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立培养青年马克主义者长效机制的必要性与对策

2016-05-01 13:37向爽
求知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高校对策

向爽

摘 要:高校作为青年精英的汇聚地,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探索建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长效机制,确保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是促使青年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从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长效机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08

我国历来重视对青年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理论学习,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团中央在2007年5月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其宗旨在于在青年中广泛深入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造就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一、高校建立青年马克主义者培养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建立了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转变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建设和改革的执政党。如何长期执政,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考验是执政党面临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有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性强的人来接班才能保证。”作为执政党,要认识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性。党能否培养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后继有人,事关执政党地位能否经受住考验。只有培养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才能打造出经得起考验的青年干部队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会万古长青。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青年杰出人才。党只有不断扩大群众基础,尤其是赢得青年的崇拜和信任,才能使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永远焕发出勃勃生机。因此高校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大力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机制建设,使青年精英快速成长为具有实际践行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建立与完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长效机制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如何引导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思考的问题。在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引入实践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认识和了解国情,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以现实生活为依托,以创新活动模式为载体,对青年学生进行立体交叉式培养,才能将为社会实践所验证的世界观转化为青年的内在需求并为广大青年认知并接受。如果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只是片面地注重灌输理论,而忽视其与现实结合的社会实践的导向作用,则只能使教育流于形式,达不到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只有根植于现实生活,充分发挥社会生活的教化作用,并以此来检验马克思主义原理传递的内容,才能使青年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内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与短期教育相结合的过程。青年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使青年学生成为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就要遵循青年的成长规律,既要 坚持教育的长期性,又要在全程的培养过程中,把握教育的关键点,做到既有长期规范化教育,又有与时俱进的动态教育。在长期教育方面,要根据青年心理特点制订分阶段培养方案,初期阶段侧重马克思主义原理教育,使青年认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中期阶段应更多地进行国情、党史教育,使青年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重大作用。最后阶段则注重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实践能力。在动态教育方面,应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以及重大历史事件问题,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明确方向,以此增强青年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确保青年学生思想观念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又与时俱进。青年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只有建立马克思主义培养的长效机制,又兼顾动态教育,才能在培养对象的选拨、教育中发挥其能动作用,培养出具有实际践行力的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文献:

[1]张会杰.教育评估公信力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2]李宜江.青年教师学术与生活的历史境遇[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高校对策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