为主;“秩序”,即配合监狱的功能形成秩序井然、严肃规则的气氛;“人本”,即于设计中体现对狱警、对服刑人员、对探视者的关怀;“文化”,即于设计中体现监狱的文化甚至建水县的文化,以提升建水监狱的文化品位与内涵。以“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设计的主题构思,将“方圆”的形象用于设计之中,并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风格与符号形象体现建水监狱的时代风采,最终将建水监狱建成融监狱功能文化和花园园林为一体的,满足多方功能的花园式、绿色型、有文化的现代化监狱。

设计形式上因地制宜、严肃与活泼兼备、自然与规则共融,营造林、水、草、坡、亭和场等景观形象,尽显混合式园林形式之美。设计功能上关注人的动、静、行、止、办公和休闲等行为与心理需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2.3 设计原则

2.3.1 规则式与自然式布局相结合。作为特殊的功能单位——监狱,在景观视觉与布局上要充分体现恢宏大气和严肃规则,故以指挥中心大楼为核心、干警餐厅与备勤用房共同围合成的空间及中轴线景观以规则式布局为主,而指挥中心大楼周围的庭院绿地则以自然式为主,以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序列和层次的变化。

2.3.2 突出地域特色,增强植物造景的适宜性。设计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乡土树种为骨干,通过对地形、植物、建筑、场地等要素的巧妙组合,创造出协调融合的景观特色。

2.3.3 强调监狱文化内涵,提升监狱文化品位。以雕塑、园林小品体现监狱的功能特性和文化内涵,强调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使其成为监狱景观环境中的亮点,以提升监狱的文化品位。

2.3.4 重视人的行为心理,造就环境空间的多样性。注重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提高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方便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交通、办公、观赏、休憩等功能结合起来,合理安排用地,以不同的手段形成空间层次和功能区域,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3 建水监狱景观改造方案详析

3.1 设计布局

运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设计手法,点、线、面综合布局,形成二轴、二片、八区、八点的总体布局结构与景观格局,体现设计的完整性和景观的连续性(见图1)。二轴,即由圆形环岛经中心广场至指挥中心大楼形成的一条主景观轴线,是建水监狱气势氛围、主题形象、核心功能的集中体现。另外,由出入口至监狱大门可形成一条副轴,由入口标识景石、中央绿化带、圆形环岛及雕塑至监狱大门依次展开的景观序列,辅助展示了建水监狱的形象文化和功能特色。二片,即以监狱大门为界形成的办公管理、形象展示片区与服刑人员活动片区。八区,即入口区、入口至监狱大门的林荫道路区、干警餐厅及庭院区、备勤用房及庭院场地区、中心广场区、围绕指挥大楼的庭院绿地区、停车场区和服刑人员区8个主要的功能区域。八点,即入口景观点、环岛及雕塑景观点、餐厅景观点、备勤用房景观点、中心广场景观点、疏林草地景观点、水池雕塑景观点和指挥大楼绿化景观点,共8个各具特色和功能的主要景观节点。

图1 云南省建水监狱环境景观改造设计总平面图

3.2 功能分区

大的功能分区指上述的“二片”,小的功能分区指上述的“八点”。

3.3 主要景观节点

3.3.1 入口。在监狱主入口处中央绿化带上以题名“云南省建水监狱”的景石进行场所与功能的标识,简洁大方,形象突出。并于主入口沿工业园区道路两侧设置停车位。入口设值班室、电动伸缩门等建筑设施。

3.3.2 林荫大道。主入口至监狱大门之间,于4 m宽中央绿化带上植花灌木,铺被红花酢浆草地被,两侧绿化带上列植导弹棕,形成列兵般的行道树景观,增强空间的秩序性。同时,两侧绿化带以自然式种植为主,并有小路联系交通,结合两侧路灯,形成整齐、端庄的林荫大道景观。

3.3.3 环岛雕塑。将环岛设计成植物绿岛,基座下配灌木、花球等。其中置以雕塑“书”,且书下端朝向主入口。

3.3.4 中心广场。为指挥中心大楼前的开敞空间,满足交通、集散、集会、升旗和形象展示等功能需要,设置升旗台,中央以圆形旱喷泉景观为主,配合移动种植箱绿化、灯柱、青石板铺装等景观。

3.3.5 疏林草地。在指挥大楼背面的庭院中设计一片疏林草地,种植海枣、棕榈、缅桂及洒金珊瑚、南天竹、变叶木等植物,配合微地形景观,供休闲休憩。

3.3.6 水池雕塑景观。进入主入口的第一序列空间南面用地上设计1处小型砚台水景(面积50~60 m2)及1处笔架造型的假山,形成一处精致的文化观赏点,呼应建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光辉的历程。

3.3.7 指挥大楼绿化景观点。指挥中心大楼入口两侧对植2棵10 m高左右的大榕树,四周则以自然式绿化包围。

3.3.8 散步小路。于指挥大楼的正背面,以散步健身为主要功能。

3.3.9 干警餐厅。以场地绿化和休息设施为主,设置坐椅、桌凳、六角亭等设施,并设置干警文化宣传栏。

3.3.10 备勤用房。以场地绿化和体育健身器材为主,设置三处羽毛球场和一组健身设施,同时设计花架、水景等内容。

3.3.11 服刑人员区。设置典故墙,采用文字和浮雕图案的形式,以历史典故“浪子回头金不换”为内容,点明区域主题。主要植物种植以灌木和草坪为主,因其体量小且低矮,不能藏人。灌木以当地长势良好的叶子花为主。

3.4 建筑小品及公共设施

3.4.1 座凳。集中在庭院区与干警餐厅的场地休闲区域内,选择造型与材质一致的座凳供使用。

3.4.2 道路广场铺装。根据地形和景观需要,采用多种铺装形式,形成地面景观特色。

3.4.3 停车场。布局在指挥中心大楼建筑周围,与建筑开口相接,方便停车与使用。同时,设计大胆地利用停车场的“秩序”景观效果,巧妙地将停车场景观形象组织进入监狱整体的设计布局形象之中,以停车场的“秩序”强化监狱的“秩序”,同时体现韵律与节奏的美感,以实现功能满足与形象景观特色的完美结合。除集中的停车场外,还包括入口外侧停车场及监狱大门前停车场。

3.5 植物景观设计与树种选择

植物景观设计力求乔、灌、花、草、藤、竹和地被相结合,以乡土适生植物为主,配置四季有花有景,体现南亚热带的植物景观风貌,努力建设绿地,扩大绿化面积,形成植物层次丰富、植物景观优良的花园式、绿色监狱(见图2)。根据建水地区具体情况,植物种类选取如下。

3.5.1 乔木及花木。大王椰子、银海枣、蒲葵、布迪椰子、桂花、鸡冠刺桐、香花槐、串钱柳、小叶榕、垂叶榕、柳叶榕、花叶垂榕、黄葛榕、橡皮树、刺葵、凤凰木、白缅桂、董棕、华盛顿棕、清香木、大叶女贞、香樟、攀枝花、高山榕、天竺桂、杜英、紫荆花、灯台树、青皮木棉、加拿利海枣、红花荷、银杏、枫香、球花石楠、黄连木、清香木、广玉兰、山玉兰、红花木莲、深山含笑、樱花、海棠、蓝花楹、红千层、石榴、枇杷和杨梅等。

图2 云南省建水监狱植物配置鸟瞰图

3.5.2 灌木地被。三角梅、鸡蛋花、洒金珊瑚、黄金榕、假连翘、黄连翘、红花继木、金叶女贞、紫柳、小叶女贞、鸭脚木、肾蕨、五色梅、非洲茉莉、彩叶扶桑、含笑、金丝桃、大叶红草、萼距花、沿阶草、麦冬、八角金盘、龟背竹、春羽、绣球花、棕竹、杜鹃、迎春、南天竹、六月雪、葱兰、酢浆草、银边草和蜘蛛兰等。

3.5.3 竹类。金竹、紫竹、毛竹等。

3.5.4 藤本。常春藤、油麻藤、紫藤、炮仗花、凌霄、蔓性蔷薇和地锦等。

4 结语

监狱通过其外在的直观形象给予社会公众的感官刺激和心理直觉,因而,监狱建设的核心价值在于彰显社会主义[4]。因此,这一特殊的社会机构环境景观的改革与发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表征的必然要求。监狱环境景观在满足其政治功能性需求之外,仍需要使其与现代化的环境景观相适应,如秉持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基址的场所与地域特征,通过营造富有生态、高度秩序化及人本化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形成融监狱功能、传统文化和绿色生态发展为一体的现代化监狱,这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健康良性的新时代法制监狱环境有着借鉴性的实践意义。

[1]彭卓.基于罪犯改造心理学的监狱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2]蔡立勤.以服刑人员心理矫治为目标的监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3]周伟伟.监狱户外空间景观设计[J].城市建筑,2015(15):43.

[4]陶新胜.论监狱文化建设的社会正义价值[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4):87-93.

TU985.12

A

1674-7909(2016)36-58-3

沈丹(1982-),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

刘扬(1975-),男,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建水监狱景观
景观别墅
建水陶艺新观察
火山塑造景观
建水孔子文化节 尽显儒家君子风范
沙子的景观
论监狱企业立法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欢迎你到监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