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来源研究

2016-04-26 15:20祝瑜
关键词:思想政治大学生

祝瑜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一个热点问题,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等都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依据,能够充分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育生活化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45-01

一、教育即生活的理论缘由

美国教育主义理论家杜威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围绕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展开研究,他认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教育是人类生活、生长所必须的,生活为教育提供内容和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改造经验来促进个体发展和成长。

强调教育对生活意义。教育是为人类的生活服务的,促进人类成长与发展,而类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和经验,不断调整和创新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通过教育重建已有的人类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更美好的人类生活,实现人们的深层次发展。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和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生活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生活需要教育。教育对生活具有能动性,教育必须作用于人的生活,才能改造和改进人的生活,使生活向着好的方向变化。教育要为改造社会生活而服务,人类通过各种生活实践获得一定的知识,教育则感化人、改造人,甚至是创造人,从而改造人的生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是两种不同的视界,前者是站在教育的角度看生活,强调教育的生活意义;而后者是站在生活的角度看教育,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但他们都认为教育与生活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大学生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这两种理论都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教育生活化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意识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事物存在在先,而后才被人类的意识感知。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人类的意识在人类出现后产生,是人类特有的意识。物质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和发展,但可以被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人类正确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有效地指导人们开展实践活动,正确的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在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形成的正确思想,其内容来源于实践,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反过来指导大学生的生活,指导大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人类的认识产生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推动认识的发展,人类在实践中检验已获得认识正确与否,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开展实践活动,指导人们的实践的活动。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进行修正、补充和发展。人类认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最终根源,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并依赖于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大学生生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产生的源泉,大学生认识在大学生的实践生活中产生,并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进步,把理论应用于生活的实践,理论通过生活实践的检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完善,以便更好的指导大学生的生活实际。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相对于“人的片面发展”的现实而提出来的。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不是抽象、孤立的人,而是指现实的、具体的、社会中的个人,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谐发展在“每一个人的发展”内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活动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身一切潜能,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同时“全面发展教育”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保障。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问题也就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问题,他们都有现实的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只有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才能调动教育系统主体双方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意识观、实践观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实现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生活化

“化”的基本字义有变化、改变之意,在本文“化”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构成动词,意思解释为使成为,使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 “化”作为名词“生活”的后缀,是使……成为生活或使……变成生活的意思,“生活化”指变成或使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种状态。生活化是为了说明新时期大学生的一切活动过程都要在生活中展开和进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指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生活,在生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引导人们走上更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生活。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归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要充分认识到生活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以大学生为本,立足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生活状态,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倾听大学生的心声,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和创设有价值、有道德的生活场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反思和重塑现实生活,同时引导大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精神,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而建构自己的价值观,提升自身的生活境界和生命价值,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伟彬:《大学生心理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2]申晶晶:《青少年自杀心理解读与对策》,《青年探索》,2004年3月25日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