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指掌角皮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

2016-04-27 00:07张勇
河北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临床病理发病机制特点

张勇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

张勇

【摘要】目的探析进行性指掌角皮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抽选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75例进行性指掌角皮症患者,进行血清性激素测定与斑贴试验。结果进行性指掌角皮症患者的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分别是(1.07±0.42) nmol/L、(10.42±8.87) mU/ml、(154.88±76.39) pmol/L、(4.43±2.62) mU/ml、(14.82±7.23)μg/L,健康组A分别是(1.43±0.72) nmol/L、(9.04± 2.24) mU/ml、(160.86±51.99) pmol/L、(4.72±1.90) mU/ml、(12.41±7.58)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PP组斑贴试验阳性率是91.4%,健康组B是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手部湿疹组(9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性指掌角皮症多集中于中青年女性群体,属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一种,与接触性致敏存在密切关系。

【关键词】进行性指掌角皮症;临床病理;特点;发病机制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1](keratodermia tylodes palmaris progressive)最早见于1924年的日本,并于那时命名,到目前为止,进行性指掌角皮症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且患者多伴有特应性皮炎。学者普遍认为进行性指掌角皮症与患者角质层形态、皮质出汗量减少、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破坏、角质层功能异常、性激素变化等存在密切关系[2,3]。进行性指掌角皮症的女性患者其体内的睾酮(T)、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等大幅度下降,证实该病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存在密切关系。寒冷、干燥等因素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尤其是与化学洗涤剂、肥皂等碱性物质相接触[4,5]会使得病情更为严重。干燥性掌部皮炎和手部皮炎存在很大区别,不具备皮损分布与瘙痒等临床症状。笔者选择研究对象是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救治的75例进行性指掌角皮症患者,对其开展血清性激素测定继和斑贴试验,以探讨进行性指掌角皮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5例进行性指掌角皮症患者为KTPP组,其中男7例,女68例;年龄7~51岁,平均年龄(24.18± 10.11)岁;病程2个月~30年,平均病程(7.2±6.8) 年;双侧43例,右手28例,左手4例,合并足部病变21例。患者临床症状如下,病情早期皮肤潮红、干燥,且存在少量脱屑或浅表裂纹,病情逐渐向患者手掌发展,患者以皮色淡红、皮肤干燥、略带光泽为主要皮损,具备少量角化性鳞屑与碎玻璃样浅表裂纹等皮损特点。存在手指僵硬、疼痛与瘙痒等症状46例,存在甲皱襞红肿10例,甲板改变7例,指甲无光泽,且甲板增厚,指尖变细3例。75例患者中,存在类似家族史8例,鱼鳞病3例,甲状腺疾病1例,毛周角化病1例,月经紊乱16例,月经期加重1例。在测定血清激素时,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2例进行对照分析为健康组A月经同期与患者极为相似。在斑贴试验中,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与手部湿疹患者31例作对照研究,分别为健康B组和手部湿疹组。由专人通过咨询指导2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表的填写。

1.2方法

1.2.1测定血清性激素:分别于月经第2~5天的早晨8∶00,患者空腹,收集5 ml的静脉血,并进行血清分离,保存在-20℃的冰箱中,利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提供的型号为AccessⅡ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患者T、FSH、E2、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等的检测,试剂盒与之配套,同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提供。

1.2.2斑贴试验

1.2.2.1试验操作:75例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全身或局部感染、有性激素或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免疫功能抑制、哺乳期、妊娠期、心、肝、肾、肺疾病严重以及高血压等的患者。选择北京元康医学实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瑞敏变应原斑贴试剂盒,患者上背部脊柱两侧的皮肤为试验部位,同时将斑试器保护纸去除,按照原有变应原顺序放置在铝制斑试器中,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标记。软膏剂使用剂量为25 μl,直接放置在斑试器中,同时将液体制剂滴入位于斑试器里的滤纸中,医务人员贴牢斑试器胶带,排出胶带中的空气。斑贴试验持续时间是48 h,并在72 h后进行观察。

1.2.2.2诊断标准:遵照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①阴性反应(-) ;②可疑反应(±) ;③强阳性反应(++ ) :存在水疱、浸润、红斑、丘疹等;④弱阳性反应(+ ) :存在浸润、红斑等现象,可能存在丘疹,但没有水疱;⑤极强阳性反应(+++ ) :存在明显的浸润、红斑、水疱大疱、丘疹等。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免疫染色阳性细胞数、皮损中炎性细胞浸润与血清性激素水平以±s表示,正态分布通过t检验,偏态分布完成Wilcoxon秩和检验,斑贴试验阳性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测定血清性激素进行性指掌角皮症患者的T、FSH、E2、LH、PRL均与健康群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检测结果 ±s

表1 2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检测结果 ±s

组别 E2(pmol/L) LH(mU/ml) PRL(μg/L) T(nmol/L) FSH(mU/ml)健康组A(n=12) 160.86±51.99 4.72±1.90 12.41±7.58 1.43±0.72 9.04±2.24 KTPP组(n=75) 154.88±76.39 4.43±2.62 14.82±7.23 1.07±0.42 10.42±8.87 t值4.326 3.267 4.156 4.985 4.357 P值0.058 0.064 0.061 0.052 0.054

2.2对比斑贴试验阳性率本研究中,KTPP组、健康组B与手部湿疹组的阳性率分别是90.7%、25.8%、96.7%,KTPP组明显高于健康组B,差异性显著(χ2=20.364,P<0.05),但与手部湿疹组无显著差异性差异性显著(χ2=4.231,P>0.05)。见表2。

表2 对比斑贴试验阳性率 例

2.3病理结果分析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测定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颗粒层增生、轻度海绵形成,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3例汗腺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见表3。

2.4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学评价KTPP患者的皮损中被浸润的炎性细胞数量比正常皮肤明显要高(Z=10.91,P<0.01)。见表4。

表3 5例女性患者的病例结果分析

表4 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学评价 n=5,±s

表4 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学评价 n=5,±s

注: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P<0.01

组别 淋巴组织细胞正常皮肤组织9.06±5.35 KTPP 39.06±7.28*

3 讨论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属于台湾、日本、中国、新加坡[6-8]等国常见的一种疾病,因此国外极为缺乏相关报道。进行性指掌角皮症多集中在中青年女性群体中,10~2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是65.3%[9,10],男女之间的性别比是1∶9.7,与相关参考文献极为相似。进行性指掌角皮症皮损特点是皮色淡红、皮肤干燥,轻微光泽,同时存在少量角化性鳞屑、碎玻璃样浅表裂纹[11],患者普遍存在显著的自觉症状,例如手指僵硬、疼痛与瘙痒等,大部分患者无其他疾病。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性指掌角皮症和指尖湿疹[12,13]极为相似,在临床诊断中还存在很大争议,指尖湿疹具备变应性或是刺激性,针尖湿疹仅存在于手指,不会对患者手掌产生不良影响,但是进行性指掌角皮症会影响患者的手掌,且在患者足部也有反应[14]。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笔者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5例进行性指掌角皮症患者,同时与健康群体进行对比活动,进行性指掌角皮症患者的T、FSH、E2、LH、PRL[(1.07±0.42) nmol/L、(10.42±8.87) mU/ml、(154.88±76.39) pmol/L、(4.43±2.62) mU/ml、(14.82±7.23)μg/L]均与健康组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PP组斑贴试验阳性率(90.7%)明显高于健康组B(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天航等[15]的探究结果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进行性指掌角皮症属于皮肤科中多发的一种疾病,但检测变应原并不属于一种最佳的方法,斑贴试验具备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进行诊断,在进行性指掌角皮症的临床诊断中具备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桂艳.全虫方加减治疗进行性指掌角皮症.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82-82.

2袁相凤,李平,崔勇,等.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1家系报道.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73-74.

3杜振方.1个表皮松懈性掌跖角化症和2个Ⅰ型先天性甲肥厚家系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012,23:107-108.

4苏汉清,韦昌延.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进行性指掌角皮症90例疗效观察.海南医学,2009,20:200-201,195.

5张国龙,施和建.母女同患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7,24:659.

6吴海娟.氟米松联合复方苯甲酸软膏治疗进行性指掌角皮症疗效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16:84-85.

7陈立荣.得宝松穴位注射治疗进行性指掌角皮症82例疗效观察.皮肤病与性病,2007,29:32-33.

8杨东生,吕薪翔.进行性指掌角皮症92例病因、病名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602.

9吴德滨,杨惠敏.复方硫磺霜配合复方蛇脂软膏治疗进行性指掌角皮症疗效观察.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29:63.

10徐卫中.复方硫磺霜治疗进行性指掌角皮症疗效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87-1588.

11胡桂高,范应奇.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性指掌角皮症36例.皮肤病与性病,2007,29:27-28.

12刘清秀.弥漫性掌跖角皮症及毛囊角化病的基因突变检测及基因型—表型初步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21:205-206.

13崔红宙.使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探寻I型点状掌跖角化病和播散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病致病基因.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27: 170-171.

14王鹏,冉玉平,杨翰君,等.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1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481.

15李天航,邱莹,田防震,等.遗传性残毁性掌跖角皮病一家系.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806-807.

·论著·

(收稿日期:2015-08-23)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04.035

【中图分类号】R 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6) 04-0580-03

作者单位: 071000河北省保定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皮肤科

猜你喜欢
临床病理发病机制特点
子宫肌瘤采用B超检查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肝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痛风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头颈部神经纤维瘤30例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